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素質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已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本文從人文素質教育視角出發,通過對人文素質教育融入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可行性的分析,總結了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并就如何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程提出了可行性策略,以提高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醫學人才。
【關鍵詞】人文教育;醫學院校;大學英語;現狀;改革路徑
【作者簡介】蘇小軒(1984.05-),漢族,內蒙古包頭人,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英語EGAP教學、英語語言學。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對學生的知識、能力、道德情感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國民素質和道德修養,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和競爭力。近年來,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對于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因素、在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同時升華學生的人文素養,醫學院校經過不斷探索和努力已擁有了自身的答案,并逐漸適應了多層次、多樣化社會需求。然而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教學改革的進程。
一、人文教育融入醫學院校英語教學的可行性
1.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幾千年燦爛文化的積累造就了其獨特的民族性、歷史性和繼承性,不僅影響著我們生活、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天下為己任”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為大學人文教育指明了方向,“先天下之憂而憂”等文化信仰為醫學院校學生塑造著良好品格。近年來,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更加強調對外國語言和文化進行學習的同時也要融入中國文化因素,使學生明確“救死扶傷”的本職與災難面前中國的人本主義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因此,醫學院校可以在發展學科水平的同時也保留中國人的溫情,增強醫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為國家的強大發展貢獻力量。
2.互聯網的崛起與全球化的推進。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科技持續進步,教育也在不斷地改革創新,互聯網在新技術的基礎上應運而生并蓬勃發展,給人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眾所周知,英語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才有了以互聯網為依托的英語混合式教學,人文教育融入英語教學有了新的契機。近年來,網絡技術的發展已具有高速度、大容量和低延遲的特點,這也為學習資源播放、上傳和下載提供了技術支持。當前,我們正處于一個快節奏發展的時代,網絡的“快”為我們適應日新月異的世界提供了可能,也便利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節約時間之余也提高了效率。另外,網絡技術在速度、容量和延時性等方面的性能進一步發展,也為醫學院校智慧校園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系統應用,對于促進英語教學改革,尤其在網絡教學、教務管理以及公共基礎服務等領域,網絡技術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1.政府主導作用有待加強。近年來,各高校英語教學創新發展,對教學設備及教學資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目前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下,教育也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我國東部與西部、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的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便存在差異。而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門在高校教育尤其是醫學院校教育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目前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對醫學院校教育資源分配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資金投入不足、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也有待解決。
2.英語口語和聽力教學水平有待提高。醫學學習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救死扶傷”的背后是不懈學習與努力的結果,為了使學生更扎實、更深入地掌握醫學知識、擁有醫者情懷,醫學院校融會貫通地教學必不可少。大學英語教學涵蓋閱讀、寫作、口語、聽力等方面內容,而目前大部分醫學院校的英語教學都是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為主,書面英語成為上課的主要形式,對學生口語交流聯系互動以及英語寫作等技能的培養還不夠豐富。受當前考試形式的影響,口語、聽力等英語內容受到的重視程度不夠,醫學院校學生用英語溝通、交流的能力尚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國外醫學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另外,近年來已經出現的慕課、翻轉課堂、MMOC+SPOC等英語教學模式雖在不斷發展,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醫學院校的教學效果不佳,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
3.教師教學形式與方法有待豐富。教師是學生掌握知識和形成道德情感的引領者,因此,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工作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英語教學模式不斷朝著多樣化、現代化發展,而教師在這日新月異的教學發展中的素質與能力還有待提高。一方面,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師缺乏與時俱進的意識,對大學生的英語教育仍停留于課堂教學,缺少對現代媒體技術、手機學習軟件的運用以及翻轉課堂、慕課等形式的引入,從而減少了英語的豐富性,也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引入;另一方面,英語教師創新意識有待提高,教師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不多,而醫學院校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時期,尤其是在互聯網新媒體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時代,激發醫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是十分必要的。
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路徑
1.完善資源配置,加強環境支持。在促進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程中,軟硬件教學設備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政府要發揮好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完善職能,建立普惠高校英語教育與交流的保障機制,縮小區域教學差異,為高校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財政支持,并落實好相關的方針政策,規范管理體制,為高校教學改革創造良好的條件。另外,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推動思政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醫學院校利用教學環境與資源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是十分必要的,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融入環境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人文主義教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對線上線下教學平臺的要求都很高,因此,醫學院校還要不斷加強校園移動網絡設施的建設,發揮好網絡資源的作用,通過資源整合為醫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平臺。
2.提高教師現代化教學效能。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媒體應運而生并蓬勃發展,不僅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對教育變革也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師應利用好教學資源,通過短視頻、慕課、翻轉課堂和MOOC+SPOC等教學模式,不斷進行多元創新,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學英語教師還要掌握好現代網絡技術,能夠利用互聯網布置作業、解決問題、交流互動以及查收作業、評價考核,從而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教師要帶動醫學生積極運用互聯網平臺學習和交流,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能通過互聯網查收、批改作業并及時反饋教學問題,實現課前準備、課上互動與課后追蹤良性結合,從而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面對豐富而復雜的信息資源難免缺乏判斷力,因此,英語教師要擁有引導學生增強辨別能力的素質,發揮好引領作用。
3.堅持大學生主體地位。素質教育更加強調人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因此,在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中也要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大學英語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差異,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注重吸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新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對醫學知識和英語知識的見解。同時,醫學院校也要為學生創造交流互動的氛圍,發散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力與創造力,讓學生在英語的思想碰撞中提高專業能力和文化素養。另外,大學英語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還在于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探究的習慣,因此要發掘學生英語口語、寫作、聽力等各方面的才能,從而為國家輸出更多創新型、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4.教學評價體系多元發展。醫學院校作為職業人才培養的基地,無論是對學生的成長、成才還是國家的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完善、系統的評價體系的引導就必不可少。醫學院校應利用互聯網技術設定相應的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對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靈活性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定,使教師明確優秀英語教學模式的標準,從而不斷與時俱進。綜合來看,對于教師,要以嚴格、全面的綜合評價來促進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足,從而形成符合學生實際的英語教學模式,推動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發展;對于學生,要通過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及時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并實施相應的獎懲措施和教學指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橋.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9).
[2]游越.《大學英語》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3(6).
[3]任寧,陳社勝.醫學院校英語教育與人文精神培育創新融合[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8,31(5):672-675.
[4]張燕.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8):29.
[5]劉東梅,雷紅艷,范菲菲,侯艷.我國醫學院校醫學人文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