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劍
摘 要:贛南采茶戲是我國傳統文化當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具有極為悠久的發展歷史。伴隨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于日常文化生活的要求越發多元化,傳統的贛南采茶戲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文化生活需求,使得贛南采茶戲的傳承以及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這就迫使贛南采茶戲無論是形式、內容還是人才培養都需要不斷進行創新和改變,讓人才成為贛南采茶戲保護和傳承的重要紐帶,將這一地方戲曲藝術發揚光大。馬克思主義指出創新途徑是遵從于規律、立足于需要、來源于教育。因此,贛南采茶戲創造性轉化與創新型人才培養也必須立足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實現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的落地生根。文章正是基于此,對贛南采茶戲藝術人才培養創新性發展措施進行了相關研究。
關鍵詞:贛南采茶戲;馬克思藝術理論;藝術人才
注:本文系2020年江西省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理論研究創新工程資助項目“推動贛南采茶戲人才培養創造性創新性發展研究”(20QM52)研究成果。
贛南采茶戲作為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劇種,擁有極為豐富的區域性方言以及濃郁的當地源流聲腔,充分反映了贛南地區的風土人情,有著極為質樸的地域特色,是當地人民群眾無法替代的精神食糧,千百年來一直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然而,如今贛南采茶戲這一地方戲曲因為現代多元文化的沖擊以及多媒體行業的影響,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贛南采茶戲落入這一境地的原因是多面的,不僅有著當地市場變化的原因,該劇種創新性人才缺失也是一大因素。因此,只有積極創新贛南采茶戲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推動這一地方劇種持續發展進步,培養出具備創新性思維的當代贛南采茶戲藝術人才,為贛南采茶戲的永久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推動贛南采茶戲藝術人才培養創新性發展的必要性
(一)國內文化產業發展迅猛,創新型地方戲曲專業人才供給不足
在如今新媒體發展環境之下,文化產業發展迅速,這一情況也進一步使得社會人才需求發生變化,因此,在人才培養模式當中必須確保人才培養工作和社會人才需求相適應,為贛南采茶戲創新型人才培養以及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較好的條件,進而實現該戲曲發展和社會發展方向的一致性。就目前情況而言,在新媒體的作用之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極為迅猛,使得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劇增,創新型人才的缺口較大,甚至出現無法滿足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情況。因此在這一背景之下,作為傳統戲曲藝術之一的贛南采茶戲必須立足實際,以戲曲現代化人才需求方向為立足點,加大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為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資源作為支撐。
(二)文化傳承工作迫在眉睫,地方戲曲文化藝術急需傳承創新
實質上,文化產業是文化生產以及再生產的過程。贛南采茶戲從表演到藝術創作,其本質和目的都是對地方戲曲藝術的傳承。眾所周知,目前很多贛南采茶戲老一輩藝術家逐漸淡出人們視野,而年輕傳承者依舊很難獨自擔負起贛南采茶戲藝術傳承的重擔,導致大多數贛南采茶戲傳統劇目出現一定的傳承斷代危機,再加上戲曲劇目缺乏創新,使得贛南采茶戲這一地方戲曲在人們生活當中的存在感越來越低,這也間接導致了很多年輕人不愿從事贛南采茶戲傳承工作。在這一現實背景之下,各大高校在教學期間必須將贛南采茶戲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教育切入點,以進一步推動贛南采茶戲保護以及傳承工作的開展。
二、贛南采茶戲藝術人才創新性發展舉措
(一)始終堅持寬領域融入,創新性實現“四位一體”育人模式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基本觀點。人們通常用“實踐第一”來表述實踐對認識的基礎作用。堅持“實踐第一”觀點對理論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實踐和理論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進行贛南采茶戲創新型人才培養期間,必須重視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結合,以實踐的發展為理論創新提出新的課題,以實踐的發展為理論創新提供新的經驗。正是如此,以“演-研-教-創”培養流程為基礎的“四位一體”育人模式應運而生。“演-研-教-創”育人模式分為四大部分,其中“演”的主體為學生,要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運用自身所學知識,在實踐期間能逐漸提升表演技藝?!