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偉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學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運用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作為物理教師,要明確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的作用,從而利于制定更加高效的物理生活化教學措施。文章結合實踐研究,從多方面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進行了實踐研究,希望分析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物理綜合水平。
關鍵詞:高中物理;生活化;研究
新時期,隨著高中物理教學改革深入開展,在物理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教師要重視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實踐分析,教師通過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利于加強學生物理實踐能力。基于此,文章結合具體教學實際,探索了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實踐運用對策。
一、 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作用
(一)有利于推動物理教學目標的實現
在高中物理的傳統教學模式之下,受限于中國部分應試教育的思想限制,教師的教學要點往往局限于課本的內容,而學生也只是照本宣科式地進行學習,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和能力都不足,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愛好較低。但在當下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要求之下,教師的教學工作會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接受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加強了物理學科的價值,幫助學生真正意義上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能夠幫助減弱物理學習所帶來的陌生感,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生活情境的設置,幫助學生更好加強物理學習的認同感,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強化學習興趣。
(三)有利于促使學生學以致用
針對物理的學習工作而言,由于其較強的邏輯思維和判斷要求,學生會感到一定的抽象,通過加強物理教學的生活化建設,能夠使得教學的內容由抽象變得具體生動,學生也能夠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進行判斷和思考,再加強物理知識體系的學習,了解現實中的物理知識和物理原理,在潛移默化間幫助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得到提高,也為后續學生的思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敦促學生的持續進步。
在高中物理教學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進一步運用,構建了高效課堂,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利于教師有效地開展物理實踐教學。因此,物理教師需要全面掌握生活化教學方式,從而不斷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二、 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巧設懸念,結合生活問題探討
物理是一門典型的理工科,其絕大多數的學習都是基于學生的問題與判斷,發現問題是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在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靈活運用好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提升思維的判斷,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效。對此,在組織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物理思維的積極性,可借助生活問題情境創設的方式,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機會。在創設生活問題情境的時候,一般會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首先,教師會提出與新知識教學有關的,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問題,借此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其次,教師再使用言語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就生活化的問題進行思考和判斷,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加以后續的驗證。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全新的方法和概念,提出專業的理論以及辦法,結合生活化的教學加以優化。例如,針對重點、難點課程《力的合成與分解》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可創建生活化的問題教學情境,首先拿出一根繩子,在繩子上綁上一個教學用的重物,邀請不同的學生上臺將繩子拉直,在拉直的過程中要求,重物能夠處于平衡的狀態之下,然而實際觀察中能夠發現,即使是力氣較大的學生,也難以做到拉直繩子。而針對這一生動形象的現象,教師也要趁熱打鐵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什么物理現象,在生活化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思考也能夠更為迅速、落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判斷力。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增強學習效果
物理是一門相對難度較大的課程,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判斷力都有較高的要求,但物理絕大多數的知識點和概念都是從生活中引申而出的,所以在物理教學的時候,加強生活化的建設,搭配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能夠打造良好的教育情景,將物理的知識點以及實驗現象通過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加以表現出來,使得學生更能夠深刻地理解物理實驗的價值和意義,教學的課堂效率也能夠進一步的提高。例如,針對“圓周運動”的教學和講解過程之中,學生會對“離心力”這個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刻,學習存在較大的困難。對此,教師可以引用生活化的教學例子洗衣機脫水,洗衣機是每家每戶必備的重要家電之一,為什么洗衣機具備脫水功能,教師能夠讓學生對其進行思考和判斷,洗衣機是如何脫水的?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分析,學生勢必能夠很快聯系剛剛學習的知識,即洗衣機的原理是離心力。衣服因為向心力的作用,在洗衣機脫水桶里保持垂直狀態,打開洗衣機的脫水開關,洗衣機開始工作,脫水桶開始做圓周運動,衣服被限制在脫水桶里,水就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脫水桶。轉速越快,離心力就越大,換言之水能夠脫離衣服的速度也就越快,洗衣機也就達到了甩干衣服的目的。通過這樣具象化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建設,能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學習知識點,達到優良的學習效果。
(三)設計生活化習題,鞏固知識
優秀的習題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當前階段的學習成效,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尤其是近年來高考的題目而言,越來越多的題目向生活化的方向進行轉型與調整,包括高鐵問題、地震問題等。對此,基于生活化教學的認同不斷被提高和重視,教師在平日習題的建設過程中也要加強生活化的轉型,幫助學生加強自己對生活化題目的了解程度,提升自己的學習綜合效果。例如,《牛頓運動定律》一直以來都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和考查核心,具體以生活化的題目為例,一段平坦、穩定的道路上,汽車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向前行駛,突然前方出現障礙汽車需要緊急剎車,從剎車至汽車完全停止,經過最終的考查和測量發現,汽車至完全停止前仍然滑行了20米,已知汽車的車胎與地面的摩擦系數為0.6,求解汽車是否在當時狀態下處于超速行駛的狀態,汽車的剎車距離還和哪些問題相關?此時,學生往往會做出如下回答,即初始行駛速度、剎車壓力以及駕駛員的判斷力等。而后續教師就可以繼續引導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判斷汽車質量、剎車壓力、形式速度等變量的系數,然后再轉換為汽車是否存在違章的問題,教師還可以進行反應時間的判斷,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化的因素,讓學生判斷是否出現酒駕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