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桃英
內容摘要:周邦彥作為北宋時期著名詞人,其詞作一直是學界研究的重點。周邦彥一生仕途坎坷,輾轉的仕宦生活至任溧水知縣時心態有所改變,相應地詞作亦有不同展現。根據羅忼烈對其詞作的輯佚及創作時期的考證,我們發現周邦彥任溧水知縣三年時間內的詞作共有十八首,其中疑似兩首,占其現存確定的詞作總量百分之十四。本文將從千回百折的敘事手法、先敘事后抒情的結構和以高潔的梅意象豐富詞作內涵三個方面切入,對周邦彥溧水任上所作之詞作一個梳理和探討,以展現其任職溧水期間詞作的全貌,為其溧水詞作的研究作補充。
關鍵詞:周邦彥 溧水 詞作 敘事 梅
周邦彥作為“負一代詞名”i的詞人,聲名響亮。學界重視其詞,并有大量的研究,如具體的詞作、詞調、意象、接受以及影響研究等。周邦彥一生仕途坎坷,輾轉的仕宦生活至任溧水知縣ii時心態有所改變,此時期的創作成果亦占現存作品比例較大。據今人羅忼烈《清真集箋注》的輯佚結果,周邦彥現存詞共一百三十二首,附錄部分存疑的詞作八十三首,本文以確定的一百三十二首為依據iii。又根據作者對周邦彥現存詞作創作時期的考證,我們發現周邦彥任溧水知縣時期的詞作共有十六首,疑似兩首,占其現存詞作總量百分之十四。
溧水時期的詞作分別為:《滿庭芳·鳳老鶯雛》《隔浦蓮·新篁搖動翠葆》《鶴沖天·梅雨霽》《鶴沖天·白角簟》《風流子·新綠小池塘》《過秦樓·水浴清蟾》《側犯·暮霞霽雨》《紅林檎近·高柳春纔軟》《紅林檎近·風雪驚初霽》《醉奴兒·肌膚綽約真仙子》《玉燭新·溪源新臘后》《菩薩蠻·銀河宛轉三千曲》《三部樂·浮玉霏瓊》《花犯·粉墻低》《品令·夜闌人靜》《西河·佳麗地》《迎春樂·清池小圃開云屋》《迎春樂·桃蹊柳曲閑蹤跡》。我們認為短暫的三年溧水任職期間,創作成果頗為豐富,且此時期作品展現出來的思想較為獨特,以心平氣和的態度對待宦海中的波折。
吳世昌《詞林新話》“清真長調小令,有時有故事脈絡可尋,組織嚴密……清真非無感慨,然以敘事用字時出之,不浪費筆墨,亦增文辭結構之美,韻調之精。”iv作為“在北宋末,入南宋之大門”v的關鍵性人物。周邦彥在溧水時期的詞作注重運用千回百折的敘事手法,或以先敘事后抒情的行文方式結撰全詞,借用當地盛產的梅來豐富詞作的內涵。其詞作中涉及的大量敘事內容進一步完善了詞的敘事功能,形成其溧水詞作獨有的審美特征,對后代詞人創作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千回百折的敘事手法
在溧水詞中,周邦彥除了按照故事自然的發展順序,以展現事物的原生變化進行敘事外;大多數時候在詞作中采用多種的敘事手法,如插入對過去事件的回憶與追述,以避免敘事太過乏味,從而構成兩個或者多個的敘事層面,以便于層層遞進最后進行情感的抒發。
學界較早關注詞的敘事性的學者張海鷗曾指出:“詞的敘事通常都不是完整的敘事,而多是片段與細節敘事。”vi詞的篇幅本就短小,因此決定其敘事多為細節化的描寫,而不是完整的長篇的敘事。也就是說,詞中的敘事常常為情感抒發而服務,需要以適當的事物作為感情生發的依據。周邦彥溧水詞中以事物的自然發展進行敘事,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具有溧水特色的風景畫。
如《鶴沖天·溧水長壽鄉作》“梅雨霽,暑風和,高柳亂蟬多。小園臺榭遠池波,魚戲動新荷。? 薄紗廚,輕羽扇,枕冷簟涼深院。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vii
