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王高峰 王琳
摘? 要:伴隨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企業高端人才缺乏的特征日趨明顯,高校培養拔尖復合型人才的任務艱巨。管理運籌學作為物流管理類本科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以河南工業大學《管理運籌學》的課程改革為例,闡釋了課程的理念及教學方法,重點總結了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進而提出了課程改革的特色之處。
關鍵詞:物流管理;管理運籌學;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the lack of high-end talents in enterpris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obvious, and the task of training top-notch and compoun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rduous. A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operation research course reform is imperative. Taking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cep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curriculum,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operations research; curriculum reform
1? 課程改革必要性
管理運籌學是工商管理類物流管理本科專業一門重要的學科基礎課,主要講授應用分析、量化、優選的方法,對經濟管理系統中的人、財、物等資源進行統籌安排,為決策者提供有定量依據的最優方案,以實現最有效的管理。河南工業大學物流管理專業開設的《管理運籌學》課程強調運籌方案的原創設計和管理流程優化,系統改善企業整體運行效率,目標在于培養專業基礎堅實、綜合素質優良、實踐技能出眾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新形勢下隨著專業調整和培養方案改革,《管理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在國內部分高校相繼開展,主要涉及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過分強調理論的推導、輕視實踐應用;教學手段單一、效果不理想;教與學的信息反饋不及時;師資中普遍缺乏工程實踐經驗等。
傳統教育是學科導向的,教育模式傾向于解決線性的、確定的、靜止封閉的問題,教學設計注重學科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專業的需要;而現代教育是面向社會需求而不是面向學科培養人才,因此專業教育應該從經驗走向科學,從粗放走向精細。針對“管理運籌學”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急需將OBE教學理念引入到該課程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根據專業要求及課程特點,對授課內容作相應調整,建立以能力為導向的《管理運籌學》課程核心知識體系,對教學活動進行反向設計和正向實施,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索研究習慣,提高應用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
2? 課程理念及教學方法
2.1? 課程理念
課程依托河南工業大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物流管理”的教學平臺和優勢資源,建立“1+3+3”的總體教學思路。課程的一個中心是以OBE理念為引領,樹立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三個目標導向,突出“參與性、前沿性和設計性”三個維度的教學理念。具體的:(1)高階性導向下強調學習過程的參與性。聚焦真實的社會情景(如疫情期間的物資供應、醫療人員安排、決策方法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2)創新性導向下強調學習內容的前沿性。促使學生接觸運籌學前沿理論和企業熱點難點,鼓勵參與教師主持的科研課題,為學生繼續深造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奠定基礎。(3)挑戰性導向下強調原創方案的設計性。將知識學習與實際應用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度增負,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研究意識、創新思維等能力素質。
《管理運籌學》致力于落實“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學理念,確立了5類13個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2.2? 教學方法
課程教學方法體現在“四個結合”:
(1)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依托河南省精品課程《運籌學》教材與河南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糧食現代物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通過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理論學習深度與實踐動手能力。
(2)學術探討與案例分析相結合。依托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省高校創新團隊項目和中國工商管理案例庫、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全球案例發現系統,幫助學生把握學術前沿、提升創新思維。
(3)課程設計與物流競賽相結合。依托全國大學生物流仿真大賽、全國大學生智慧供應鏈創新創業挑戰賽、全球供應鏈建模設計大賽等競賽,以及配送中心規劃與管理、庫存控制與管理等課程設計,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和團隊合作能力。
(4)翻轉課堂與教師點睛相結合。依托案例分析和學術探討環節,提高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改善學生決策思維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深度學習與長期學習能力。
2.3? 預期學生學習成果
(1)掌握定量分析方法。了解運籌學的產生與發展,以及在工商管理中的應用;掌握線性規劃問題的特點、圖解法及靈敏度分析;熟悉線性規劃問題在工商管理中的具體應用;掌握運輸問題的特點及表上作業法;掌握動態規劃的特點及離散確定性優化方法;掌握圖論的各種優化方法;掌握常見存儲模型及其解決辦法;掌握確定型、風險型、不確定型決策問題及層次分析法。
(2)改善決策思維習慣。理解并掌握科學的決策理念,養成科學決策的思維意識,改善傳統的決策思維習慣。
