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是中國最南端的省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生態環境一流,在國際旅游島、經濟特區建設不斷加快的基礎上,目前海南建立自貿區,日后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港。自貿區、自貿港的建立是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表現,海南的發展對世界、對中國、對本島都具有重大意義,會有一些利好政策和商機,經濟也會快速增長。經濟的發展靠的是人才,高校肩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本文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分析目前外語教學需要如何轉型,提出服務于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高校國際化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戰略,從而為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提供人才儲備,同時也為高校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外語人才培養;高校
【作者簡介】趙麗華(1984-),女,漢族,黑龍江鶴崗人,三亞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一、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概況
2018年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海南經濟發展成就給予肯定,并宣布,黨中央決定大力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滿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同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明確海南階段性發展時間表。2020年 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海南各地職能部門全力配合、認真貫徹落實,大力招商引資、引進人才,著力打造把海南成為改革開放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全球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自貿試驗區建設使海南國際化開放程度較之前進一步提高。
二、地方高校外語人才培養存在問題分析
1.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目前外語課程結合學生入校的成績,圍繞培育學生“五種品質”與課程“三度”建設標準來擬制教學大綱、組織教學內容、拓展教學內涵和形式,選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學業評價方式來實現課程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標總體歸結為夯實外語基礎知識、提升外語聽說(交際)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現應按照自貿區、自貿港建設需求設定人才培養目標。
2.課程設置、教授及學習方法相對傳統化。2016年三亞學院開始進行全面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主要開設視聽說和綜合英語兩門課程,學習時間總共兩年16個學分,采用“2+2”“課堂+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學生分為藝術和非藝術類教學,第一年學習內容以聽說、閱讀為主,第二年向寫作和翻譯傾斜,每周兩個課時。
授課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學習過程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學習方法上以任務型教學法和自主學習法為主,輔之以討論法、合作學習等方法。學生按照每組4-6人分組,課前教師需要圍繞每次課所講單元主題,通過網絡QQ群、微信群等方式上傳學習資料以及設置前期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以獲取大量正確的輸入語言;課堂中通過discussion、free-talk、presentation、role-play、retell及第二課堂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獲取知識,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與能力,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夠通過真實語境掌握必備的語言技能,有效地進行語言的輸出活動;課后通過教師布置完成手機App打卡和外教社學習平臺等作業繼續后期知識鞏固。這種課程設置、教授及學習方法對于滿足自貿區、自貿港建設外語人才需求來說過于傳統。
3.外語基礎性教育有待進一步提高。海南地區英語學習普遍較早,孩子從小開始接觸英語,直至大學學習英語十幾年。目前,外語學習需要對標自貿區、自貿港建設需要,語音語調、發音準確度、句子語言邏輯、語言表達地道化要進一步提高,外語的學習要從娃娃抓起,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學習,整體提高海南對外形象,使之具有國際競爭力。
三、海南自貿區、自貿港背景下高校國際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研究
1.明確國際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目標。對標自貿區、自貿港建設需要,注重夯實學生外語基礎知識,同時注重學生行業外語聽說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用結合”,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
具體目標如下:
課程思政方面: “課程思政”要立德樹人,通過外語課的學習,引導學生用批判的方法接受外來文化學習,取長補短,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思維方式方面:通過接觸國外原版教材、音頻、視頻、報刊等資料,深入學習其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學生更加包容、更懂辨析,運用外語聽、說能力開展團隊協作。
專業方法方面:模擬真實交際情景,培養學生實際語言應用能力。
專業技術方面:通過單元主題學習,所采用的授課方法和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扎實掌握語言基本功,同時提高行業外語口語表達能力。
職業能力方面:通過“外語+”課程模式,使學生有針對性地練習口語,培養專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模擬真實職場語言環境,提高學生的交際、協作能力。
課程建設飽和度方面:該課程圍繞所選教材單元主題進行學習,學習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任務的安排和學習,使學生掌握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同時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的考核方式和課堂專注度的調查使得知識輸入和輸出達到平衡。
2.創新課程模式和教學方法。專業設置上要體現地方性和行業性,高校在培養學生時要和企業對接,了解企業所需,按需培養。根據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類型,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結合自貿區、自貿港建設需求,探索地方高校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把英語與專業相結合,開設復合型大學英語或專業英語課程,課程模式可調整為:“外語+”,即大學英語調整為“外語+經貿英語”,“外語+商務英語”,商務英語還可以具體細化,如跨境電子商務英語、國際貿易英語和跨境物流英語等。專業外語可調整為“外語+第二外語”,全英文授課,教材或輔助材料最好采用國外原版。語言的學習在于交流,改變“一言堂”課堂教學模式,在英語課上形成一種“交談式”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張口使用英語表達自己想法,形成教與學相互促進的模式。在良好互動交流氛圍中,將語言實際應用放在第一位,使學生在有所思考中將被動變為主動獲取知識,掌握所學知識的精華。
重視實踐教學,開啟校企合作模式,聘請企業高層來學校傳道、受業、解惑;多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如第二課堂活動,多組織各種比賽,如口語比賽,商務談判等,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校園生活,學生還在參與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語言運用能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社會實踐機會,通過搭建實習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探索更加合理的教學過程性評價體系,把務實考核放到第一位,使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成,培養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高素質外語人才。
3.提高教師素質,改變教師結構。培養高素質學生離不開優秀老師,應加強師資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首先,打鐵還需自身硬,學校要制訂完整的教師培養計劃,教師要堅持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有機會多出去學習開拓視野,了解當今最前沿科研動態、教學模式,多發表高質量論文,多與國際、國內同行交流學習,實現文化和信息互通,取長補短;其次,聘請企業優秀人士參與到學校教學中,一起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并授課,這不僅豐富了師資類型和授課內容,同時通過校企合作方式,使得教學內容更實用化,符合社會需求。
4. 開展國際合作辦學。與國際知名大學多開展合作辦學,更多打開國際資源。推行互換學分制,學生大學學習期間實行3+1學制(3年國內學習,1年國外學習),或4+1學制(4年國內學習,1年國外實習),在國內學習過程實現外籍教師和中國教師合作授課模式。
5.政企校聯合培養,構建多維評價體系。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高校主體,建立一體化培養模式,同時構建多維評價體系。政府重視人才的外語學習,在宏觀上起主導作用,多提供政策指導、技術支持,牽頭多組織類似外語文化節、百姓外語風采大賽等活動,讓公眾認識到學習外語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對外語學習的興趣;企業和高校合作,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奵結合,了解企業需求,針對企業需要開設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去企業實習,開展實踐教學,構建多維評價體系,幫助學生不斷找準需求方向,同時解決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
四、結語
在全球化背景下,熟練的外語應用能力成為社會競爭的必要技能之一。目前,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對外語水平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同時,良好的外語綜合能力是國際交流的必要條件之一,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熟練運用外語進行溝通和表達。自貿區、自貿港的建立,給海南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經濟建設離不開人才,我們要認識到目前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探索海南自貿區、自貿港背景下高校國際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教學模式改革、校企合作、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等方式,培養出高水平、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實現外語人才可持續發展,促進海南經濟騰飛。
參考文獻:
[1]吳喬艷.服務于河南自貿區建設的高校外語人才培養戰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11):19-20.
[2]朱文靜.東盟自貿區背景下廣西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12):121-22.
[3]袁媛.福建自貿區背景下外語外貿復合型人才培養[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