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富 趙繼堯
摘 要:經過近20年時間的發展,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已經成長為中國金融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特殊群體,在經濟金融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對城市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的研究也越來越值得重視。文章通過選取某省內的4家主要大型的城市商業銀行的相關數據,運用DEA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對城市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進行了測度和分析。在傳統的計量經濟學中,有效前沿面是根據回歸分析來得出結果的,而在DEA數據包絡分析法中,則是通過具體的投入和產出值來估計有效生產前沿面,其得出的為技術的相對效率值。相比之下,DEA方法不必知道具體的生產函數,因而具有一定的優勢。目前基于DEA模型對銀行經營效率的研究在國內研究較少,針對城商行的有關研究則更不多見。文章對某省城商行經營效率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提高銀行經營效率的對策。
關鍵詞:DEA模型 商業銀行經營效率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5-106-03
一、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狀況
城市商業銀行前身為城市信用社。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蓬勃發展,城市信用社發展迅猛,規模日益增大。與此同時,城市信用社也面臨著資本結構不合理,安全風險高,內控體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1995年,國務院決定組建城市商業合作銀行。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已經成為中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特殊群體,在促進中小企業融資、支持地方經濟金融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以華北某省為例,目前該省已經成立了6家較大的城市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發展成果顯著,發展形勢良好,逐漸成為了穩定該省銀行經營發展和金融服務的重要力量。
雖然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較為迅猛,但是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也存在著歷史包袱沉重、經營區域受限、銀行間合作不夠等大量問題。據大量調查顯示,其中城市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的低下成為了制約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一大瓶頸。經營效率的低下不僅造成了銀行資源的浪費,阻礙了銀行未來的業務創新,同時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礙。隨著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對城商行經營效率的研究,找出影響城商行經營效率的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提高銀行經營效率的途徑和措施,不僅可以提升區域性銀行的金融競爭力,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優化本區域金融環境和投融資環境,為區域內資源導向型企業提供更多的信貸和金融支持,進而從根本上促進傳統資源大省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生產方式,為實現綠色轉型和普惠金融的協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關于銀行經營效率的研究現狀
銀行效率是銀行在業務活動中投入與產出或成本與收益之間的對比關系。從本質上講,銀行效率是銀行對其資源的有效配置,是銀行市場競爭力、投入產出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總稱。關于銀行效率的測度方法主要采用前沿分析法。前沿分析法主要包括隨機邊界法(SFA)、自由分布法(DFA)、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和自由可置殼法(FDH)。
1.歐洲發達國家銀行(1994—2001年數據)X-效率值。研究顯示,平均效率值為9%~27%。
