張媛
摘 要:新教材要認要寫的字很多,以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錯別字。一線的老師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改變這種現狀,卻發現收效甚微。一種傳統而又漸漸被遺忘的鞏固生字詞語的方式——聽寫,正被老師們重拾、加工,正煥發著新的活力。
關鍵詞:聽寫;習慣;語言文字
新的小學語文教材一篇課文中識字量很大,要寫的字和要認的字不一定一樣。基于以上兩種原因,在我們的寫字和識字教學中就出現了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問題一:生字多,遺忘快。
要寫要記的字太多了,學生很容易混淆,即使學生已經記住了,但第二天復習檢查,或是到考試的時候,就會發現學生已經將生字忘得差不多了。
問題二:作業多,負擔重。
因為要寫的字很多,可能很多老師,尤其是低年級的老師就會讓學生進行多遍抄寫來鞏固這些生字,這無形中既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又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
問題三:即使到了中高年級,錯別字還是連篇。
當你翻開中高段學生的作文本的時候,你就會發現,40%的學生錯別字很多,比如:“的、得、地”之類的同音字不分;“睛、晴”之類的同形字混淆不清;有些甚至就是錯字。
語文教學是語言文字學習的過程,而學生的基本知識“字”都不過關,又何來的語文學習呢?
作為一線的語文老師也做過許許多多地努力,想方設法讓學生鞏固字詞,比如:多抄寫,反復練拼音卷等,而這結果只會讓學生覺得機械、重復、乏味,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難怪我們的字詞教學總覺得不盡人意。
我們一路看風景,卻忘了轉身采擷背后的美景;我們追尋新方法,卻忘卻了“取其精華”“取長補短”。尋尋覓覓,驀然回首,其實那方法就在燈火闌珊處——聽寫。
也許你會說這方法幼稚、古老、沒創意,其實不是的,當你正確運用這種方法時,你就會發現它扎實、有效,甚至高效!所以我們不僅要讓學生進行聽寫,而且還要讓聽寫成為一種習慣。
一、利用課前3-5分鐘的時間老師進行聽寫
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告訴我們,識記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斷的復現。利用課前的幾分鐘時間進行聽寫,既是新課導入的好方式,同時又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地鞏固了生字。但這時的聽寫也要注意形式的變換,這樣才能達到高效的境界:
(一)變換聽寫內容
習作也可以用聽寫的方式進行強化訓練。當教到《好漢查理》這篇課文時,我發現這篇課文有很多的對話,我就叫學生模仿這種對話形式寫一個對話的片段,根據課文的內容總結出寫對話的三點要求,其一說的形式有三種;其二加上合適的提示語;其三分段寫,雙引號不可忘。
第一次寫32個學生只有6個學生寫正確;經過講評,第二次交上來的作業32個學生寫只有16個學生寫對;又講評又寫,第三次還有8個學生不會寫,有些學生甚至連雙引號還不會正確使用。怎么辦?我想到了聽寫,我用三天的時間讓學生對一段對話進行聽寫,效果立竿見影,后來,32個學生全部會寫對話了,不說精彩,但格式完全正確。
可見聽寫對習作教學也是有很大的幫助,不但消除了錯別字,而且提高了寫作的能力。所以在教學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情描寫等,我如法炮制,效果都很不錯。
(二)變換聽寫形式
根據聽寫內容以及學段的不同,我認為聽寫的形式也應該不同。一年級的時候,可以一個詞語念三次,比如聽寫“天地”這個詞語,老師可以這樣念“天地,天空的‘天,地面的‘地,合起來就是‘天地”。而到了中高年級,為了訓練學生的聽力,一個詞語只能念一遍,或是兩個甚至是三個詞語進行連續念,然后念兩遍或三遍。
還可以根據意思或是近義詞,反義詞進行聽寫。比如念“蜿蜒”這個詞時,老師就可以這樣念:“‘盤旋的近義詞是——”學生馬上就反映過來“是‘蜿蜒”;比如念“寂靜”時,我是這樣念:“‘熱鬧的反義詞是——”學生就知道寫“寂靜”;還比如念“款待”這個詞語時,我念到:“熱情地招待我們就叫做——”學生馬上寫下“款待”。
聽寫形式的變換不僅達到鞏固字詞的目的,同時,在聽寫中觸類旁通地進行聽、記、寫以及拓展。這就不是機械地記憶詞語了,而是在一種語言環境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記憶與訓練。
(三)變換批改方式
聽寫批改方式的多樣性不僅可以給老師減負,而且又可以激發學生聽寫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比如老師面批、同桌互改、小老師批改、投影師生一起批改等。
二、充分利用課余10分鐘左右的時間學生自主聽寫
如果僅僅利用課堂的時間進行聽寫,實踐證明,學生還是會遺忘,即使這個學期記住了,到了來年又忘了,甚至有時是教這單元的時候,知道怎么寫,教到下一個單元時就又忘了,這符合兒童的遺忘規律。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生字詞語,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在周一到周五的午休時間(下午第三節課后也沒關系,因老師而異)讓學生當小老師進行聽寫。最先我是讓優秀的學生當小老師進行自主聽寫,后來發現很多學生都想表現自己,我就順水推舟,每個學生輪過來當小老師,他們的積極性可高了,那模樣一點都不比我差。
這個時間段專門聽整個單元的重點詞語,然后同桌互改,到這里為止,老師完全可以不用在場,都是學生自主進行的。當然一個單元的詞語不是聽一遍就行了,要反復地聽,訂正,再聽。但是學生批改完畢的聽寫,老師一定要好好重審一遍,畢竟是孩子,粗心還是很難免的,如果發現哪個學生批改錯誤,老師不僅要將這生字圈出來讓他幫被批改的學生指出,還要告訴他下一次怎么做,堅持不懈,學生寫字和批改的錯誤率都將慢慢降低,老師又輕松,學生又喜歡,可謂雙贏啊!
在這時候聽寫整個單元的詞語,不占課堂時間,也不會占用學生太多的課外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更重要的是這是消滅錯別字,鞏固生字詞的最佳方法。
記得一次考試時,有這樣一道給帶點的詞語找個近義詞的題目: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很多同學寫了“霎時”,而且“霎”全寫對,我納悶了,因為這個字不好寫,而且雖然有遇見過,但不是生字,等于沒教過,學生怎么都會寫呢?另一個同事一語道破天機:“這個詞語我們上個學期因為作為課外積累反復聽寫過,所以他們記得那么牢!”可見,聽寫的作用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