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艷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關于“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對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并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的要求。同時,小學數學新教材在編排中將計算和應用進行了合并,學生作業中計算題的出錯率相較以前明顯增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對教師有效開展計算教學造成了一定阻礙。對此,我針對小學生數學計算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開展了研究和實踐,
存在的問題
教師方面 一是教學理念陳舊。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都應掌握計算能力。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很少對學生進行計算方面的訓練。小學數學計算有很多技巧和方法需要學習和掌握,但小學生由于學習經驗不足,認知能力有限,主動學習和探索知識的意識不強,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二是教學中輕視算理問題。有的教師認為計算沒有什么可以教授的內容,只要學生懂得計算方法、通過一定題量的練習自然就掌握了。導致的結果是許多學生依據法則進行計算,但由于對計算概念模糊不清,只是片面地生搬硬套,從而不能舉一反三,不能在實際計算中應對千變萬化的情況。而導致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某些錯誤、法則不能靈活運用、遷移能力差等,往往都與對算理認識不清有直接關系。三是缺少對計算錯誤原因的分析。對學生出現錯誤計算的情況只用紅筆打個錯號就了事了,點評學生的錯誤時用“粗心”兩個字概括,導致學生并沒有真正明白錯誤的原因,只是為完成任務而改正。
學生方面 一方面,由于小學生感知事物比較籠統、粗略和不具體,往往只會注意到一些感覺上的、孤立的現象,不會仔細觀察事物之間的聯系及特征,因此他們對算式缺乏整體性感知,遇到相近或相似的數字、符號,往往沒有看清楚就下筆,導致抄錯題、抄錯符號、將小數點點錯等現象常常發生。學生計算上出現問題有相當一部分并不是因為沒有掌握計算方法、算理知識等,而是因為將式子中的數字看丟、計算符號看錯、錯誤判斷運算順序等。另一方面,由于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大量千篇一律的習題和作業,導致學生抱怨自己有做不完的習題,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同時,很多家長也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為學生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占用了學生很多時間。
應對策略
轉變教學理念 在開展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新認識和關注計算教學,要明確每一項教學目標。例如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明確教學目標,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發力點,從而不斷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同時,教師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師的板書、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一定要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開展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在計算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雖然能夠依據計算法則進行計算,但會因為算理不清造成計算錯誤。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開展多種活動,重視算理教學,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重點訓練學生的計算技巧,以此提高他們的數學計算能力。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性的、有計劃性的口算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從而為筆算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要發展學生的計算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推導、歸納等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找到最為適合的提升計算思維的方式,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存在的不足進行針對訓練:對于馬虎的學生,培養他們的耐心和細心;對于計算法則運用錯誤的學生,要求他們熟記公式,提升計算能力,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適量分層布置課后練習 正所謂“題題通不如一題精”,要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首先,教師要重視練習內容的選擇,設置封閉性、半開放性、開放性等多種類型問題,以封閉性問題為主,開放性問題為輔。其次,保證練習形式多樣。計算教學不要單純為了計算而計算,避免計算的單一、枯燥。從基本練習、針對練習、變式練習到拓展練習層次要分明,難易程度適合學生,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也要注意練習的趣味性,在練習時添加一些小競賽、小游戲等,使學生的情緒、情感始終處于蓬勃狀態。
總之,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過程中正確使用計算教學策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能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在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具的基礎上,注重夯實數學的學習基礎,強化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系,真正提高小學生計算教學的有高效性與實效性。
(作者單位:?陜西省淳化縣胡家廟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