2.中國上市銀行的成本效率。研究顯示,貸款的產出質量對于分析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成本效率具有顯著的影響。我國的城市商業銀行近年來的成本效率處于上升趨勢。
3.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經營效率。研究表明四大國有銀行其經營效率低于股份制銀行,上市股份制銀行效率最高;由于中國銀行的金融創新進步明顯,加上中國銀行具有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大量的海外分支機構,其國際化程度較高,因而其經營效率比較高。
4.國有商業銀行的“X-效率”。研究顯示,國有商業銀行在任何技術統計的測度上都明顯優于其他商業銀行。
三、DEA模型在國外的研究運用現狀
數據包絡分析是一種線性規劃方法,運用于評價公共部門和非盈利部門的效率,被廣泛地運用于銀行的經營效率的測度。國外運用此方法對部分銀行進行測度,取得了部分成果。
1.技術效率。據國外專門機構對201家銀行進行技術效率的研究,發現其在普遍存在著5%的技術無效,且規模較大的銀行具有較大的技術效率。
2.澳大利亞商業銀行(1995—1999年數據)的X效率。研究表明樣本銀行的配置效率要高于銀行的技術效率。澳大利亞四大國有銀行在實證中處于最佳有效前沿;地區性銀行在技術效率和配置效率上均無效,因而面臨著被大銀行并購的潛在風險。
3.日本銀行系統的效率。研究顯示,日本銀行的平均效率規模、分散效率規模和銀行及銀行各部門的排名都存著這較大的差異化呈現。
四、DEA模型在國內研究運用現狀
1.村鎮銀行的經營效率。據研究顯示,村鎮銀行的效率提高需要在創業初期擴充資本實力和存款規模。
2.我國14家主要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和純技術效率。研究表明,我國的銀行業整體的效率處于良好態勢,發展水平平穩。國有商行的效率略低于股份制商業銀行。
3.我國10家股份制銀行經營效率。研究顯示,中小銀行不應該片面追求銀行規模的擴大,中小銀行在其發展過程中需要對流動性和盈利性進行動態平衡。
4.我國19家商業銀行總行的經營效率。研究顯示,我國大部分銀行的經營效率并未達到有效,且較之于股份制銀行總行和國有銀行總行,城商行經營效率最差。
5.我國政策性銀行的效率。研究顯示,國開行在技術效率的層面上優于其他政策性銀行。金融經濟政策的變化對國開行的經營效率有較大的影響,農業發展銀行比其他政策性銀行在全要素生產效率存在較大優勢。
五、關于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研究現狀
1.城市商業銀行與地方政府的關系。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會給予較大政策支持,但由于現有的制度格局和各方的利益博弈等原因,城市商業銀行往往成為當地政府的“提款機”,造成了城商行股權結構不明晰,治理結構不完善等諸多問題。因此需對城商行進行進一步股權改革,形成城商行與政府的良好的互動關系。地方政府的控股行為對城商行的凈資產收益率有顯著的凈負相關關系。因此,地方政府應該減少對城市商業銀行的直接干預,拓寬政府的融資渠道,不斷優化城市商業銀行的股權結構,促進城商行的健康發展。
2.官員晉升、官員特征對城市商業銀行的貸款行為的影響。通過建立計量模型可以得出,由于官員多有晉升壓力,因而官員在晉升壓力下的相關舉措將會對銀行貸款質量特別是銀行不良貸款率產生較大影響。研究表明其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而地方官員的年齡大小和學歷高低并沒有對城商行的貸款質量造成直接的影響。長遠來看,政府控股對金融市場的自由發展存在不利影響。
3.上市對城商行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顯示,城市商業銀行在上市后,其經營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以及企業的成長性較之于上市前有著明顯的提高,由于上市銀行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以及不斷擴大的中間業務和創新型業務,其整體EVA值和經營效率得到了一定提高。
4.城市商業銀行的規模經濟與業務多元化。研究結果表明城市商業銀行的跨區域發展和規模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成本,占領新的市場;城市商業銀行目前大力發展的同業業務并無法促進銀行的效率提升,由于我國的大部分城市商業銀行的規模較小,基礎較弱,整體業務建設相對比較滯后,發展的同業業務相比于存款,成本很高,中間業務出現了所謂的“通貨膨脹”現象,因而無法對城市商業銀行的規模和效率提高帶來顯著的變化。
六、對某省城市商業銀行經營效率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某省4家銀行作為決策單元,又引入了9家大型知名的國內城市商業銀行作為決策單元的補充,采取兩個投入變量和兩個產出變量。為了充分顯示城市商業銀行的內部運行模式,根據閱讀大量文獻和實地探究考察,本文最終選擇存款總額、資本凈額作為投入變量,將貸款及墊款增加額、凈利潤作為產出變量。以存款總額衡量銀行作為信用中介的業務投入量;以資本凈額衡量銀行支持整體經營的資金投入;以貸款和墊款的凈增加額則表現了銀行作為信用中介的能力;以凈利潤表現銀行的盈利能力。分析結果如下:
