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彬 鄔素芳 楊燁 紀曉寧 朱靜芬
摘 要 臨床教學是醫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醫學生專業能力培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線教育方式如慕課、SPOC、微課、在線虛擬訓練、在線案例教學等在臨床帶教中逐漸應用,已成為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本文對國內現有的在線教育方式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現況和實施途徑進行探討,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在線臨床教學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在線教育 臨床教學 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2.015
Abstract Clinical teaching is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t present, online education methods such as admiration MOOC, SPOC, micro-course, online virtual training, online case teaching have been gradually applied in clinical teaching,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line education methods in clinical teaching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clinical teaching under the normal situ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words online education; clinical teaching; medical students
0引言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尤其醫學生后期的臨床見習和實習,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對培養高水平醫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在線教育已日益成為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并且在特殊時期,如應急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期間,已成為實現“停課不停學”目標的重要手段。但醫學生的臨床實踐具有專業特殊性,所以探索在線教育在醫學生臨床帶教中的開展與實施,是新時期醫學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本文對現有在臨床教學中應用的在線教育方式及其應用進行梳理,探討在目前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可行的在線臨床教學方式,為在線臨床教學的開展提供參考。
1 現有在線教育方式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現況
目前我國臨床教學中已開始探索應用多種在線教學形式,但其特點及效果有所差異,目前在臨床教學中開展的線上教學主要有以下方式:
1.1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
簡稱慕課,自2012年興起后就在全球迅速發展,通過在線視頻課程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掌握臨床操作技能,比如一些知名專家的手術操作,學生可以通過慕課平臺邊看邊學,還可以比較不同專家的操作手法,對提高臨床操作能力有很大幫助。張曉玲等[1]發現,通過慕課教學視頻的學習,可有效幫助學生分辨出呼吸科的各種病理性呼吸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骨科原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增加慕課教學,也可以使臨床學習更加高效便捷,內容易懂,教學評價和反饋也更加靈活。[2]但當其廣泛應用時,如沒有規模限制、評價模式單一、缺乏教學監督和當面交流,忽略醫學生的情感需求等問題也逐漸浮現,且如果學生的自制力較弱,可能就無法達到學習效果。
1.2 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
由于慕課存在上述諸多問題,Armando Fox教授在2013年提出了SPOC概念。SPOC是將MOOC優質的在線資源,如微視頻、測試、資料、網上互動等與傳統課堂教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學員的學習動機、興趣、素質和參與感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途徑,代表未來MOOC 的發展方向。王鳴明等[3]在淋巴瘤臨床教學中將基于SPOC的整合教學與PBL教學相比,發現SPOC教學組無論師生主觀感受(教學反饋評價、教學體驗)還是客觀指標(出科理論成績、實踐技能成績和病例分析成績)都優于PBL教學組,為臨床專科的教學提供了新思路。但是這類教學模式還剛剛起步,缺乏專業系統教程,且需要教師具備有教學設計、引導、啟發和監督等能力,對教師的教學經驗和知識儲備的有較高的要求。
1.3 微課教學
是一種以微型視頻為主要實現形式的線上教學模式,2008年微課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逐漸廣泛應用于國內教學。由于臨床醫學各學科內容多且零散,相互交叉又各有特色,微課可針對某一知識點(難點、重點、考點、疑點)或教學環節(主題、任務、學習活動和實驗等)而設計開發在線課程資源。與傳統課堂相比,微課具有短小精悍、內容明確,側重知識深度而非廣度、易于傳播、可反復學習等特點。謝明征等[4]發現微課教學明顯提高研究組學生的外科手術學的考核成績、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知識擴展度。但是這種模式使師生雙方有較強的疏離感,缺乏面對面互動交流,且目前微課往往作為課程內容的補充,其發展無法滿足課程體系的需要且其標準也尚待完善。
1.4 智能化在線虛擬訓練系統
智能化在線虛擬訓練系統采用“互聯網+”和“智能+”理念,實現了基于互聯網的虛擬仿真練習和智能化評分反饋。該系統不受時間、空間、模型耗材等限制,只需要利用網絡和數字化終端即可以反復進行在線虛擬訓練。賀漫青等[5]發現智能化在線虛擬訓練系統聯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增強自學能力、提高技能操作熟練度、增強臨床操作自信心和增強學習動力方面均優于傳統教學方法。但是這種模式對技術要求較高,研發周期較長,目前還處在研發和改進中,短時間內很難進行全國推廣。
1.5 在線互動式案例教學方法
隨著網絡和移動終端的高速發展,微信和QQ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很多學者也把這些即時通訊軟件融入平時的臨床教學中。有研究把微信等在線互動式案例教學方法應用于臨床教學,發現可以有效跳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綜合學習能力,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6]但其與傳統的課堂授課式教學相比,需要醫學生付出更多的課外時間和精力去掌握大量的信息,對于一些自主學習能力欠缺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感覺有壓力。
1.6 網絡環境下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模式(web problem-based learning,WPBL)
