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怡文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以民間藝術為代表的民俗類藝術形式獲得廣泛關注。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師轉變原有的授課方式和講課理念,使用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除需要了解什么是美術之外,還需要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主動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所以,在初中美術課堂中融合民間藝術,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大發展趨勢,并且其應用效果如何會對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對此,本文在簡述民間藝術走進初中美術課堂的意義基礎上,對初中美術課堂如何融入民間藝術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美術;民間藝術;意義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藝術,是促使民間藝術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將內涵豐富的民間藝術與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整合,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其主導地位與作用,根據初中生年齡特征和民間藝術特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合理地選擇和融入一些民間藝術來充實初中美術課堂教學,讓學生認識到民間藝術所具備的價值,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增強民族自豪感,并樹立傳承發展民間藝術的意識。
一、民間藝術運用于初中美術教學的意義
其一,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加,學生對于考試以外的學科的興趣往往不高。而教師將民間藝術進行挖掘融入教學之中,能給予學生以新穎之感,進而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美術教學中擁有良好的學習興趣。
其二,增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知。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美術課程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及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不再是單一的局限于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因此,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民間藝術,就是借助美術課程,讓學生進入一個更加新鮮、有趣的知識世界,深化學生對民間美術和美術知識的了解。
其三,能夠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基于當前美術教材中的內容,教師可將各個地區的民間藝術融入教學中,以作為校本課程或者補充內容,這不僅能豐富美術教學知識,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給予學生實踐的平臺。
其四,能夠挖掘與保護民間藝術。當前社會,對于民間藝術的傳承與保護已成為社會焦點。因而在美術教學中有效傳承民間藝術具有舉足輕重的價值,不但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什么是民間藝術,強化實踐能力,還能將民間藝術推廣到一個更大的范圍,有利于民間藝術的傳承與
發展。
二、民間藝術走進初中美術課堂的相關思考
(一)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
美術教師將民間藝術融入課堂教學時,需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教學素材,以消除初中生與民間藝術之間的距離感,激發學生對民間藝術學習的熱情。例如在進行(設計·應用)中活動二的剪紙意蘊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春節貼窗花這一傳統習俗,向學生傳授剪紙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先問學生:“你們知道我國春節有哪些習俗嗎?”由于這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學生踴躍回答:“放鞭炮、貼春聯、吃年夜飯、貼窗花、壓歲錢……”教師繼續提問:“那同學們知道你們所說的窗花是怎么形成的嗎?”學生一致回答:“剪紙。”之后,教師請學生分享一下他們所見過的剪紙樣式有哪些,以調動學生對剪紙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此時,教師再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不同時期的剪紙圖片,并向學生介紹剪紙的來源和發展歷程。同時,教師向學生講述唐朝時期的剪紙特征,便于學生直觀地了解剪紙的發展歷史。之后,教師為學生播放不同剪紙技法的視頻,再向學生示范剪紙的主要步驟和注意事項。在學生理解剪紙技法后,教師讓學生動手進行操作,通過自主操作,加深學生對剪紙技藝的印象,提升其動手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對比不同地區的民間藝術
在美術鑒賞過程中,因為教師向學生展示的民間藝術作品數量不多,涉及面較窄,選擇的民間藝術資源也比較單一,使得學生對我國民間藝術具有一定偏見,從而在美術鑒賞過程中學生更為喜歡西方美術作品,而對我國民間藝術不感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需要選擇具有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轉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看法,從而喜歡上我國民間藝術。例如在“中國民間美術”一課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參考不同地區的民間藝術,在課堂上比較不同地區的民間藝術,介紹民間藝術所反映的不同民風習俗,讓學生感受我國民間藝術的魅力所在。
(三)組織開展分組合作學習
