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星 黃婷媛 盧影

關鍵詞:火塘文化;新時期;西南民居設計;應用
西南民居建筑基于自然生態環境與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呈現出多元性、豐富性的特征。以云南為例,云南省共有包括漢族在內的26 個民族,民族文化豐富多樣,民居建筑也具有多元性、豐富性、原生性及景觀獨特性等文化特征[1]。然而,隨著民族遷移與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居住空間的需求已然不再是簡單的遮風避雨,而是轉變為對物質功能和精神信仰的追求,這是民族融合與社會發展的結果。西南民族的火塘文化,正是物質需求變遷時期的精神文化體系,既能滿足少數民族居民的物質生存需要,也代表著少數民族居民的精神信仰,是社會發展中的縮影。在西南民居建筑更新的社會變遷中,以火塘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應用設計研究是值得思考的。
1 火塘文化概述
火塘,又稱為“火坑”,即在室內地上挖出小坑,在小坑的四邊搭建上低矮磚石,在其中間區域生火取暖做飯、娛樂以及祭祀等等,是西南少數民族民居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2]。火塘既是少數民居人們做飯取暖等的生存空間,也是家庭集會議事以及祭祀儀式的精神場所,是傳統民居空間的軸心(如圖1、圖2)。
火塘文化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生火做飯的工具,也是一個家庭精神儀式的象征。如火塘在日常的民居空間中扮演著取暖做飯工具的角色,而當家中的孩子成年后分家以及家中新房子修建完成的慶祝儀式上,也會置火塘進行點火儀式,此時的塘火就從簡單的物質工具層面分離出來,成為一種精神儀式的象征。在西南少數民族傳統觀念中,火塘代表著一個家庭。原住所分化出的火塘,使代表原來家庭分化出來的新家庭具有合法性,是對新家庭的祝賀以及美好的憧憬[3]。因此,火塘文化中既包含對生產生活的演繹,也有對精神信仰的敬畏。
2 火塘文化在新時期西南民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意義
人類建筑文明是基于住宅建筑衍生出來的,建筑的最初目的就是由單純的遮風避雨到滿足現代的物質文化生活。可以說,民居建筑是建筑發展的基礎。即便在現代社會,鄉土社會中的民居建筑也是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重要區域,是現代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一大要素。而火塘作為西南民居建筑中一種重要的空間形式,其延續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2.1 有助于火塘文化的延續
火塘具有豐富的人文社會屬性,如溫飽、照明等物質功能以及祭祀與民俗信仰等精神功能。火塘是西南少數民族的精神信仰,是民族歷史與民族文化最淳樸的體現。將火塘文化應用于新時期西南民居建筑設計中,有助于火塘文化的延續,提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人民的自豪感與自信心,為西南地區的發展與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提供良好的社會精神文化基礎。
2.2 有助于族群凝聚力的提升
文化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宗族關系凝聚力的體現。對西南地區而言,火塘是祖宗神靈等集聚的地方,是家族聚落的場所,除了祖宗神靈的祭祀儀式,日常的三餐祭祀以及年節慶典也要在火塘邊進行,足以證明火塘在西南地區家族觀念中的地位。將火塘文化應用于新時期西南民居建筑設計中,可以使當地族群具有精神寄托,增強西南民族的凝聚力與自豪感,促進我國傳統村落的文化振興與多民族的融合發展。
2.3 有助于民居改造的導向性
在經濟社會高速推進的時代背景下,構建新型社會關系網絡,讓火塘文化延續發展,增強族群聚落的社區凝聚力,對我國的民族大融合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力,并且也對我國當下的傳統鄉村民居改造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與導向性。火塘文化作為傳統文化類型中的一種,既有個性又帶有共性,火塘文化在西南民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對我國傳統民居改造具有一定的參考性價值。
