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穎
(福建省廈門十中 福建 廈門 361000)
隨著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初中英語教學不再只是關注知識的傳授和學生的考試分數,而是更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力求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綜合語用能力、思維品質并培養正確的思想意識。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活動應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科的學習和發展并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思維品質評價的是每個人思維的不同個性特征。思維品質的不同反映了每個個體智力或思維水平在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個方面的差異。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學習與思維能力形成有關,而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生對于語言的理解和運用。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遵循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導向,通過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來,電子白板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媒介大范圍地進入課堂。基于白板應用所構建的教學活動正逐漸滲透到各個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合理恰當地利用白板進行授課。根據Int.J.Cont,白板可被看做四種“思維的工具”——信息解釋工具(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too1)、語義組織工具(semantic organization too1)、動態建模工具(dynamic modeling too1)、會話工具(conversation tool)。教師利用白板技術可以營造啟發性強、互動性強且有利于呈現學生真實生成的學習環境,并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該學習環境實施有效管理和及時調整。
在基于白板使用的教學過程中,學習發生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和教師間借助白板進行交流和反饋共同完成學科學習任務。高雅萍認為“學生在基于白板的學習環境中通過情境感知、思考質疑、觀察發現、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成果交流等方法進行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認知活動。”白板有很多優于普通PPT課件的功能,如:即時標注、圖片放大縮小或拖動,互動小游戲,思維導圖等。在基于白板的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利用白板的多種功能實現情境創設、活動推進、及時點撥、促成互動、引導評價等環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環節,幫助和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構建意義,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筆者認為,基于白板構建出的初中英語閱讀的教與學方式,有助于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如圖1所示,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后利用白板豐富有效的功能創設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的學習環境。白板對于教師備課授課都能給予有效的技術支持,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發展思維,讓學習“真正”發生。
圖1
以下是筆者自己的一節人教版初一下冊Unit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 B的閱讀課的教學設計。通過分析此課例,探討白板技術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使用及對學生思維的培養。
3.1 教材內容簡析。本單元以“學校旅行”為主題,以學生的視角描述和回憶經歷過的學校旅行。初一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習一般過去時態所以如何從閱讀中學習“用過去時態談論經歷”就成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本篇閱讀課文是在SectionA所學的知識基礎上圍繞單元話題進一步豐富內容,輸入語言。同時,教材2a-2c閱讀部分設置了兩個文本,意在通過對比來理解不同作者對旅行的不同感受和態度,不僅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訓練學生對比分析能力。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環節設計上筆者既遵循閱讀課授課環節的正常步驟,又利用白板功能創設兼具互動性與啟發性的課堂學習環境,達到期待的教學效果。
3.2 教學設計及意圖說明。
Step 1 Warm-up
在清晰的主題背景下,學生朗讀形容詞,并將形容詞按感情色彩分類。
設計意圖:筆者利用白板的拖動功能,在復習本單元重點形容詞之后將形容詞拖動到相應分類框中,以此讓學生們明確形容詞的使用可以表達不同的感情和態度。按不同特征分類既是邏輯思維中的一環。
Step 2 Chant
學生選填形容詞,補全chant并大聲有節奏的朗讀。例如:I like the school trip which is happy.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鞏固形容詞的使用,將like 和積極形容詞,don’t like 和消極形容詞搭配使用。筆者通過這個練習,加深學生對形容詞的記憶并訓練學生口頭表達的邏輯性。
Step 3 Skimming
學生迅速瀏覽兩篇文章回答簡單的問題:1.When were their trips? 2.How did they go to the trips? 3.What is the style of their writings?。引導學生注意文章的前兩句和最后一句,以及日期等信息來判斷文章大致內容和文體。在讀后以填空的形式簡單概述文章的大意。填空內容如下:Helen and Jim went on a _____________ by ________ on 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利用白板放大鏡的功能強調文章重要部分和一些語言標志,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先瀏覽抓住大意然后細讀研讀文本。通過練習閱讀文章前后和特殊標記,建立學生對于日記體的認識;通過簡單填空概述,鍛煉學生抓住關鍵詞總結概括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利用白板即時圈畫的功能,直觀指明關鍵詞,集中學生注意力。
Step 4 Scanning
學生細讀文章,從文章中找到所有描述性形容詞,分辨其褒義或貶義,然后將相應的形容詞填入2c的表格中。核對好表格答案后,引導學生對作者情感進行總結。在完成表格的過程,筆者利用拖動功能,讓學生上臺將關鍵詞填入表格,在用擦除功能一次呈現答案,始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深入閱讀,關注細節,并通過細節推斷人物的情感態度。學生在找形容詞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人物情感態度的過程。在此環節,筆者利用白板的遮蓋及擦除功能,對學生的回答不設順序限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呈現答案,有利于對學生的回答做出適當的評價。
Step 5 Close-reading
學生再次通讀文章,討論“Did they have the same trip?”這個問題,并解釋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并解釋這一開放式問題,引導學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既要有開放性的思維有要讓自己言之有理。這一環節中筆者極大地尊重和保留學生們的課堂生成,并鼓勵他們保有創造性思維。在此環節中,對于每個學生的回答,筆者都利用白板即時圈畫的功能,根據學生所說,在文本上畫出語句,集中全體同學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對所聽到的回答做出判斷。
Step 6 After-reading
學生兩兩合作,進行角色扮演,一人飾演Jim或Helen,一人飾演記者,完成關于“學校旅行”的對話。
設計意圖:讀后任務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們能把閱讀輸入的內容口頭輸出。學生通過該任務的練習,既能夠回顧文章的主要內容又可以有個性的表達。重點在于學生要把握好人物的情感和態度,對話要合情合理,以此鍛煉初一年學生英語表達的邏輯性。
Step 7 Free-talk
學生就“the difference between Jim and Helen”這一問題自由發言。本活動作為本節課的最后一個任務,對學生的表達不設過多限制,有些學生說“Helen is rich because she likes to buying things.”此番論斷一出,即刻就有學生以此類推說“Jim has no money.” 由此可見,學生在同學發言的過程能夠聆聽并判斷并加以遷移。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達,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設計意圖:基于前面所有的文本解讀,筆者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理解不同的作者寫作的不同內容所隱含的意義,訓練學生根據已知的內容去合理推測,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開放性思維。在此環節中,筆者利用白板即時書寫的功能,將學生回答中的關鍵詞書寫在白板上,并加以評價。
在現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的任務不再僅僅的背誦記憶語言和語法規則,而是通過語言學習,掌握整理和理解信息的方法,學會弄明白信息文本的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形成積極表達觀點和想法,認真聆聽和判斷的好習慣。基于這樣的教學目的,教師利用白板便利的技術操作以及豐富教學資源能夠更加合理地進行閱讀教學活動環節設計,將原本復雜、抽象、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變為直觀、顯性、動態的可感知的教學素材。教師利用白板技術所組織的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充分體會到英語語言的魅力,還能更好的解析文本幫助學生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學習英語,理解教材文本,挖掘文本內涵,有利于及時呈現學生的課堂生成,打破他們原有的認知定式和慣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歸納概括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