WPBL 是由臨床優秀工作人員精心編制的一套教學模式,主要涵蓋不同的臨床典型案例,并且通過各種網絡平臺將學習資料直接推送給學生,結合臨床案例與專業基礎知識,便于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提高其臨床思維等各項技能。研究證明[7]該模式與傳統PBL相比,發揮了互聯網優勢,使教師更好的進行啟發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并且促進其對問題更為細致的理解,整體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在線臨床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探索
上述模式在臨床教學中的實施各有特色,但大多數是常規時期的教學應用,而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需要上述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找到適合目前“場景”的臨床教學方案。
2.1 教學實施方式
對于臨床理論課程,可以采取線上同步(比如直播)或者異步(錄播),甚至可以采用慕課平臺,微課的精品課程進行補充,課后可以通過在線互動來增加知識的理解。對于臨床實踐課程,可通過MOOC、SPOC、微課、在線互動式案例分析、WPBL等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還可利用線上標準化病人進行臨床實踐,通過事先錄制好的情境擬真教案進行案例分析。對于臨床技能操作的培訓可以借助智能化在線虛擬訓練系統讓學生先進行線上培訓,再通過在線互動分享自己的訓練進度和經驗,教師通過視頻給予學生在線指導,有機會再進行線下臨床操作,這樣既不影響學習的進度,也節約了模型耗材。
2.2 課程內容設計
在線臨床帶教過程中,帶教老師在講解臨床基礎理論的同時,更需要提供思考問題,可以在講述疾病基本理論的同時,提供一些臨床真實病例,把社會因素,人文因素融入臨床案例中,誘發學生生成信息和知識,從而促進對臨床知識的深度理解。在教案的編寫中需要將已有的素材與教學內容組織成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媒介,充分發揮在線教育的特點,把一些臨床技能培訓做成視頻或情境擬真教案,進行在線學習和討論。
2.3 課堂呈現方式
無論是直播還是錄播,授課教師都要注重自己的形象,注視攝像頭,注意在線時的周圍環境,教師形象呈現對學生的學習情緒、感受會會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在講解病例時可以考慮在診室,病房或者手術室進行,選用在線標準化病人進行病史陳述,這樣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身臨其境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可采取不同平臺相組合的呈現方式,比如視頻會議直播+即時社交軟件(騰訊會議+微信)、網絡在線課程+即時社交軟件(MOOC+QQ)、錄播+即時社交軟件(視頻資源+QQ)等。[8]
2.4 課堂氣氛調動
盡管隔著屏幕,也要讓學生盡可能的肢體參與,在體驗中感悟和理解,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調動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分享。在病史分析和技能培訓中可以適當融入游戲元素,如把整個病例診治或者某個技能掌握過程分成幾個關卡,或者不同組間的PK,利用點數、徽章、排行榜等游戲化元素或機制,及時記錄學習的進步,促進學生的參與感,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動力。對于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反饋,通過積極的語言(如鼓勵或者幽默)來激發學生的情緒。
2.5 教學效果評估
全面、科學的教學評估對教學質量的保障和促進是非常重要的,在線教育亦是如此。可通過多元性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自評,同行教師互評)、過程性評價(觀看視頻情況、網上討論情況、課后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在線學習的持續性與積極性等)和生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9]對學生的學習及課堂表現情況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可以使教師專業能力得以不斷完善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展望與思考
新冠疫情給醫學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所以需要兼顧未來醫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適應并創造可用于醫學教育的新途徑和手段,建設高水平的臨床實踐體系建設,在線教學模式探索其實就是變化性思維的一個要求和體現。在線教育具有時間和空間的靈活性,但在教學過程中,還需充分考慮教學質量的保證,在課程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既要發揮在線教學的優勢,又要保證學生臨床技能的培養,可通過發揮各種在線教學方式的優點,并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從而提升醫學生臨床教學的效果。
基金項目: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在線課程建設項目;上海交通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JYJX200032)
參考文獻
[1] 張曉玲,王嬌,穆劍玲.微課、慕課在醫學影像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36):129-132,136.
[2] 張俊,王迎松,盧玉濤,等.基于MOOC理念復合教學模式在骨科教學中應用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32):8-10.
[3] 王鳴明,唐勇,竇紅菊,等.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在醫學本科生淋巴瘤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17(4):391-396.
[4] 謝明征,李昱,許英,等.微課在中西醫結合本科生外科手術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6):1071-1074.
[5] 賀漫青,曾多,周舟,等.智能化在線虛擬訓練系統聯合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在基本臨床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9,39(11):851-854.
[6] 吳留成,黃名威.微信在線互動式案例教學法在醫學留學生腫瘤學教學中的應用[J].微創醫學,2018,13(3):371-373,410.
[7] 韓菡.PBL教學模式和WPBL教學模式在心內科臨床教學中的實施效果對比[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14):142-143.
[8] 王運武,王宇茹,李炎鑫,等.疫情防控期間提升在線教育質量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0,34(2):119-124,128.
[9] 陳國強.基于超星“學習通”的高校思政課混合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3):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