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 薇 李柃均 金星彤
(遼寧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遼寧·大連)
[提要]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轉變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有深遠意義。智慧教育作為教育信息化的高階形態,已成為我國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本文利用Citespace 可視化軟件對CSSCI 數據庫進行高質量論文的檢索并構建知識圖譜來探究智慧教育領域研究現狀與研究熱點,以期對推動我國智慧教育的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何為智慧教育?學者楊現民認為,智慧教育是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高級發展時期,旨在通過信息技術提升我國教育事業的信息化水平,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主流業務的深度融合,培養現代智慧型人才;2018 年4 月,教育部正式發布《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標志著我國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建設正式進入轉型、升級階段。教育信息化2.0 階段的戰略目標便是加快實施現代智慧教育。此外,《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文件提出我國應繼續推進教育信息化和新時代的教育教學改革,目標是在全國范圍內加快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和協調建設一體化、智能化的學校教學、管理和服務平臺。
隨著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推進,智慧教育在學術界迅速掀起研究熱潮,涌現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發現,人工逐篇查找與整理的傳統文獻綜述方法不僅耗費時間,導致研究進程的緩慢,而且可能因檢索不全而遺漏重要文獻,從而降低研究的準確性與科學性。基于此,本次研究借助CiteSpace5.5R2 可視化軟件,運用知識圖譜分析法對CSSCI 數據庫中智慧教育領域近十年核心文獻進行檢索,客觀地分析了智慧教育領域的研究現狀與研究熱點,對領域研究的進程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數據來源。本研究以CSSCI 數據庫為數據來源,以“智慧教育”為關鍵詞,發文年代限定為2010~2020 年,文獻類型選定為論文,使其自動剔除會議、投稿須知等樣本數據,共檢索得到198 篇高質量學術論文,以文本文檔形式下載并保存,文檔包括論文標題、作者、期刊、參考文獻等信息。
(二)研究方法。知識圖譜分析法是以科學文獻知識為對象,以文獻計量學、信息計量學、網絡計量學等方法為理論基礎,顯示學科或領域發展進程與結構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圖形,具有“圖”和“譜”的雙重本質與特點,基本原理為共詞分析與引文分析。本文運用了最具權威性的陳超美教授開發的CiteSpace 軟件進行了智慧教育領域知識圖譜的繪制,多角度分析我國智慧教育領域研究情況。
(一)有關研究現狀的可視化分析結果
1、時間分布情況。對檢索得到的198 篇論文進行整理,繪制2010~2020 年智慧教育領域文獻時間分布圖,如圖1 所示,2010~2016 年發文數量雖呈增長態勢但速度緩慢,說明此階段是緩慢研究階段。從2013 年開始,增長速度加快并于2016 年達到峰值36 篇,說明2016 年是研究智慧教育熱門年份;從2016 年起數量開始下降,發展態勢減緩,雖然2018 年稍有回溫,但在2020 年又迅速下降至17 篇,說明在此階段該領域亟須思路創新與內容創新。(圖1)

圖1 2010~2020 年我國智慧教育研究文獻數量時間分布圖
2、作者刊發論文情況。對作者進行發文數量排名,構建作者合作知識圖譜,展現各作者之間的“親緣關系”。如表1 所示,陳琳在2014 年共發表25 篇文章,是智慧教育領域的最高產作者。中心中介性是指一個節點促進另外兩個節點相關性提高的貢獻程度,中心中介性越高,說明該節點貢獻程度越高。陳琳、楊現民、陳耀華的中介中心性最高,達到0.03,說明三位教授的作品在促進其余作者作品相關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圖2中,圓圈的大小代表作者發文次數的多少,連線的多少與粗細代表作者之間合作次數的多少與合作關系緊密程度的高低。從圖3 可知,陳琳、楊現民、祝智庭等作者均與其余作者有著多次緊密合作。(表1、圖2)

圖2 智慧教育研究領域作者合作知識圖譜

表1 智慧教育研究領域核心作者統計表

表2 智慧教育研究領域核心關鍵詞統計表

圖3 智慧教育領域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二)有關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結果。本次研究熱點的挖掘是通過對檢索結果進行關鍵詞詞頻分析和關鍵詞共現分析。由表2 可知,高頻關鍵詞為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智慧校園、大數據等。其中,智慧教育出現頻次高達188,教育信息化為37。高中介中心性的關鍵詞為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校園等,其中智慧教育高達0.82,教育信息化為0.33。高頻關鍵詞與高中心中介性關鍵詞雖然排名稍有不同,但內容高度一致,說明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等高頻關鍵詞就是目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表2)
圖3 首先驗證了表2 的信息:連線間拐點表示一個關鍵詞,關鍵詞字號越大,其在論文中出現次數越多,中介中心性也相對較高。此外,圖3 還展現了關鍵詞共現具體情況。關鍵詞共現是指兩個關鍵詞同時出現在同一篇文獻中的情況,通過展現共現情況可以分析關鍵詞間的“親緣關系”。如圖3 所示,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智慧學習、大數據等關鍵詞與其他關鍵詞同時出現在一篇文獻中的次數非常高,再次驗證了上述智慧教育領域研究熱點的準確性。(圖3)
通過構建并分析智慧教育知識圖譜,本文綜合得出以下結論:
(一)我國學者對智慧教育研究呈現火熱態勢,學術生命力旺盛,發文質量逐年提高,眾多學者通過緊密的合作對智慧教育的概念、特征等展開了廣泛的探討與研究,但由于相關研究起步較晚,主要研究力量仍為高等學校,對于智慧教育缺乏理論框架的完整構建。即使是核心作者,也尚未形成統一的概念模式和理論體系。
(二)目前對智慧教育領域的研究腳步還停留在概念探討階段,導致了雖然智慧教育概念與內涵豐富,但案例分析和實踐應用尚不充分的局面。雖然有些文獻創新性地提出要打造“智慧課堂”、“智慧教室”等新型教學設備與方式等實踐措施,但是總體來看還是理論層面的構想,而不是對成功案例的分析與具體應用做法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