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雯
摘 要:民間手工藝品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了我國文化的獨特優勢。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要進一步做好民間手工藝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工作。文章主要分析民間手工藝文化在傳承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進行創新,希望能夠使民間手工藝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民間手工藝;產品設計;傳承與創新
我國地緣遼闊,不同的地區擁有不同的民族特色,許多地區的民間手工藝文化是歷史的“活化石”。但由于社會的變革,工業的發展,過去傳統的生活方式不斷解體,人們的審美和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大量民間手工藝文化的傳承面臨著挑戰。因此,需結合當下時代的發展,使民間手工藝文化在能夠保持特色的基礎上發揚光大。
一、民間手工藝文化傳承面臨的挑戰
(一)市場競爭力減弱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經濟的發展,眾多品類繁雜的商品進入人們的生活,導致原有民間手工藝的消費者大量流失,市場競爭力減弱。民間手工藝文化的年輕消費者流失較快。由于手工藝品的特殊性,不僅要求傳承者有過硬的技藝,還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和美學素養,與此相對應的也就需要消費者能夠真正了解民間手工藝,但現在大多數年輕人并不了解民間手工藝文化,甚至不愿去接觸。另外,由于受到西方科技文明的沖擊,許多民間文化已經不在教育中提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無法理解其精髓,使得民間手工藝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減弱[1]。
(二)手工藝品實用性降低
民間手工藝品一大顯著特點就是其審美價值大于實用價值,往往需要消費者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能夠深入了解其精髓所在。在工業化進程開始之前,市面上流轉的商品幾乎都是手工藝產品,人們對于手工藝產品的依賴性較強。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手工藝產品逐漸被高效率、低成本、廉價的工業產品所取代,而手工藝產品的價值也逐漸從實用轉向紀念和收藏。手工藝文化變成了人們的一種彈性需求而不是必需品,這使得其逐漸被很多人遺忘。
(三)無法批量化生產
民間手工藝產品大多數都需要手工制作,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并且對成品的審美價值要求較高,技術與專業的限制使得民間手工藝文化成為一種高門檻的技藝。例如,傳統的剪紙、刺繡、風箏等,都是不能批量化、機械化生產的。由于在數量上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并且成本較高,眾多民間手工藝無法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民間手工藝產品背后隱藏的是一條漫長而又脆弱的產業鏈,無法產業化、高效化發展。
(四)缺少手工藝人才
對于民間手工藝,無論從哪方面講,都離不開專業技藝人才的支撐。但目前在民間手工藝文化的傳承中,缺乏相關的人才。一方面,雖然民間手工藝文化傳承的普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數人對民間手工藝文化傳承的認知還停留在基本的概念層面,缺乏對于手工藝文化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民間手工藝文化宣傳力度不足,再加上手工藝方面的學習成效較慢,生存壓力大,因此很少有專業的人才愿意深入學習民間手工藝,長此以往,會使得民間手工藝文化陷入后繼無人的困境。
二、民間手工藝文化創新策略
(一)利用媒介技術拓展市場
在傳統媒體時代,信息多是單向流通,傳收雙方的互動交流較少,受眾對于民間手工藝傳承的了解主要基于傳統媒體的報道。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許多民間手工藝文化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自身的曝光率,加大創新推廣力度,集思廣益。首先,可以利用短視頻的方式,增強手工藝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使更多人可以深入認識到民間手工藝的魅力。例如,抖音短視頻的“非遺傳承人”“看見手藝”等活動,面向全網召集手工藝創造者,擴大了民間手工藝的影響力。抖音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弘揚手工藝文化,利用新媒介技術力量助力民間手工藝文化創新復興。其次,可以利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形成立體的傳播和銷售渠道,形成弘揚民間手工藝文化的矩陣。目前,新媒體的流量擴張面臨困境,現在更多的是進行存量的競爭。在此背景下,相關民間手工藝者可以利用實體店和虛擬銷售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短視頻讓受眾了解手工藝背后的故事,然后聯動實體店進行體驗,開發民間手工藝體驗基地,增強市場競爭力。最后,擁有獨特民間手工藝的地區可以建立自有的自媒體平臺,開設相關的公眾號和專題,并定期進行直播,采用電商+民間文化的方式,助力民間手工藝文化傳承與創新。此外,還需根據市場需要對消費者進行細分和定位,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創新產品,增強實用價值
