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摘 要:木版畫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一個分支,是一種具有民族特色韻味的古典藝術,也是視覺類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版畫代表著我國藝術文化的卓越與民間美學智慧的前瞻性,其地位更是無可替代,也因此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木版畫是創作者以刀為工具在木制品上將設計構思雕刻成圖畫,想要創作出有審美價值的作品,便需要一定的技巧。文章探討了木版畫在高職師范院校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分析了目前高職師范院校木版畫教學的困境,并提出了相應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高職師范院校;木版畫藝術;美術教學
木版畫作為版畫藝術的一個分支,不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擁有可觀的作品量,更以多種多樣的風格與內容展現了我國藝術文化的發展脈絡。因此,高職師范院校的美術教師若要在美術教學中帶領學生學習木版畫,就要從基礎開始,一步步深入藝術層次,解構木版畫的藝術價值。
一、木版畫在美術教學中的價值體現
(一)豐富學生的傳統美學知識
木版畫的發明與流傳基于木板刻印的技術,是文明演進的進程中必不可缺的環節。木板刻印的出現,解決了民眾抄書的難題,同時,也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條件。而在高職師范院校的美術教學中,教師運用木版畫進行美學知識的教授,便能夠讓學生突破自身美學知識的局限性,在課堂學習中汲取傳統美學知識。
(二)提高學生藝術鑒賞能力
對木版畫而言,其作品內容多變,包容性強,以民間記事為主,體現了不同時代民眾的藝術追求。因此,在高職師范院校這種綜合性學校中,教師要通過美術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與藝術素養,就需要運用木版畫的內容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民間傳統木版畫的作品來欣賞、感受木版畫的藝術魅力。學生能夠通過木版畫的學習與鑒賞,開闊眼界,提高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
藝術貴在創新,單純的復制與模仿是很難進行突破的,木版畫的教學也是如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學生能夠通過課堂活動針對木版畫的技術進行創作與實踐,并在前期的設計構思階段中構思出屬于自己的作品,這樣的過程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思考的過程是創意萌芽的過程,而落實到實踐的過程是創造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高職美術教學中運用木版畫教學的主要價值便在于此,通過親身的指導與積極的實踐,讓學生親自動手,利用刀具與木板來學習如何刻制木版畫,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鍛煉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
二、目前高職師范院校木版畫教學的困境
(一)教學內容單薄,對版畫的認識不到位
與絲網版畫、銅版畫、石版畫不同的是,將木版畫用于課堂教學更為便利,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木質版畫的創作過程。但是,目前在高職院校的木版畫教學當中,大多數教師與學生仍會面臨一些問題。尤其是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內容過于單薄與片面,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課本知識的講解,便會造成學生對于版畫的認識不到位。在這樣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也難以帶領學生真正地深入版畫專業的學習當中,難以深入學習木版畫的技法。
(二)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
在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地規劃好自己的教學內容,結合課本教材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制訂教學計劃,并采用切實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摒棄單一、傳統的教學方法,適當使用現代化的新型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脫離被動學習的困境,在版畫學習當中領略我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魅力,并掌握基本的雕刻技法。
