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高洋
摘要:少數民族是我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而循化撒拉族近些年來發展迅速,但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產品附加值低、民俗文化及文化產業后勁不足、拉面規模小、品牌度低以及旅游資源的挖掘與開發等問題,文章對于這些問題并且提出了改進措施,從而更好地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少數民族經濟;循化撒拉族
一、引言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響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以及全國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并且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塊短板,所以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西部大片貧困地區主要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屬于少數民族集中區,少數民族由于其文化的差異以及發展經濟的方式不同,經濟發展比較落后,所以要采取各種措施來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縮小其與內地以及沿海地區的差距,提高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
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意義重大,主要內容如下:一是發展少數民族經濟就是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符合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少數民族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通過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能夠縮小地區之間的差距,提升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幸福感,緩解社會矛盾。而本文主要以循化縣撒拉族為例進行研究,從而分析少數民族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于其他少數民族具有借鑒意義。
撒拉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縣內撒拉族人口7.59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62%,循化縣的基本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循化縣是全國唯一的撒拉族自治縣,縣內居住著撒拉、藏、回、漢等多個民族;二是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1% ;耕地面積14.28萬畝(其中水澆地7.29萬畝)。有小麥、馬鈴薯等一系列的農作物以及辣椒、花椒一系列的經濟作物,其中循化辣椒非常有名;三是貧困地區:近年來,循化縣在省、地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四是循化作為國家級的扶貧開發縣,享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并且其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獨特的宗教文化信仰,為其發展旅游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再加上青海的生態保護優先戰略以及大力發展旅游業也為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另外最近十幾年循化縣經濟發展比較迅速,其中民營企業發展比較迅速,并且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以及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旅游資源,這對于循化縣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些年來,正是由于循化縣撒拉族經濟迅速發展并在各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也正因為如此才成為國家少數民族發展的成功典型。本文通過實地調研和深入探究循化撒拉族經濟發展的現狀,總結了循化撒拉族這個青海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成功的模式。通過總結青海循化撒拉族經濟發展的規律,從而為其他少數民族提供借鑒意義,更好地促進其他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
二、循化縣撒拉族經濟發展現狀
(一)農牧業的發展現狀
循化縣地處黃河谷地,與甘肅相鄰,并且當地水資源比較豐富、氣候溫暖、光照時間長,形成了以小麥、馬鈴薯以及油菜為主的主要農作物。另外循化縣撒拉族的辣椒聞名全國,隨著近些年來的發展,形成了一系列的花椒種植基地,比如“團結”的辣椒還有孟達的花椒。并且近些年來這些特色農業的發展讓農民的收入增加了,所以當地的人們也在不斷增加種植面積。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草場面積廣大,草場面積占據該縣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在歷史上循化縣就是以畜牧業為主的地區,所以近些年來循化縣在發展特色畜牧業方面獨樹一幟。其發展一步步由小變大,現在畜牧業的收入已經在當地人民的收入中占據了主要地位,為當地農牧民創收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循化縣歷史文化悠久,所以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沉重的歷史文化積淀,文化產業在當地的發展也大放異彩,比如:撒拉族獨具特色的服飾加工、黃河石藝以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刺繡,都是當地主要的文化產業。此外還有娛樂業以及相關的文化用品的批發零售也是當地文化產業發展的一部分。最后當地人民的手工藝品可謂是當地一絕,并且種類豐富,比如一系列的剪紙以及刺繡和雕刻等,這些手工藝品既實用又美觀。
(三)循化縣拉面經濟發展現狀
穆斯林群眾一直都有善于經商的傳統,這一點在循化縣撒拉族也不例外,勤勞吃苦的撒拉族人民一開始就樹立品牌意識,著力建立“撒拉人家”這個品牌,完善拉面經濟這個產業鏈。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撒拉族的餐飲店已分布全國各個地方,遍布大中城市200多個,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帶動了循化縣很多的勞動力就業,其中在長三角、珠三角、河南與山東等地區分布尤為廣泛,也打響了“撒拉人家”的品牌,對于當地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四)循化縣撒拉族旅游業發展現狀
循化縣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靠近黃河邊,已經舉辦了一系列的國際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同時借助青海省大力發展旅游業的東風,爭做“黃河上游流動的風情走廊”,大力發展旅游業以及相關配套產業,由于其獨特的宗教文化,民俗旅游近些年來發展比較迅速,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并且其濃重的宗教色彩給當地的旅游資源增加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比如街子清真大寺以及撒拉爾先祖嘎勒莽等,另外《古蘭經》也保存于此,此外在循化縣撒拉族還形成了卓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區。
