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玨珺

摘 要:舞蹈課程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核心技能課程,內容眾多。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大部分學生舞蹈基礎偏弱的情況下,利用項目式教學模式分解教學任務,強調將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的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將項目式教學的優勢與就業崗位相結合,培養符合社會和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術人才。文章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現狀、教學模式設計、教學實施流程和項目式教學實施中應該注意的事項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項目式教學;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
隨著職業教育體系的逐漸完善,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將更加迫切。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當中,對舞蹈課程的要求就不僅僅停留在專業技能層面,還需要學生知行合一,對其進行實踐運用。因舞蹈課程實施條件和課堂教學方式等多種因素限制,在目前教學中普遍存在重技能學習、輕實踐運用,脫離實際崗位需求,課程拓展和平臺不完善的現象,而項目式教學法恰恰能夠彌補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現狀
(一)舞蹈課程群內容以及教學現狀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從舞蹈基礎知識和幼兒舞蹈表現形式入手,使學生全面了解舞蹈的基礎理論知識及訓練方法,掌握幼兒舞蹈創編的技術技能,找到兒童舞蹈創作的規律和方法。同時,加深學生對中外各民族舞蹈文化深度內涵的了解,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增強他們的創造力和表現力。使用的教材以學前教育專業規劃教材為主,比如《舞蹈綜合教程》(全國學前教育專業新課程標準“十三五”規劃教材,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幼師舞蹈基礎》(新標準學前教育專業系列教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等等。教學內容以芭蕾基本功、古典舞身韻、中國民族民間舞、幼兒舞蹈、兒童律動操、舞蹈創編技法、幼兒舞蹈賞析、幼兒舞蹈教學法等課程組成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群。
(二)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重技能學習、輕實踐運用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教學活動和培養目標圍繞著知識和能力的掌握,重點解決學生的基本技能、基本風格表現、舞蹈創編技法和舞蹈鑒賞常識為。由于受課時有限等現實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公共課程授課主要集中于課堂教學,存在校內、外實踐活動開展得非常少,實踐運用不夠的情況。
2.脫離實際崗位需求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幼兒教師要能夠在幼兒園教師崗位中實施舞蹈、律動等教學活動和幼兒園表演活動。因為每個學生的舞蹈基礎不同,絕大多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沒有學習過舞蹈,所以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內容以基礎性知識和技能為主,學以致用的方法還較弱,使得該專業的畢業生在實際崗位中不能很好地開展舞蹈節目編排和舞蹈教學活動。
3.課程拓展平臺不完善
舞蹈課程都以形體訓練、民間舞蹈風格創編技法掌握為主要教學內容,而相關課外、校外活動開展的較少。對于舞蹈這種具有群眾性和互動性的藝術來說,沒有根植于實踐活動中,是不能體會舞蹈藝術帶來的那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當前大部分學校的課程建設僅僅依靠學校的現有資源,忽略了課程拓展的需求,使得課程平臺略顯單薄。因此,以學校課程為主的教學,不能滿足學生對舞蹈課程的拓展需要。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項目式舞蹈教學
模式設計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起源于英國,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以具體的工作為中心,構建工作實施環境,使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而掌握知識,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一個輔助者的角色。本文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項目式舞蹈課程模式具體設計為教學模塊、教學實施思路、教學流程設計三個方面。
(一)構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項目式舞蹈教學內容模塊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將舞蹈課程內容和培養任務大致分為四個部分:其一是基本功部分,以形體訓練和基本功訓練為主,主要解決學生身體柔韌性和力量性問題;其二是民間舞部分,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和幼兒民間舞蹈的訓練為主,主要解決學生舞蹈風格和動作準確性的問題;其三是幼兒舞蹈與幼兒舞蹈創編部分,以幼兒舞蹈學習劇目和舞蹈創編技法為主,主要解決學生幼兒舞蹈創作技能的掌握問題;其四是舞蹈教學法部分,以幼兒舞蹈教學活動的實施方法為主,主要解決學生教學活動中的教學設計、實施、反饋等問題。根據項目式教學法,將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群構建為四個模塊,再明確模塊與階段性項目任務,如表1所示。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項目式舞蹈教學實施思路
一般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會開設四個學期的舞蹈課程,因為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就讀該專業前,對舞蹈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并不好。舞蹈課程項目式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是將舞蹈課程群視為一個整體,以模塊一、二為基礎學習階段,模塊三為積累學習階段,模塊四為綜合學習階段,必須按照基礎學習—積累學習—綜合學習的循序逐漸實施。
(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項目式舞蹈教學實施策略