不同的學生存在一定的能力與興趣的差異,單一的美術學習方式有可能令學生學習進度錯落不齊,對美術教學的開展具有一定影響。所以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避免學生之間的差異所帶來的影響,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增強教學效率。例如在“中國美術的輝煌歷程與文化價值”教學中,教師向學生介紹的只是大概的中國美術發展史,學生也只能從表面了解我國美術發展史,若想深入探究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單獨開展是極為困難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小組,讓學生自行分配工作,以發掘學生的綜合才能。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大幅度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而教師不必親自進行素材搜集和篩選工作,只需要在小組內部共享。此外,小組合作學習后,學生不再是單獨作業,而是以配合作業的形式,小組內部人員相互配合、鼓勵,充分發揮學生各自的優勢。
(四)組織進行手工創作活動
初中生心理年齡正處于基本成熟階段,可以主動地探索未知事物,具有較強的動手創作能力。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把握機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手工創作活動,同時在手工創作過程中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熱情,提升學生的美工技能,挖掘學生的創作潛能,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還是以(設計·應用)中活動二的剪紙意蘊為例,剪紙藝術具有較高的美術教學價值,同時可以考驗學生的手工水平。在組織學生進行剪紙活動時,教師提前讓學生預備好剪刀與彩紙,同時自己搜集豐富的剪紙圖片,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再讓他們自行設計剪紙圖案。為避免剪過于復雜的剪紙打擊學生的創作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剪較為簡單的剪紙。學生在設計好圖案后,按照教師講解的剪紙步驟進行操作,同時注意剪紙安全和正確使用剪刀。最后,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采用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上加強創作,在班級海報上展示優秀的剪紙作品,從而從側面刺激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三、初中美術課堂進行民間藝術教學的重點
民間藝術內容豐富,難度不一。比如織錦與蠟染這種技術難度較大、制作工藝復雜、工具材料要求較高的民間藝術,就只適合供學生欣賞,讓學生了解其基本特征。而針對陶藝、編織這種制作工藝相對簡單、工具材料要求不高但是耗時長的民間藝術,教師可以將其安排在課外活動中加以教學,鼓勵感興趣的學生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與技藝。只有像剪紙、染紙這種工具材料相對簡單、制作工藝不復雜且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內容,就可以盡可能地融入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所以,初中美術課堂上融入民間美術教學,需要循序漸進,從而實現以下三重目標。
(一)普及欣賞知識
民間藝術文化具有豐富的知識內涵,教師應引導學生先從知識層面來掌握民間藝術,知道應如何發現民間藝術的審美情趣、造型、色彩以及材料,在理解民間藝術知識的過程中感知、體會及鑒賞民間美術。我國民間藝術形式較多,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理清民間藝術的種類和定義,了解每種民間藝術的一般審美特征。許多民間藝術作品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節日以及祭祀活動等情況下的實用物品,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和實用性。因此,學生必須了解民間藝術作品所包含的基本內涵與表達方式。
(二)掌握基本理論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民間藝術的種類和特征,明白民間藝術的創作題材來自于生活。民間藝術作品多是與生活相關的實用物品,具有材料簡單常見、制作技術相對簡單、實用性較強的特征。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民間藝術作品的創造者多數是普通的勞動人民,勞動者在勞動之余,將自己的想法通過工藝品和其他形式表現出來,從而形成一種獨具魅力的美。勞動者的生活豐富多彩,在一些民間藝術作品的色調和造型上就有所體現。
(三)實踐與傳承
教師應多為學生設計一些與民間藝術相關的實踐課,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感受和體驗到民間藝術的獨特之處,促使學生深入認知民間藝術。通過實踐課程,讓學生依照制作對象的作用、范圍選取合適的制作材料和表現思路。在實踐鍛煉基礎上,教師要注重將學生培養成民間藝術的新一代傳承者。同時,教師要鼓勵對民間藝術具有強烈興趣及在實踐過程中表現出特殊潛能的學生,指導其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民間藝術學習上,努力成為民間藝術的傳承者和發揚者。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理念下,美術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我國民間藝術對初中美術教學的現實意義與作用。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在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藝術教學資源,通過不斷的鉆研探索,尋求更好的方式將民間藝術內容融入初中美術教學中,從而促使我國民間藝術深入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促進民間藝術的傳承發展和學生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清富,黃春妹.民間藝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管見[J].新課程(中學),2016(10):15,17.
[2]王春麗.民間藝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以內丘紙馬為例[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
[3]季暉.地方民間美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6(16).
[4]陸千珍.民間美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7(0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