溧水在今江蘇南京市東南之溧水縣,江南地區每年六、七月份都會出現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此時也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為“梅雨”。周邦彥描繪了夏日江南特有的氣候景象以及自己在這種環境中淡然的生活。梅雨剛剛結束,天空放晴,風在吹拂,蟬在柳梢鳴叫。小園中池塘的水面上泛著微波,魚在水中游動偶有碰到新開的荷葉。這些宛如一幅夏季生動的自然畫面,而接下來詩人在這樣愜意環境的影響下,也閑適了起來。在冷簟上輕搖羽扇,以旁觀者的身份看著眼前的這一幅和諧景象,也不免放下之前的情緒,享受眼前的美景。通過梅雨過后放晴的一系列景物及狀態,把詩人既不滿羈旅漂泊的現實又能委順知命、隨緣自適的復雜心態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除此首詞之外,《紅林檎近·風雪驚初霽》《品令·夜闌人靜》《迎春樂·清池小圃開云屋》《迎春樂·桃蹊柳曲閑蹤跡》等都按照事物或場景的自然發展而敘事,平鋪直敘地描寫當前情景,借對當前情景的描繪表達詞人隨緣自適的心境。
溧水詞中還存在一首詞運用多種敘事手法,如《隔浦蓮·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詞作開始便敘述姑射亭周圍的景象,新竹、梅子果實、岸邊草、蛙聲、池塘、浮萍等,接著詞人搖著羽扇在屋內休憩,詞作末尾插入“屏里吳山夢自到”,最后驚醒卻仍在他鄉溧水。以盛夏時節清涼的美景引入,按照故事線本應享受此景,卻因詞人夢回吳山,即家鄉的山而陡增悵惘之情。借助敘事時間的轉換完成詞中情感的轉折或遞進不僅節省筆墨,還使得情感的抒發真正落在實處,給讀者以真實之感。
周邦彥在溧水詞中常常采用追憶之語,借往昔之事,抒今日之情。
如《過秦樓》“水浴清蟾,葉喧涼吹,巷陌馬聲初斷。閑依露井,笑撲流螢,惹破畫羅輕扇。人靜夜久憑欄,愁不歸眠,立殘更箭。嘆年華一瞬,人今千里,夢沉書遠。? 空見說、鬢怯瓊梳,容消金鏡,漸嬾趁時勻染。梅風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紅都變。誰信無憀為伊,才減江淹,情傷荀倩。但明河影下,還看稀星數點。”viii
詞的開篇在渲染安逸的生活氣氛之后,緊接著便開始回憶與情人的歡愛舊事,這是一幅充滿歡樂氣息的敘事畫面。情人在井邊手拿“畫羅輕扇”捕捉螢火蟲的畫面在詞人腦海中揮之不去,留下了無比美好的記憶。此時,詞人以“愁不歸眠”瞬間將讀者拉回現實。原來以上美好情事,皆為詞人回憶的景象,而此時的詞人與心愛的女子早已天各一方,往日的溫存只能在回憶中依稀浮現。上片利用時空交錯的倒敘手法,為下片的抒情做下鋪墊,可見布局之精奇。
《滿庭芳》《花犯》《側犯》等所用的敘事時間交錯,寫當時之景,當時之人,或轉入回憶,而后今昔進行對比,抒發如今的落寞情緒。周邦彥溧水時期的詞作中除了少數單純敘事的情況外,其他詞作敘事手法的運用都是為最后抒情服務。溧水詞正是運用千回百折的敘事手法,使有限篇幅中得以盡顯世情百態和風土人情,體現了其語言駕馭能力的高超。
二.先敘事后抒情的結構
敘事與抒情的關系是較多文學作品中常論及的問題。譚君強認為:“抒情人的情感抒發緣‘事而起,情感的變化與發展也與‘事密不可分,其中包含著某種邏輯關系。”ix也就是說,情感的抒發要依賴于事件的發生發展,以事件的闡述得以實現。周邦彥溧水詞作中特別注重所敘事件對情感的引導,常常化用典故或利用場景的細節表現來充實詞作的故事性,以引向最終情感的抒發,表達一種今不如昔的情感,以及在溧水時既不滿羈旅,又能隨緣自適的復雜心態。
典型的是《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鳥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客,不堪聽、急管繁絃。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x
