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麗

摘要:新形勢下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已經成為各城鄉統籌重點工作之一,要更高效地完成城鄉融合發展,基礎條件就是各領域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高重視度。但是在實際發展中,還存在問題,詳細探究影響因素,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進行改革,從根本上有效解決各項問題。同時,這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重要舉措之一。
關鍵詞:新形式;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現狀;發展策略
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需要加快推進與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相關機制,逐漸縮短城鄉經濟差距,注重資源均衡配置。再加上城鎮化、工業化等領域發展迅速,使各領域都積極參與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中,并且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并且,新機制還提出集體經濟實力提升必要性,時刻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突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重要性。
一、新形勢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現狀
就目前新形勢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情況分析,我國相關部門從整體考慮,主要采用股權改革方式對農村集體經濟成員進行制定、使用、分配等。就以往試點反饋情況分析,集體成員對新形勢下農村集體產權改革非常重視,都全身心地參與到自身工作,全面提升工作質量與效率。第一,采用此方式能夠改變產權混亂局面,以全新角度對其進行重新規劃,重視信息技術應用,并擴大其影響范圍。第二,農村集體人員權利受到良好保護,工作人員把工作重點放在了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第三,搭建經濟股份合作平臺,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更完善,明確劃分各部門及工作人員工作內容,權威性地實施管理權、決定權、監督權等。
除此之外,還需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社,能夠在經營與管理過程中對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制度全面實施,并且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制度內容,使其滿足各地區農村集體產權管理工作需求。其中,我國相關部門在實施前期,就針對各地區進行實地調查,結合調查結果分析,明確試點工作內容、地點等,并且在試點工作開展過程中,對各項問題詳細記錄,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發展集體經濟形式。而從集體經濟角度分析,其核心重點工作就是對農村現有資源合理應用,并加大對其挖掘力度,為創新多樣化發展形式奠定良好基礎。基于此情況下,也使經濟合作社發生相應變化。例如: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入股形式加入當地合作社,或者是企業運作中,這種形式不但使農村集體經濟被充分利用,還能使資源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
二、新形勢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發展策略
(一)建立試點并了解民意
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實施,首先,應該對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全面考察,完全了解與掌握當地各項情況,制定完善改革方案與措施。可選擇建立試點形式,構建專業化實施隊伍,對各個試點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掌握試點地區經濟情況。其次,在實施過程中,工作人員與當地農民深入交流、溝通,了解農民群眾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想法,重視并且聽取農民群眾意見、建議。再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相關改革文件,并加大實施力度,既做到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要求,又為后期工作順利開展與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二)鼓勵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合作
實現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目標,重要前提就是對農村集體產權合理分配。第一,搭建領導班子。關于成員管理,基礎條件就是具備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其中包括有集體組織負責人、財務管理人、專業理財人、農民群眾代表等等,能夠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及實施全程監督、檢查、管理等。第二,做好資產核查工作。從整體發展角度對集體資產情況審查、核實,以類別不同劃分管理。其中,包括經營性、公益性兩種資產形式,分別建立相應臺賬。與此同時,清查結果也需公示,讓大家了解資產經營情況。第三,確認集體成員身份以及農民群眾股權,采用股權形式對集體資產科學量化。在實施前期還需大家共同努力,隨著此項工作不斷發展,會產生一定利潤,則選擇公積金提取方式,再對大家進行分紅,充分調動人員積極性與參與性,擴大工作管理隊伍規模,為各地區農戶創造良好經濟效益。
(三)搭建新的管理體制以及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
搭建新的管理體制以及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首先,以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為基礎,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合理改革,具備創新意識與條件。結合目前發展形勢分析,在部分地區轉變農村集體產權形式,主要是以股份合作社形式為主。而針對此形式實施,還要考慮到資產平衡制度的科學化與合理化,能夠在改革工作中做好監察與管理,考慮到各地區實際情況及工作實施標準要求不同,有針對性地建立一系列規章管理制度。
尤其是針對各試點區域管理,建立產權交易所,是確保流轉交易市場穩定發展的基礎前提。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使其能夠被高效利用。關于市場管理制度制定與實施引起重視,有完善管理制度為各項工作環節提供基礎保障。同時,也能保證交易規則公平性、公正性、合理性,才能從根本意義上提高整體服務水平與工作質量。
從交易環節分析,需相關監督管理部門進行實時監管,對正在開展的工作全面檢查,確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體合法性,保證產權交易公平性、公開性、公正性,避免各項交易風險產生,以完善管理制度對市場運營規范性管理,為此項工作順利實施與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除此之外,在產權交易市場運營環節中,也需引起政府及相關部門重視,尤其是在資金費用方面,需要進行相應補助,使此項工作能夠完善基礎設施、重視先進技術與專業化工作人員引進、注重人才培養,構建專業化工作隊伍,等等,對工作質量與效率提升產生積極影響。
(四)確定農村集體產權機制改革目標,并尊重群眾選擇
根據歸屬清晰性、順暢性等規范要求分析,可選擇股份合作制形式幫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并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定發展產生良好促進作用。其中,就包括完善的管理機制,能夠對農村經濟組織、內部成員、農戶等切身利益產生積極影響。以此為基礎,對產權改革形式明確,可在改革初期階段,就把產權改革形式全面落實到各地區的試點工作環節中,還可設置集體股權形式。結合目前改革與實施情況分析,大部分試點地區已經摒棄集體股權形式,而是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全面分析,以滿足各地區經濟發展需求為基礎,尊重群眾選擇,賦予其民主權。
(五)全面采用和施行市場導向等相關制度
就目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及實施情況分析,當今市場發展速度較快,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因此,還需在實施過程中詳細分析市場發展情況,能夠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行全面考量、分析,完善市場交換相關制度。尤其是對市場實際情況搭建占補平衡管理機制,使農村資產市場利益分配公平公正。還需要政府起到正確引導作用,并將社保相關政策全面落實,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全面采用與施行市場導向相關制度,詳細分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現狀,制定完善發展措施,為工作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全面提升農村資源價值性,確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及實施公平性、公正性,突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及實施重要作用、價值,為我國現代化社會和諧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三、結語
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及實施,重點考慮目前各農村地區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制定與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通過各部門及工作人員相互配合,以國家改革相關政策為背景,鼓勵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構建新的產權機制、規章制度等,采用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形式,使新產權機制、規章制度等全面落實,為我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依據,從而保障農民群眾財產權利,促進我國現代化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順峰.探析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成效和改革措施[J].農家參謀,2019(23):38.
[2]朱兆偉.我國雙層經營體制下集體農地產權制度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9.
[3]陳建榮.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蘇州經驗[J].群眾,2018(16):52-54.
[4]郭強.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創新過程解析與發展路徑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4.
[5]本刊特約評論員.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 有效保障農民財產權利[J].農村經營管理,2013(09):1.
(作者單位:云南省普洱市寧洱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