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育人初心,堅守為師之道,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是每一個班主任深入貫徹習總書記關于教育的科學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深厚的師德修養和高超的育德能力,擔負起新時代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新使命的應然姿態。誠如習總書記在今年“兩會”中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教育界委員時所強調:“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培根鑄魂、啟智潤心。”這既是對傳統師道的創造性傳承與轉化,又是對新時代師道文化內涵精辟的概述、定位、豐富和延展,也是班主任弘揚師道顯德的必然遵循。
本期緊緊圍繞踐行“立體弘德”育人的師道顯德主題進行系統建構,旨在大力弘揚班主任師道顯德的育人精神。這里的“師道顯德”主要是指班主任遵守為師之道,彰顯自身美好德行,履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個性化育人操守,是體現“四有好教師”和“四個引路人”使命擔當的本質內涵。班主任唯有堅持師道顯德的教育立場,師道為先,育德為本,素養為重,全面發展,方能使班級教育回歸本真,真正體現師生“雙主體”心靈與心靈溝通、師道與學道交融、品德與品德對話,以道律人,以德育人。
倡導班主任弘揚師道顯德的育人精神,關鍵在于始終牢記“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訓誡,自覺成為師道顯德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實踐者,以師道立身、以師道立學、以師道立德,塑造精師術、行師道、立師德、鑄師魂的良師形象。班主任的師德養成就是將師道轉化為師德的過程, 是一種將社會對師者職業道德規定由外在轉化為內在主體的為師德性品質的過程。凝道而成德,弘道以顯德;師道立則育人優,師德美則風尚淳;班主任可以透過師道歷史傳統走向確立新時代師德坐標,化“師道”為師者的“德性”。
然而,反觀教育與教師的現狀,當今社會的各種變革轉型、價值多元、功利誘惑、思潮紛擾,與教師內心應當遵從的操守之間往往發生激烈的沖突,自然也會影響師者師道顯德的育人姿態,從而導致部分教師的師德失范行為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外在客觀的影響因素固然重要,但由于各個層級的師德教育大多滿足于教師對外在職業規范與要求的認知,卻很少去追問師者內在的德性何以形成,因而導致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不少內容并未完全內化為所有師者的自我要求和自覺行動,進而使得師道情感、師德體驗、道德自覺有所缺失。為此,堅持師道為源、師德為本,弘揚師道顯德的育人精神,需要著力于以下三點:
1.弘揚師道顯德的育人價值。班主任弘揚師道顯德的育人精神,意味著基于師道顯德的價值認同,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育德實踐活動,尊重學生個體生命,注重學生精神發育,引導學生發展方向,激發學生精神動力,塑造學生個體人格,調控學生育德行為。力求用自己的德行培育學生,用閃光的精神感染學生,用平凡的事跡激勵學生,從而真正構建起立德樹人和學生德性養成的橋梁,讓先進的道德正能量成為班級最美的彰顯育人價值的風景。
2.明晰師道師德的融合關系。師道與師德是班主任的道德主體,是在弘揚師道顯德過程中,所應遵循的道德原則規范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等綜合體現。師道是為師者必須遵循的道德律令、倫理原則和育德目標,師德是為師者應當養成的德性品質和人格風范,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支撐起師者道德的精神大廈。深刻領悟師道與師德關系,更有利于班主任自覺強化個體修養和道德培育,弘揚師道,踐行師德,光大師道顯德的育人精神。
3.塑造師道育德的生命靈魂。班主任的核心使命是“立德樹人”,唯有堅持“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師道育德主張,方能使班級教育聚焦初心。每一個班主任既是學問之師,又是品行之師;需要大家滿懷深情地以自己的學識、智慧和特有的人格情懷來澆灌學生的生命之樹,塑造學生的生命靈魂,綻放學生的生命精彩。只有如此,才能從班主任常態的師道育德的實踐智慧中,產生強大的師道力量、博大的德性力量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辜偉節? ?中國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教育學特級教師、教授級高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