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玲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的“一大山脈”,帶領學生“登山”的過程,學生能夠得到文化的潤澤、素養的發展、精神的洗禮,對語文學習有著積極作用。為讓學生能夠正確且有效的“登山”,在山頂之上,品語文風光,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扭轉教學方向,要結合新課改下的新理念,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作為“登山”導向。這樣閱讀教學的方向才能明晰,學生才能夠在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文章以高中閱讀教學為研究方向,以閱讀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目的,探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學生核心素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將語文核心素養納入課標之中,以此為高中語文教師指明教學方向。在落實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時,教師要深度理解語文核心素養內涵,基于此重新審視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這樣才能滿足課標要求,引學生入閱讀文本、入語文世界。
二、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推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實踐意義
(一)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能夠改變原有的閱讀教學重點以及閱讀教學教法。它從根本上改變了閱讀教學的多個環節,讓閱讀教學變得更全面、更具體、更有效,有助于提高閱讀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實現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素養提升
以閱讀教學為媒介,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能夠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真正參與閱讀活動,驅動學生深度學習、深度感知,能夠讓學生的語文能力結構不斷完善,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這符合現代社會多功能人才的培養需求,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而言也有著積極作用。
(三)推動教師專業發展,響應課改要求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落實開展閱讀教學對語文教師而言是新要求,亦是新挑戰。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做教育的前沿的“掌舵人”,及時響應課改要求,理解核心素養,不斷發展自我,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將核心素養與高中閱讀教學相結合。
三、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落實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對策
(一)立足語言文字,嚼文嚼字,實現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培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揭示了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關注學生語言認知、語言能力運用,要求學生能夠通過文本學習,整合語言文字特點,理解語言建構與運用。
1. 抓住重點字詞,深度剖析,把握語言文字
一篇又一篇的閱讀文本由字、詞、句組合而成篇。要想讓學生深入篇,關鍵就要讓學生把握字、詞、句,在分析、解剖、理解字、詞、句的基礎上,學生對閱讀文本語言有了基本的把握,進而發展為對語言文字的深度理解,學生的閱讀效率自然能提高。
當然,不同體裁的文本內容表現語言文字方法有所不同,教師可以抓住體裁特點,引導學生去理解字、詞、句背后的內涵。
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時,作為一篇散文,作者在描述畫面時,語言文字極盡其美。文章運用了多個動詞,如“瀉”“浮”“洗”“籠”等。動詞的組合,刻畫了一幅如夢似幻的畫面。為讓學生深度理解,把握語言文字,教師就可以“咬文嚼字”,讓學生對比分析:能否將“瀉”與“流”交換?能否將“浮”與“漂”交換?這樣的語文教學活動,抓住了文章的重點字詞,能夠讓學生把握語言文字,理解文字建構,進而掌握語言文字應用的要點。
2. 引導誦讀理解,發展語感,理解語言運用
積累語言文字、感知語言文字、品味語言文字,除了要將注意力放置在字、詞、句、篇上,還可以讓學生從誦讀的角度進行文章分析。誦讀能夠集合學生的口、心、耳、目,誦讀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對語言理解、節奏把握、情感體會的過程。
不同體裁的閱讀文本,誦讀的重點有所不同。如詩歌類,應當注重把握節奏、韻律;小說類,則應當根據文章中人物關系、矛盾沖突變化做誦讀語氣的調整等。
例如,在學習《短歌行》時,詩中提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作者在宴席之上飲酒有感而發,樂極悲來,此詩慷慨時極盡慷慨,低沉時極盡低沉。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把握詩歌內涵,與作者情感對接,在誦讀中品字、品詞、品文,實現對學生語感地有效培養。
(二)立足思維激活,有效提問,實現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培養
思維發展與提升:表現為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語言表達和文學性向的直覺體驗,進而展開想象、創造,實現邏輯思維、批判思維、想象思維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1. 梳理文章脈絡,培養邏輯思維,深度理解
一篇閱讀文本,一定是有著清晰的脈絡、明確的主線,這樣的閱讀文本,才能夠讓學生讀得具體、讀得深入。為讓學生理解閱讀文本,教師就要帶領學生學會剖絲抽繭,引導學生能夠在復雜的閱讀文本中梳理清晰的思路,這樣閱讀過程實際上是學生邏輯思維發展的過程,也為學生后續的深度學習做好準備。
例如,在學習《雷雨》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關系,主要人物為周樸園、魯大海、周萍、魯侍萍、魯四鳳等。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思維導圖的方式,為學生梳理人物之間的故事,讓學生基于人物關系進行文章脈絡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通過這樣的梳理,學生能夠清晰記憶文章故事發展與變化,同時能夠鼓勵學生從復雜的文本中提取關鍵的信息,實現學生邏輯思維培養。
2. 巧用留白藝術,留有思維空間,鼓勵思考
有效的提問,能夠促使學生產生新思考,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著積極作用。提問藝術與留白藝術相輔相成,即要求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在精心設計問題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足夠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深思、深探,實現語文知識的整合,進而基于思考解答問題,實現文章內容的深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