根據表1和表2的數據,我們可以利用DEAP軟件來求解各個銀行的經營效率的數值。實證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3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C銀行的DEA效率值為1,表明C銀行為有效單元,處在有效前沿面上;而A銀行DEA效率值小于1,說明其DEA非有效,并不是有效單元,并沒有處于有效前沿面上;B銀行DEA效率值小于1,說明其DEA非有效,并不是有效單元,并沒有處于有效前沿面上;D銀行DEA效率值小于1,說明其DEA非有效,并不是有效單元,并沒有處于有效前沿面上。
由表4結果可知,A銀行經營效率DEA無效的原因在于存款總額(input1)和資本凈額(input2)投入太多,而過多的生產投入并沒有帶來相應的產出,表現為貸款和墊款的凈增加額的嚴重不足。A銀行的經營效率要想達到DEA相對有效,在凈利潤不變的情況下,必須減少存總額約12753296400元,資本凈額相應減少954559500元,同時貸款和墊款的凈額增加26010370800元,銀行的經營效率DEA值才會有效。
由表5、表6和表7的實證結果可知,B銀行、D銀行和C銀行的純技術效率為1,純技術效率為1表明銀行內部管理相對有效,但是由上述實證結果我們可以發現,B銀行和D銀行的經營效率的低下很大的原因歸結于規模效率的低下。其中B銀行的規模效率值僅為0.4左右,遠不能滿足其發展的內在要求,技術無效中規模無效是關鍵因素,規模無效主要體現在規模報酬遞增。
七、提高經營效率的對策建議
近十幾年來,伴隨著銀行業的快速發展,城市商業銀行迅速興起,在經濟金融領域表現十分活躍,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促進區域發展,盤活地區資金融通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某省的城市商業銀行的迅猛發展也對該省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文根據該省內的銀行業發展的現實情況出發,通過實地研究分析,運用DEA模型對B銀行、D銀行、C銀行和A銀行4家典型樣本進行分析。對于DEA模型,本文將存款總額和資本凈額作為投入指標,將貸款和墊款的凈增加額以及凈利潤作為產出變量。
測度的結果表明,A銀行表現出了較大的技術無效,該銀行的經營表現為規模報酬遞減,說明A銀行可以通過適當減少相關的投入而減少相應的成本費用,進而提高A銀行的經營效率。而C銀行、B銀行則更多地表現為規模無效。這其中規模無效主要是規模報酬遞增所引起的。規模無效是技術無效的主導原因。表明D銀行和B銀行應該更多地擴大其運營的規模和銀行資產規模,促進規模有效,進而促進其經營效率的提高。
基于本文的實證研究,結合當前該省內的金融經濟的具體情況,針對該省內主要城市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的研究,本文特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面對D銀行和B銀行規模報酬遞增的狀態,銀行管理者需要及時地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向,需要進一步拓寬銀行的市場占有額和盈利空間,銀行可以通過擴大經營規模實現產出的增加,例如適當增加網點數量,積極建立社區銀行、社區金融超市,增強網點覆蓋范圍,提高網點的服務質量,成立科技支行,加強銀企聯系,促進同業業務發展,努力開拓金融市場,嘗試綜合性資本業務,促進新型金融產品的開發等相關措施來謀求自身的健康發展。
2.面對A銀行純技術效率較低以及經營效率的相對無效的情況,A銀行可以考慮采用有效的現代企業管理手段,加強領導班子內部建設,提高領導者領導水平和領導能力,領導者在面對銀行的規?!斑^熱”問題上需要更多的“冷”思考,著力提高管理層的內部管理能力,加強領導班子的帶頭作用,關注企業文化建設,打造良好品牌效應;同時積極采用互聯網金融等創新產品來提高盈利能力,加強科技創新,強化銀行的資金的自我造血能力;采用科學的決策和管理手段,追求最優的信貸資金的投資計劃,提高銀行的貸款產出質量,降低不良貸款率,提高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
3.該省內城市商業銀行應加快上市IPO的進程。由前文的文獻綜述和實證結果可以看出,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的規模效率、純技術效率和經營效率普遍高于或者優于未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鑒于當今宏觀經濟金融環境越來越復雜,城市商業銀行現有的發展方式和經營手段很難適應未來的金融市場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快該省內大型城商行的上市進程,必要時可以積極引進境內外的優秀戰略投資者。城市商業銀行的上市不僅可以拓寬銀行的融資渠道,還可以吸引大批境內外優秀的高級銀行管理人才,為銀行經營效率的提高和銀行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趙富,晉商銀行總行 山西太原 030000;趙繼堯,中國國新控股集團 北京 100000)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