三、循化縣撒拉族經濟發展的問題分析
(一)農牧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近年來循化縣撒拉族的特色農牧業迅速發展,但在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生產的初級農產品,附加值低,沒有形成相應的產業鏈。另外放牧也會破壞生態,造成草場退化等問題。循化縣撒拉族由于受當地環境的影響,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導致當地生產企業以及加工工廠比較少,嚴重制約著農牧產品的深加工,導致其產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不能夠很好地促進當地人民增加收入。
(二)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問題分析
由于循化縣獨特的民族特色,近些年來發掘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化產品,比如黃河石畫、刺繡以及民間工藝等。但循化縣特色文化產業很多工藝的流失,很難進行繼承與保護,還有受到資金、技術以及人才等方面的限制,發展后勁不足,不能很好的形成規模效應。
(三)拉面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分析
循化拉面經濟的發展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比如:在規模上,我國許多大中城市對于店面的面積做出了規定,一些不足80平米的直接關停,要求其擴大規模,提高質量,更好地為顧客服務。此外還面臨著強大的品牌競爭壓力,除了“撒拉人家”,還有“蘭州拉面” 、“新疆大盤雞”等這些品牌,并且拉面相差不大,由于要求規模化經營以及品牌之間的競爭,使循化的拉面經濟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收入各方面也在不斷下降,經營狀況每況愈下。
(四)旅游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雖然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在規劃這方面存在著短板,缺乏相應的人才進行整體規劃,防止旅游產品同質化,另外在基礎設施方面還不太健全。此外還存在著旅游管理機制不健全,旅游業存在不遵守市場規則現象。比如黃河強渡國際賽事的宣傳不到位,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帶動作用,在品牌上還沒有形成品牌意識,所以其旅游業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充分發揮當地旅游資源的價值。
四、發展循化縣撒拉族經濟的措施
(一)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延長產業鏈
在循化縣撒拉族的農業發展過程當中,可以采用“公司+基地+農戶”這一產業經營模式,不斷擴大企業生產和加工能力。在畜牧業方面主要就是家庭養殖的方式,但還有一些牧戶在一小塊草原上放牧,在農業與牧業發展的過程中,相互補充,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比如農田里的秸稈能夠為牛羊提供飼料,反過來畜牧業的糞便又能夠返回田間,增加土壤肥沃程度。另外多建立一些畜牧業相關的企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二)多元化發展文化產業
盡管循化縣撒拉族文化產業已經多種多樣,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為此需要多元化發展文化產業。一是通過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加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進行深度的挖掘,從而增加游客來這邊旅游的興趣;二是通過與游客的互動,讓游客在游玩的過程當中有更多的參與感,從而感受到獨特的撒拉族文化;三是在旅游產品方面,生產出一些獨具撒拉族特色文化的工藝品,這同時也是一種宣傳,通過擴散效應來吸引其他游客。
(三)加強金融扶持,促進拉面經濟的發展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實現拉面經濟規模效應,由于“撒拉人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資金的限制,通過金融機構對于這些商家的貸款,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把餐館開下去,為當地人解決一部分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會從貸款這方面收益,會增加自己的營業利潤,從而形成商家與機構的良性循環局面。另外伴隨著規模的擴大,“撒拉人家”的品牌知名度也會越來越高,讓更多的人來進行了解,促進品牌知名度的提高。
(四)加強旅游業的開發完善
循化縣歷史文化悠久,因此可以著重開發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景點。撒拉族由于其獨特的文化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旅游資源,加上地理因素,區域內自然與人文景觀都非常豐富,比如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街子清真大街、文都寺等;這些旅游資源無疑為循化縣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基礎。但旅游業的發展需要相關配套的基礎設施的完善,同時做好區域內部的旅游規劃,加強當地旅游景點的宣傳,比如重要的黃河強渡賽,應該充分發揮其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五)夯實特色經濟發展的人才基礎
教育對于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任何地區經濟的發展都缺乏不了人才,不管是傳統的農畜牧業還是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等,都少不了人才,更重要的是當地人的參與,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由于當地比較封閉落后,所以首先要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提高當地人的整體素質,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其次,要培養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才,通過組織當地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當地人的勞動素質,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費孝通,馬成俊,馬偉主編.撒拉餐單.民族小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2]陳慶德.民族經濟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3]朱明婧,劉峰貴,龍春林.撒拉族傳統農耕文化及其生態學內涵[J].科學,2019,71(02):20-22+4.
[4]韓德強.循化縣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16):255.
(作者單位:青海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