詞的上片寫了登樓眺望初夏時節的景色,以及對此刻處境的厭倦;下片寫放逐生涯的苦況,以及平靜對待、隨遇而安的心境。梅雨過后,梅子更加成熟,其地低濕,在這種環境下潮濕的衣衫需要耗費大量的煙爐烘干才能穿上身。池塘流水,人和萬物都自得其樂。而詞人久久地憑欄遠眺,感到自己所處的“地卑山近”與白居易的《琵笆行》中“湓江地低濕”是一般之景,進而懷疑自己是泛舟九江邊的白居易。用“黃蘆苦竹”這一意象來表明自己在溧水的處境。詞人巧妙地化用白居易被貶江州之典,此苦竹又是借白居易的苦竹,渾然一體,借前人被貶之事表達自己天涯零落之感。接著詞人自比社燕,一直漂流在邊遠之地。盡管倦客一詞盡顯無奈,那就暫且不思身外事,平靜對待眼前景,借醉眠以結束。詞人無需將愁緒作過多說明,我們單從“江南倦客”“醉時眠”便能看出此時的悵惘。上片極細密地書寫江南初夏景色,下片轉而極宛轉地抒發詞人自身飄流之哀,以先敘事后抒情的結構展開,達到“借景抒情”的效果,層層遞進引發情感。
溧水詞中大量存在先敘事后抒情的敘事結構,或詞的下片,或詞的末句抒發由前文景物所引發的情感,如《三部樂》《品令》《西河·金陵懷古》等均是這種情況。《西河·金陵懷古》化用劉禹錫《石頭城》和《烏衣巷》詩句,敘寫了金陵的山川形勝,“佳麗地”“南朝勝事”“山圍故國”等;后描寫金陵古跡并發出憑吊“空遺舊跡”“賞心東望淮水”;最后寫眼前之景而發出千古之思,“酒旗戲鼓”“如說興亡斜陽里”。化用前人詩句,本身就增強了詞句的敘事性,又使讀者在腦海中勾勒故事情節,更好地展現金陵的山川形勝與今日人事的凄涼的巨大差異,以引發詞人對于興亡的感慨。這是周邦彥溧水詞中少有的懷古詞。通過對今昔事物的對比,抒發的是此時“今不如昔”的感慨。詞人的情感全部是通過對事物的描述逐漸生發的,不僅使詞作情感表現得更加豐滿,而且間接向讀者傳達當地當時的時序、風物之盛,具有強大的敘事效果。
三.“梅”意象豐富詞作內涵
通過清真詞中梅意象的統計,梅意象都出現于溧水詞中,是周邦彥溧水時期詞作中獨有的意象。根據羅忼烈考證的16首溧水時期的詞作,“梅”這一詞直接出現在詞中的有11首,與“梅”意象相關的有10首。其中,兩首《鶴沖天》中的“梅雨”都指代江南地區每年六七月份多雨的氣候現象;《過秦樓》中的“梅風”指大風;《隔浦蓮》中“夏果”“金丸”借指梅子果實;《醉奴兒》“肌膚綽約真仙子”“分付余妍與壽陽”可看出全詞都在歌詠梅花。
總之,周邦彥溧水詞中與梅相關的共有12處,包括《滿庭芳》中“梅子”,《隔浦蓮》中“夏果”“金丸”,兩首《紅林檎近》中“凍梅”“梅花”,《醉奴兒》中壽陽公主的梅花妝典故,《玉燭新》中“江梅”,《菩薩蠻》中“梅浪”,《三部樂》中“梅”,《花犯》中“梅花”“脆丸”,《品令》中“梅梢”。周邦彥之所以在溧水有集中的詠梅詞,首先,因為溧水盛產梅;其次,當地還有一個傳說,壽陽公主日臥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她的額上,拂之不去遂成梅花,梅花妝之后便流行起來;再次,梅花性耐寒,被賦予了高潔、堅強的品質,作為宋代的時代之花,更是融匯了溧水當地道教思想中追求清靜安寧的神仙品格。
周邦彥的詠梅詞凸顯著梅花“江南風味依然在”的地理特點、“分付余妍與壽陽”的地方文化特點以及“肌膚綽約真仙子”的神仙品格。從所列之詞來看,周邦彥詞中的“梅”并不是從現實角度對這一具體物象進行描繪,而是把“梅”作為他無限情感的寄托。周邦彥奔波于官場之中,政治上不得重用,到溧水時已先后輾轉于廬州、荊州等地,數十年漂泊流離的生活,使其心境有所開闊。而溧水之地梅的精神風貌又為其提供了外在的具體梅物象,經過詞人的審美創作后,便與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
如《花犯》:粉墻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露痕輕綴。疑凈洗鉛華,無限佳麗。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 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很,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相將見。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里。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xi