針對民間手工藝而言,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時,還應進行適度的創新。在傳統的思想中,許多公眾認為民間手工藝文化應該避免商業化的侵襲,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手工藝者不斷地將商業文化、現代化元素融入了手工藝產品之中,使其在具有觀賞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2]。對于民間手工藝產品本身而言,要想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的需要,被更多的消費者認可接受,就需要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注入現代化元素。但在將二者融合時應注意民間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兼容性,而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使得民間手工藝文化喪失了原有特色。另外,民間手工藝機構應該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民間手工藝在不喪失傳統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增強其使用價值,使得消費者能夠在實用的基礎上感受到傳統民間手工藝的獨特魅力。例如,景泰藍工藝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制作精美,在古代是皇家專用的藝術品,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工藝品。而現在的景泰藍工藝除了傳統制作的觀賞品之外,還衍生出了眾多的生活用品,如煲湯用的鍋、碗筷、陶瓷水杯、家具等。利用景泰藍傳統手工藝重新定義許多不同的產品,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傳播傳統文化,真正做到了既傳承又創新,為民間手工藝增強了其實用價值。
(三)加快手工藝產品產業化速度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的民間手工藝一直缺少關注。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要求的技藝門檻過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已經有大量廉價精美的工業產品,而民間手工藝產品由于不能批量化生產而喪失了市場優勢。但手工藝產品無論是工業化進程之前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還是作為今天傳統文化的載體,都離不開人們對其不斷傳承與發展。加快手工藝產品產業化、批量化生產的速度并不是一味地用機器代替手工,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能應用機器生產的程序運用機器批量化生產,減少人力物力的投放,同時加快產品的生產速度,滿足市場的需要。此外,還可以通過整合資源的方式,突出地域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機融合,打造一條民間手工藝批量生產的產業鏈,形成知名文化品牌,做成強大的文化產業集團,將不同種類的民間手工藝都納入其中,強化集群優勢,提升手工藝生產與調配的效率[3]。
(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要想更好地傳承與創新民間手工藝文化,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保障。首先,相關部門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鼓勵對民間手工藝傳承創新人才的培養。民間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接續努力,對于難以較好營收,甚至無法融入商業化元素的民間手工藝應給予扶持,幫助這一部分手工藝者解決生存困境。同時還應定期邀請專業人士進行民間手工藝的普及,培養專業的人才,讓更多人了解傳統的民間手工藝文化,通過專業人士的宣講,吸引更多有興趣的人參與其中。例如,開辦剪紙、刺繡等體驗活動,招募人才。其次,企業應肩負社會責任,為更多的手工藝人才提供展示的平臺。在視頻社交的今天,新媒體平臺應該讓民間文化更加立體地活在當下。例如,北京市琺瑯廠工作人員在淘寶直播中介紹景泰藍產品,同時也介紹了掐絲、點藍等工藝。再如,抖音短視頻平臺啟動了“抖音非遺合伙人計劃”,快手也啟動了“快手非遺帶頭人計劃”,以此支持傳統文化的發展。民間手工藝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推動,而人才要想發揮更大的價值,還需要各方合力,努力將“民間手工藝”變成一種潮流,打造獨特的中國敘事方式。
三、結語
源遠流長的民間手工藝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筆寶貴的財富,是精神財富的物質載體。在新時代工業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更需要傳承與創新更多的民間手工藝文化,強化民族身份認同,讓更多的手工藝文化與世界接軌。
參考文獻:
[1]李勤,劉若班,唐宇飛,等.民間手工藝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1):53-56.
[2]陳曉慧.新媒體時代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J].記者觀察,2020(27):78-79.
[3]陶衛麗.新時代下中原傳統手工藝活態傳承及創新發展路徑解析[J].明日風尚,2020(19):170-171.
作者單位: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