(三)重理論輕實踐,教學目標空泛
藝術存在于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與感官需求,是人們無法割舍的文化。藝術重在創新,在于在前人的藝術追求之上進行再創新,讓藝術隨著時代的更迭傳承下去,為人類的文明打上烙印。但是在目前的高職美術教學中,在木版畫的教學中,作為傳統版畫的一種,木版畫在追求新技術、新創意的環境下發展舉步維艱。其主要原因便在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模糊了教學目標。
三、木版畫在高職師范院校美術教學中的
運用策略
(一)以版畫知識為主,帶領學生認識木版畫
版畫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歷了歷史的洗禮之后,為當今的學生留下了許多藝術瑰寶與藝術知識,能夠用來幫助學生夯實美學基礎。而教師在對高職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要認清學生群體的共性與特征,找出教學工作的切入點,在課堂中不斷滲透木版畫的知識內容,從而帶領學生初步認識木版畫,為學生普及版畫的常識與歷史,帶領學生從基礎開始,慢慢累積版畫知識,夯實藝術文化知識基礎。教師在多年的版畫教學中,應認識到美學歷史教學對于學生美學知識梳理的作用是何其重要。教師要在教學當中,將現代的版畫知識與過去的教學經驗結合起來,為學生整理出清晰的教學脈絡,為學生梳理知識內容。如以木版畫的歷史起源為主要內容,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作品,逐步為學生介紹木版畫的誕生和發展過程,同時,還要為學生講一講木版畫在傳統藝術發展過程中的價值,以及其對于人們生活的意義。
(二)開設作品欣賞課,培養學生的審美
藝術創作是一種享受的過程,不僅是將腦海中的靈感與設計巧思落于實處的享受,更是能夠見證藝術作品誕生的享受。但是,一件完整的藝術作品,是需要被人欣賞的,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藝術也是如此,對于藝術作品的欣賞與見解,不同的人想必也會有不同的感受,而欣賞者與作品所迸發出的共鳴,便是藝術作品的真正價值。而對于學生而言,學會基本的美學知識、學會如何創造作品是不夠的,要著眼于作品的鑒賞,在作品的欣賞與品析中領略藝術的價值與美感,并從中借鑒經驗。而木版畫的教學更是如此,在帶領學生進行了初步的版畫知識學習后,教師便需要為學生開設作品欣賞課,提供豐富的木版畫作品來讓學生進行觀賞與感悟。如以黃永玉的作品為欣賞內容,教師為學生準備《野旋的童話》《西府海棠》《月亮彎彎在九州》等作品,通過對這些作品的欣賞,學生不難發現,其實木版畫藝術更像是一種純粹的、生動的、能夠表現人民生活常態和各種寓言故事等內容的藝術形式,其質樸淳厚,用簡單的色彩關系展現豐富的創作技法。
(三)落實版畫實踐課,體驗用刻刀創作的過程
版畫藝術是藝術精神與創作技法的結合體,是傳承民間藝術文化的重要途徑。而在木版畫的教學當中,教師務必要緊抓實踐教學,在帶領學生進行充分的學習之后,讓學生能夠進行技法的學習。因為木版畫的創作技法是實現創作理念與構思的關鍵,是學生學習的必要環節,只有掌握了刻制技法才能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木版畫作品,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在針對高職學生的木版畫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落實木版畫實踐課程,帶領學生學習并體驗使用刻刀雕刻木質版畫的過程,使學生切實感受木版畫創作的魅力。因為技術是服務于創作的,教師要帶領學生首先認識版畫創作的工具,如版畫刀、板材等的組織方式,而刀又分為圓刀、三角刀、平刀等。此外,點、線、面也是版畫刀法的基本內容。在課堂上,學生往往會表現出積極的學習熱情,這樣有助于教師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雕刻技巧。
(四)結合當地民族文化,傳承中國民間工藝
在木版畫的作品欣賞課上,學生常見的木版畫作品的內容是風俗地貌,并且還是各不相同、極具地方特色的作品。因此,在高職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當地的民族文化,讓學生進行木版畫的創作,比如黔陽古城、高椅古村、萬佛山等地的風景,以及新晃侗族儺戲等傳統文化都是不錯的創作內容。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并傳承民間工藝,使自身的藝術文化素養得到質的升華。
四、結語
木版畫是我國傳統民間工藝中的一個門類,但隨著現代化社會的變遷,需要有人來繼承、創新。因此在高職美術教學中,教師開展木版畫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藝術文化素養,更是傳承中國傳統民間工藝、發展現代木版畫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賈江云.高中美術木版畫教學初探[J].名家名作,2018(7):46.
[2]張妲妲.試析如何提升高校木刻版畫教學質量[J].藝術評鑒,2017(16):184-185.
作者單位:
懷化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