把小眲t要求學生必須對所學專業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和掌握,不斷追尋專業知識的規律、體系以及結構,進而形成問題意識。“教”要求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實踐在其他教學對象中,進一步拓寬所學領域?!皠摗眲t要求學生能夠自行編創贛南采茶戲藝術作品,將所學知識充分體現在藝術創作當中?!把?研-教-創”育人模式不單單是教學實踐手段、教學要素,同時也是教學當中的重要環節。而且該育人模式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實現全面發展。為實現這一育人目標,首先,學??梢詾閷W生創建教學實驗平臺,采購先進性的教學設備,實現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其次,可以加大“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在如今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開展贛南采茶戲創新型人才培養工作,各大院校在教學期間必須轉變以往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的教學理念,有意識地提升校內“雙師型”人才儲備,為教師提供適當的交流以及學習平臺,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如此,教師才能夠將所學知識以及技能轉變為教學成果,進而培養優秀的贛南采茶戲人才,實現教育的良性循環。最后,可以適當結合贛南采茶戲傳承和發展需求,對教學體系進行豐富,比如創建專業培訓、綜合創作以及作品孵化為一體的任務驅動式教學體系,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增進學生對于“四位一體”育人模式的理解。
(二)堅定地以培養人才創作能力為目的,實現文化產業發展
馬克思曾經說過:“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為此,就必須先通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然后按客觀規律辦事;違背客觀規律的創新注定是要失敗的。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發展規律,注重贛南采茶戲戲曲人才創作能力的培養。同時實施相關教育期間適當結合系統化的教學課程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強化,讓學生能懂得創作的尺度,提升自身的觀察力。藝術往往來源于生活,而觀察力作為戲曲創作人員得到靈感的一大必要能力,要求高校在進行贛南采茶戲人才培養期間能夠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此在實踐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戲曲創作,將所學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點,采取多樣的藝術創作方法以及藝術展現形式提升創新能力,進而實現贛南采茶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傳承,為贛南地區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豐富的創新型人才資源,實現贛南采茶戲藝術產業的縱深發展。
(三)借助創新新媒體教育方式,加大創新型地方戲曲人才培育力度
在培養贛南采茶戲創新型人才過程中必須緊跟時代發展趨勢,不斷進行革新。培養贛南采茶戲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往往具有決定性的效果。因此,在現代化教育理念之下,各大高校在贛南采茶戲人才培養工作期間必須將新型技術以及教育理念作為教學支撐點,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創新,進而引導學生在學習期間轉變以往的學習思維,進一步拓展自身的創新性思維。教師可以適當結合贛南采茶戲教學課程特征,對該課程教學方式進行強化,將新媒體環境作為教學出發點,提高贛南采茶戲教學方式的多樣性,逐漸激發學生對于這一地方傳統戲曲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后續戲曲創作以及藝術研究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此外,在進行贛南采茶戲創新型人才培養期間還可以適當和新媒體發展環境進行結合,讓騰訊課堂以及釘釘等平臺作為基礎性的教學途徑以及形式,創新贛南采茶戲教學方式,進而提升學生對其的重視程度,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較好的實踐方式。
因此為了更好培養贛南采茶戲創新型人才,必須各方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進行改革和創新,才能培養出具備創新意識的贛南采茶戲藝術人才,讓贛南采茶戲這一地方文化瑰寶能夠永葆青春,永遠綻放。
參考文獻:
[1]李康燕.基于非遺文化傳播下的贛南采茶戲現狀與發展[J].福建茶葉,2017(12):237.
[2]邵瀅瀅.以人為本理念下的戲劇藝術人才培養探討[J].文藝生活,2019(12):136.
[3]陳曉峰, 趙小溪.產學研合作教學模式與戲劇人才培養路徑的探究:以戲劇導演、表演專業教學為例[J].戲劇文學,2018(8):124-127.
[4]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
贛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