一是以項目為導入,分解知識要點。在實施項目式舞蹈教學的時候要以問題先行。比如“幼兒舞蹈創編”課程的內容集中在基礎創編知識、創編技法以及幼兒舞蹈賞析,要求學生具備幼兒舞蹈專業知識的同時,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編排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因此我們在設計項目時,將總項目設計為幼兒歌舞活動實施與設計,相應的子項目任務設計為小班幼兒舞蹈組合排練、中班幼兒舞蹈劇目排練、大班幼兒歌舞賞析活動實施與設計。通過項目的實施,檢驗學生是否掌握設計和編排符合幼兒年齡特征、身心發展特征的舞蹈教學活動的能力;檢驗學生是否掌握舞蹈組合、舞蹈劇目和舞蹈賞析教學活動組織創編的專業能力。這對任何一個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難易程度遞進的項目設計。
二是以項目為導入,搭建課程拓展平臺。在項目式舞蹈教學實施中以課程拓展為輔助,搭建實踐渠道和平臺。利用學生實習、見習等方式,要求學生將自己所編排的律動操實踐于實際教學中,然后依據自己實際教學過程中獲得的反饋,及時調整編排內容,形成完整的幼兒律動操作品。通過將此項目與崗位需求掛鉤,搭建真學、真做、真環境的課程拓展平臺,不但可以提升學生設計和組織律動操的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
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項目式舞蹈教學
實施流程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項目式舞蹈教學可模塊分任務進行,整個舞蹈課程分為基本功訓練、民族民間舞學習、幼兒舞蹈學習、幼兒舞蹈創編、幼兒舞蹈教學訓練五個模塊,每個模塊又包括多項子項目。本文以模塊三的項目11——中班幼兒舞蹈劇目排練為例,說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項目式舞蹈教學實施流程。
(一)導入目標,確立項目主題
教師講解清晰幼兒舞蹈劇目排練知識,把知識點劃分為孩子身心特征和特點、舞蹈劇目選材類型、舞蹈功能、舞蹈劇目的特點與區別和音樂選用等方面。布置子項目內容為中班幼兒舞蹈劇目排練,與學生共同確立游戲舞蹈的主題。強調在游戲舞蹈的過程中要體現游戲性、愉悅性和互動性。
(二)小組分類,制訂項目方案
以小組為單位,每組由8~10人組成,選擇1名組長為負責人。每組依據自己選擇的游戲制訂各組的游戲題材、舞蹈主題和動作、舞蹈風格和結構以及舞蹈隊形、音樂和道具等具體的項目方案。明確每個環節的任務和內容,確定負責的同學由誰來擔任。此過程由學生全程自主討論制訂,建議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根據知識點依次展開討論,最終由組長決定方案的選擇。
(三)觀察過程,實施項目探究
此階段,教師要觀察所有組別是否有覆蓋項目任務知識點。教師可以給予建議和指引,讓學生梳理知識點后,對游戲主題的教育意義、動作形象、游戲規則等方面開展討論和探究。確定項目方案后,觀察項目實施。
(四)指導實施,修正項目作品
初稿形成后,教師可以進行第一次指導,與學生一起探討自己項目中選擇的游戲舞蹈是否具備可舞動性、主題動作是否具備形象性和童趣性、動作層次是否豐富、舞蹈隊形調度是否張弛有度等問題,并對項目作品進行修正。之后,讓學生再依據修正內容進行第二次項目實施。
(五)整合任務,展示項目成果
將排練組、道具組、音樂組、文案組等組別的項目成果整合成為完整的中班幼兒舞蹈劇目。每組依次展示項目成果。按照要求,由組長完成創編立意、劇目結構、劇目主題、教育意義的講解,組員配合完成幼兒舞蹈劇目。
(六)評估檢測,形成評價和反思
教師與其他同學根據項目成果對是否包含知識點,完成度、美觀度和音樂融合度如何、游戲設計是否合理等方面進行檢測。每組的組長將意見表達出來,由負責組長與成員討論后形成自我檢查反思,并制訂出接下來繼續修改的方案。
實際上每一個作品的完成都要不停地討論、修改、實施、反饋、再討論,才會最終呈現出一個較為成熟的舞蹈劇目。在這個過程中,將項目任務設置在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創編技能,還提高了學生組織能力、協作能力、表達能力和整合能力。
四、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項目式舞蹈教學
實施注意問題
第一,項目式教學模式在實施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者,在整個教學過程貫穿“以學生為中心,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教師在課程前期準備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如何利用學習軟件提前掌握相關延展知識;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觀察學生分解任務、設定步驟、整合資源、協作完成的程度和進度。項目任務知識應該有拓展和延伸,不局限于課堂知識,比如舞美設計、道具制作、音樂剪輯、主題故事構思等課程延伸知識都是為了服務完整的項目作品。學生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端或者學習App等多渠道獲取這些信息資源。
第二,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及時指導和評價。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應該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實施過程,以引導者的身份給出及時的指導,同時還要以接受者的身份及時給予評價。教師要及時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能力的發展情況,指出學生的缺點并提出對應的改進方法,激勵和表揚學生的優點,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第三,盡量提供平臺給學生展示成果。學生在項目式舞蹈教學中展示的成果為教學設計、教案、演稿、舞蹈組合、舞蹈劇目等有形作品,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展示成果的平臺,比如利用期末課程匯報、校園舞臺演出、幼兒舞蹈技能比賽、幼兒園演出活動等平臺,為學生提供實踐運用成果的機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將項目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中,能夠解決實踐學時不足、脫離實際崗位需求、課程拓展平臺不完善等課程建設問題,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項目式教學模式通過實踐操作和經驗習得不僅能強化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更能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綜合能力。文章所有關于學前教育專業的項目式教學設計都是經過教學實踐檢驗后的總結,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可喜的教學成果,產生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作品。這為學前教育專業其他課程實施項目式教學提供了借鑒,為培養高職高專高素質技能人才提供了質量保障,更為推動學前教育專業特色化課程建設提供了發展思路。
參考文獻:
[1]鄧黃鸝.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項目化改革實踐探索[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5):65-67.
作者單位: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