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樂江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一個班級的班風、學風,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一位優秀的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給學生暗示和感染,于無形中影響自己的學生。
很多年前,我接手了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班上的衛生始終是個老大難,因為“臟、亂、差”,我經常受到學校領導的批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利用每周的晨會、班會、團隊會等時間,反復教育學生要講清潔,愛衛生,并要求學生每天堅持早中晚三次打掃,下課后再安排同學保潔,但效果仍然不理想,亂丟亂扔、隨地吐痰等現象時有發生,教室里、公共區域依然可以看見紙屑、零食包裝袋等。沒辦法,我只好安排班干部下課后在教室里、包干區值勤,看見亂丟亂扔垃圾的同學,不僅給予嚴厲批評,還責令其撿起垃圾。即使這樣,班上的清潔衛生問題仍然沒有根本解決。
是什么原因讓班上環境衛生的維持和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變得這么難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看見兒子的日記,我幡然醒悟。兒子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爸爸,您知道為什么班上的清潔衛生一直不好嗎?您知道為什么有人亂扔東西嗎?您反省反省您自己吧!每次板書后剩下的粉筆頭,您扔到什么地方了?每次撕下的草稿紙,您又是扔在什么地方了?看見地板上有垃圾時,您彎下腰撿過嗎……有些同學是看見您亂扔垃圾,跟您學的……讀著兒子的日記,我感到很羞愧。原來,我要求同學們愛清潔講衛生,不亂丟亂扔垃圾,自己卻沒做到。看來,改變環境衛生,得從我做起,我得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從那以后,板書后剩下的粉筆頭,我放進了講臺角落的垃圾桶里;學生亂寫亂畫的作業我也不隨便撕下,更不隨便亂扔了;看見地上有垃圾,我不再指揮學生撿,而是自己主動彎下腰撿起,丟進垃圾桶里……一周下來,雖然我再沒有強調過清潔衛生,再沒因為清潔衛生沒做好而發脾氣批評學生,可是教室里地板上的紙屑、零食包裝袋慢慢少了,亂丟亂扔垃圾的人也漸漸少了,班上的環境衛生開始有改觀了。
一天,我看見班長從身邊經過,便叫住她,問班上的清潔衛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她微笑著說:“您和老師們都愛護環境衛生,并主動彎下腰撿垃圾,我們還亂丟亂扔,行嗎?”
看到班上的變化,聽了班長的這些話,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原來,我彎下腰去,竟能撿起如此的精彩。我想,我撿起的不僅僅是垃圾,更是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尤其是當教育對象是中小學生時,教師“無痕”的影響對學生的暗示和感染顯得至關重要。我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應首先做到。正人先正己,教師要率先垂范。相信,只要我們勇于彎下腰來,就一定能撿起更多的精彩。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安友誼中學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