3 火塘文化在新時期西南民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3.1 安全性原則
火塘具有煮食、取暖、照明等物質功能屬性和信仰、祭祀等精神文化屬性,是西南民族民居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物質空間。但是,火塘的濃煙、室內明火的安全隱患等問題也一直存在。在民居建筑設計中,安全性是首位考慮的,因此火塘在新民居環境中也要從材質、熱量、排氣等方面考慮,在保證居住用戶安全性的基礎上滿足實用性與美觀性。
3.2 功能性原則
火塘在新時期西南民居建筑設計中,要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的功能性原則。火塘文化是西南地區特有的傳統文化,卻受制于現代社會發展,導致火塘文化的衰敗。盡管火塘沒有了以往的活力,但是其精神文化屬性并未消散。因此在某些空間場合中,簡易構建的火塘仍是精神儀式的場所。再者,火塘空間可以突破室內“私人空間”的束縛,轉換為室外“公共空間”的環境,近乎原始社會大部族進行集會活動的場所。室外公共空間如同篝火的火塘環境,更是一種文化宣傳,吸引游客的到來。以西南當地民居建筑為居住空間,以火塘文化為文化場所,將帶有民族特色的民宿空間作為旅游的熱點,可以推動鄉村社會的發展建設,提高鄉村社會的經濟效益[4]。
3.3 地域性原則
民居建筑的形式和規模因地域文化與自然生態而顯現出差異性,表現出地域性特點。在民居建筑的變遷中,火塘文化受到了不利影響,作為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資源,應以火塘文化延續為重點,尊重西南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新時期西南民居建筑既應突出社會發展的時代特色,更要尊重優良的地域文化特色。強化火塘的精神信仰功能,保留火塘文化的宗族傳統,展示西南地區特有的民族風情。
3.4 空間性原則
在室內空間設計中,空間布局與空間動線設計是尤為重要的,合理的空間布局與動線設計可以豐富整個建筑的空間層次,提高空間的使用性與實用性。火塘近乎是廚房、客廳與祭祀空間的合成體,是整個民居空間的中心節點[5]。為此,火塘中心化設計是空間布局與動線設計考慮的要點,火塘也是整個建筑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空間,是空間設計的關鍵。應以火塘為中心設計空間流線,在保障火塘集聚功能的基礎上,強化火塘的中心化設計。
3.5 藝術性原則
實用與美觀是民居建筑設計的理念追求,實用以功能屬性為解決方式,而美觀則依托于藝術和文化的結合,力求創造出具有傳統文化表現力的民居建筑設計,創造符合時代審美要求和文化需求的民居形式。借助西南地區特有的少數民族藝術元素,以火塘文化為重點,增強空間的視覺效果與藝術氛圍,將藝術文化與設計相融合,完善新時期西南民居建筑設計。
3.6 生態環保原則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生態環保與可持續已經成為主導性設計理念,人與生態自然的和諧是人類社會有序發展的基礎保障。擁有悠久歷史的火塘文化也應在已有功能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生態環保性設計,減少火塘對內部空間環境的破壞。例如:(1) 火塘設計為半封閉式,一方端口連接通氣設施;(2) 將原始的柴火燃料更換為可再生資源,主張環保生態理念;(3) 縮小火塘空間的面積或是設定火塘的使用時面積等等,來完善火塘在新時期民居建筑設計中的環保生態理念。
4 結語
火塘是文化傳承的場所,是維系社會穩定的根基。火塘不僅是西南民族家庭的生活中心,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火塘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單純的生活工具,其背后所蘊含的社會生活中的倫理道德、社會經濟,對西南民居而言,也具有極大的歷史人文價值。應以安全性、功能性、地域性、空間性、藝術性、生態性六個原則,推動火塘文化在西南民居建筑設計中的延續。火塘文化的延續,也要得到政府與社會各界的重視,通過政府的宏觀引導,社會組織團體的配合,以及個人的微觀設計來進行,將火塘文化融入民居建筑等現代化建設中,加強宣傳火塘文化的歷史與社會價值,通過文化宣傳與旅游吸引等多方式,在保持火塘文化原真性的基礎上,加強火塘文化的活態性。本文以火塘文化在新時期西南民居建筑設計的應用為思路,豐富我國傳統文化在社會更新中的應用方式,對我國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鄉村振興以及民族團結發展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