開篇就寫梅花使人眼前一亮,它還是和以前一樣的富有情調。接下來便是對梅花的歌詠,寫梅花的花色、香味以及愁悴的情感。去年詞人還與朋友一道欣賞一樹孤梅,今年梅樹結出青梅時卻漂泊在外。對比之下,表現了詞人羈旅行役之感。全詞雖然以梅為中心敘述,但是詞人與梅花已經融為一體,以物觀我,通過梅花的“舊風味”“去年”“今年”“相將見”委婉表達了詞人落寞的情懷。既是嘆花又是自嘆,說梅花猶是舊風味,而人則離合無常,道盡了人生無常,以梅物象在全詞中的貫穿豐富詞作本身的內涵。
另外如《三部樂》中“官閣多梅,趁暗香未遠,凍蕊初發”;《紅林檎近》“梅花耐冷,亭亭來入冰盤”;《紅林檎近》“高柳春才軟,凍梅寒更香”。詞人都是抓住梅耐寒的生存特征,以梅自喻此時身處的環境,梅花在三九寒冬依舊含香吐蕊,正如詞人在逆境中堅守氣節,豐富了詞作的內涵。《隔浦蓮》“夏果收新脆,金丸落、驚飛鳥。”借梅子果實的成熟表現盛夏一片和諧的景象;《醉奴兒》用“肌膚綽約真仙子”形容梅花的顏色,用壽陽公主梅花妝的典故描繪梅花的美麗,表現出梅的高潔與獨特的美。詩人在物象身上傾注了特定的情感內涵,以物觀我,從而使梅成為表現詞人情感的媒介。客觀物象與詩人的主觀情感相匯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審美形態,達到詞人抒情目的。梅意象也是清真詞中溧水詞的獨有意象,溧水盛產梅,為詞的寫作提供素材,梅花、梅實,以及梅的生長特性都能被賦予特定的含義,增加詞作的思想高度。
綜上所述,周邦彥在溧水雖僅有短短三年的任職,但創作成果不少。且詞作中運用了多種敘事手法和先敘事后抒情的敘事結構,敘事手段的精心利用與結構的巧妙安排,增加詞的表現范圍,也使得詞的抒情隨著事件的闡述更有章法可循。而溧水詞中獨有的梅意象的運用,借助梅自身高潔、堅強的形象,以物觀我,影射到詞人身上具有同樣的品格,宦海漂浮下,依舊能夠生成隨緣自適的心境,大大豐富了詞作的內涵。
注 釋
i[宋]張炎:《詞源》,唐圭璋《詞話叢編》(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255頁。
ii周邦彥任傈水縣令的時間,宋周應合《景定建康志》卷二七“漂水縣廳壁縣令題名”有明確的紀錄:“周邦彥,元祐八年二月(1093)到任。何愈,紹圣三年(1096)到任。”可知他當了整整三年知縣,年齡是三十八歲到四十一歲。在此之前,周邦彥的官宦生涯已經歷過汴京任職和三十二歲開始外任廬州、荊州等地,昔日京城繁華之景與外任多年的漂泊之感形成強烈對比,心境上有諸多落差,直至任溧水知縣時期,受當地道家思想等的影響,從溧水時期創作的詞作亦可看出心態上已有所改變。
iii以羅忼烈箋注的《清真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為底本,統計周邦彥任溧水知縣時期創作的詞共十六首,疑似兩首。本文亦以此為寫作基點,進行周邦彥溧水詞作的分析。
iv吳世昌:《詞林新話》,吳令華輯注,施議對校,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第165頁。
v吳世昌:《詞林新話》,吳令華輯注,施議對校,第163頁。
vi張海鷗:《論詞的敘事性》,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第154頁。
vii[宋]周邦彥,羅忼烈箋注:《清真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06頁。
viii[宋]周邦彥,羅忼烈箋注:《清真集箋注》,第114頁。
ix譚君強:《敘事學導論從經典敘事學到后經典敘事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267頁。
x[宋]周邦彥,羅忼烈箋注:《清真集箋注》,第94頁。
xi[宋]周邦彥,羅忼烈箋注:《清真集箋注》,第131頁。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