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薪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河南 洛陽 471000
剖宮產是經腹切開子宮取出胎兒的手術,剖宮產醫學指征包含瘢痕子宮、胎兒窘迫、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巨大兒等,非醫學指征包含臍帶繞頸、胎膜早破、超過預產期等,無法自然分娩,但為保障產婦及胎兒生命安全,可行剖宮產術[1]。由于剖宮產產婦身心狀態較差,需注意圍術期可靠的護理干預,展開人性化護理則體現“以患者為中心”護理理念,改善心理狀態,促進術后快速康復,護理價值較高[2]。為此,本研究對人性化護理在剖宮產圍手術期護理中對護患關系的改善作用進行了探討,報告如下。
選擇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于2018 年1 月—2020年1 月期間收治的行剖宮產產婦100 例作為資料,隨機分組各50 例,均符合剖宮產指征,均為單胎、無產前出血、羊水過多及其他嚴重并發癥,伴隨子宮收縮乏力高風險因素[3],排除凝血功能障礙產婦、免疫系統疾病產婦、伴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產婦等。產婦均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及目的,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產婦年齡22~35 歲,平均年齡(28.74±2.62)歲,孕周35~39 周,平均孕周(37.42±1.41)周;觀察組產婦年齡21~35 歲,平均年齡(28.68±2.74)歲,孕周35~39周,平均孕周(37.40±1.37)周。比較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包含生命體征監測、出血預防及處理、產后護理等。
1.2.2 觀察組;結合上述護理展開人性化護理干預,如下:(1)心理護理,剖宮產產婦多伴隨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伴隨子宮收縮乏力高風險,心理狀態較差,需做好對其的安撫,告知其如今醫療技術進步,剖宮產安全性提高,對保證母嬰安全效果好,并引導產婦疏解內心壓抑情緒,引導其正確宣泄,避免負面情緒壓抑,且需開展對產婦的詳細健康教育,確保其做好全方位準備。(2)環境護理,為產婦提供舒適整潔的病房環境,此時產婦敏感,需減少光線刺激、造影刺激等,嚴格控制室內溫濕度,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3)分娩護理,做好分娩陪護,密切監測產婦生命體征,若產婦意識清醒則注意轉移其注意力,消除解剖、取胎兒及縫合等異樣感,成功分娩后盡早完成母嬰接觸,促使產婦感受新生命;了解產婦的個性化需求,盡量滿足;術中若外需及時處理,但不可慌張營造緊張氛圍,避免產婦內心壓力增大。(4)術后護理,術中注重對產婦的保暖,預防寒顫,密切監測子宮收縮及流血情況,預防感染;術后疼痛明顯產婦需采取轉移注意力、物理止痛等方式緩解疼痛;術后6 h 禁飲禁食,早期可進食流質食物,恢復胃蠕動可進食半流質食物[4]。
記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24 h流血量、住院時間;結合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心理狀態,分數越高,焦慮及抑郁狀態越嚴重。結合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滿意度=滿意率+一般率。
采用SPSS 17.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24 h流血量、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出血及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出血及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P手術時間(min)42.31±4.81 84.62±8.94 29.47<0.05術中出血量(ml)172.62±12.34 282.64±20.08 33.00<0.05術后24 h流血量(ml)108.43±22.03 160.11±25.51 12.25<0.05住院時間(d)6.11±1.79 8.23±1.94 5.67<0.05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 評分降低且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s)分

表2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P SAS護理前50.42±8.46 50.34±8.36 0.04>0.05護理后34.42±7.61 42.29±7.94 5.05<0.05 SDS護理前53.21±9.46 53.37±9.25 0.08>0.05護理后35.52±8.12 43.34±9.03 4.55<0.05
觀察組為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χ2=6.06,P<0.05)。
陰道分娩是自然且符合生理的分娩途徑,分娩后迅速康復,且新生兒能更好的適應外界環境[5]。如今我國加強陰道分娩宣傳,但仍有部分孕婦受到心理、生理、并發癥等多種因素影響,需采取剖宮產保證母嬰健康。由于剖宮產需切開腹壁及子宮壁,再將胎兒及其附屬物取出,最后縫合,存在創傷大、并發癥多等弊端,需加強圍術期護理干預。為促使產婦信任醫護人員,積極配合醫護工作,可開展人性化護理干預,盡可能幫助產婦降低手術風險,改善心理狀態,減輕分娩痛苦,拉近醫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6]。人性化護理注重從內、外多個角度調節患者心理狀態,糾正錯誤認知,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而且重視剖宮產術產后出血及子宮復舊等風險,加強風險評估及及時處理,確保減輕危險程度,提高護理質量[7]。此外護理中保護產婦隱私,不影響產婦手術下對身體充分覆蓋,給予人文關懷,降低產婦抵觸心理。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24 h流血量、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后,觀察組SAS、SDS 評分降低且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人性化護理可有效減少出血及相關風險,縮短住院時間,調節負面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在剖宮產圍手術期護理中對護患關系的改善作用較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