(3)解決現實管理問題。能夠針對學習、生活、工作中面臨的現實問題,構建科學決策模型,運用運籌學相關理論和方法,給出最優的決策方案。
(4)提高設計撰寫能力。借助運籌學相關理論方法,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物流仿真設計等競賽方案水平。
(5)提高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擔當意識、大局意識、團隊協作能力、處理矛盾和沖突能力、抗壓能力、情商等,并使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 課程改革內容
基于OBE理念,課程教學方法與過程的設計,首先,注重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性,為學生預留更多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其次,注重尊重學生差異性,適應學生不同基礎和學習需求,為學生發展提供多元化選擇;再次,強調知識學習與實際應用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最后,著眼學生未來持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研究意識、創新思維等能力素質。
3.1? 基于培養目標反向設計,構建運籌學核心知識點體系
對于學校該專業而言,地方高校面向具體行業開辦的應用型本科專業,應將符合行業需要的專業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和體現辦學特色的專業核心能力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具體來說,就是以提高應用型本科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與職業發展潛力為專業目標,而《管理運籌學》課程中許多優化設計方法,是衡量學生能否勝任未來崗位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一環。通過專家指導、課程組內研討的方式,確定不同專業的課程知識側重點,并調整授課內容及具體課堂時間安排。
3.2? 基于課前的案例庫和預習素材庫建設,幫助學生識別關鍵知識
為增強知識的有用性,建設案例庫,使得運籌問題形象化、生動化;為提高學習的易得性,在預習素材庫中提供學習過的知識,復習已經掌握的原理和公式,尋找課程間的聯系。
3.3? 基于課中的方案設計展示庫建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力
課堂上展示學生的方案,并進行比較和評價,使學生明白各自方案的優點和缺點。通過方案的橫向(同專業)和縱向(歷屆)評比,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3.4? 基于課后的練習習題庫建設,鞏固課堂學習成果
分章節建設習題庫,使得學生理解不同條件下運籌方案的制定思路,開拓學生視野,提高知識應用的靈活性。同時,加入難度較大的一些練習題目,供未來考研同學練習。
4? 課程改革特色
本課程以培養具有物流與供應鏈理論和實踐能力,能夠在糧食行業和物流領域從事物流系統優化、業務運作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教學過程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凸顯OBE理念,同時又強調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在高階性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與創新認知能力,創新性強調學生把握學術前沿與科技創新能力,挑戰度則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適度增負和科學考評。
4.1? 師生共建的學習資源建設方式
在課程資源建設中,以往以教師為建設主體,有時可能存在與學生需求不匹配的情形,學生閱讀興趣偏低,也增加了教師日常的工作量。本項目采用教師提出資源要求、學生提交資源目錄、教師審核上傳的“三階段”建設方式,一方面鼓勵學生主動尋找課程相關知識、案例和方案,更加貼合學生閱讀習慣和知識接受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課程資源建設工作中是引導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從發布資源選取方向到資源審核和最終上傳,是流程設計和過程監督的主體。
4.2? 貫穿全程的“四庫”課程資源設計思路
現有課程注重試題庫建設,對于課前、課中的課程資源投入力度不足。本項目從課前(案例庫、預習素材庫)、課中(方案設計展示庫)和課后(練習習題庫)三個方面,設計貫穿全程的課程資源體系。由于同時建設四個資源庫的工作量較大,故本項目探索師生共建的建設方式,保障項目實施周期內資源庫的順利完成。
4.3? 融合互促的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銜接方式
一是“以一連二”式的研究能力培養,即從第一課堂中選拔優秀學生,參加教師主持的科研項目,以及發表學術論文,實現第二課堂的繼續縱深培養,實現優中培優;二是“以二促一”式的賽學結合,鼓勵所有學生參加專業競賽及綜合競賽,將課程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認識到知識的有用性。
4.4? 突出方案設計的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導向
加入方案設計的考核環節,突出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導向,強調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通過獨特的方案設計,使其具備戰略決策和運營優化的職業素養。
4.5? 以“五化”推進教學評價方式改革
教學評價主要體現在“五化”,即時間全程化、形式多樣化、內容應用化、主體多元化和信息透明化。時間全程化,即強調教學全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如章節測試、課堂交流情況、案例分析和學術探討的參與度、期中測試等;形式多樣化,學生成績由章節測試、案例分析和學術探討及課堂表現、課后作業、期中測試和期末考試成績構成;內容應用化,強調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體多元化,學生成績除教師考評外,學生間的互評也作為考評方式之一;信息透明化,即及時將學生學習效果反饋給學生,督促學生查找不足,及時改正。
4.6? 形成師生共促、教學相長的改革成效
根據近些年的教學反饋,該課程實施成效顯著,達到師生共同進步。一方面,通過學術交流和案例分析,促使教師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學術前沿動態,因此教師也不斷取得了科學研究、教學改革的豐碩成果,例如國家自科、社科基金項目立項,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和教研論文;另一方面,改變傳統模型下的枯燥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興趣明顯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更高,同時運籌學作為管理學科考研專業課之一,越來越多學生在考研時選擇運籌學,而且成績也明顯提升,各類競賽榮譽層出不窮,近些年學生在全國物流管理專業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