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初中作文教學效率是近年來整個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要想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整個作文教學的效率,必須從處于作文教學中的主導者——教師入手,切實提高教師作文指導的有效性。對當前教師作文指導現狀進行具體的分析,并結合現存的問題提出提高初中教師作文指導有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作文;指導行為;有效性
一、初中教師作文指導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教師作文指導缺乏科學的方法和長期有序的計劃。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不能有針對性地結合初中生心理特點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盡管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觀念、方式、方法不斷轉變,但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指導的缺失和錯位的現象依然存在。
(一)指導內容上的選擇與安排不恰當
很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安排大量指導內容,具體表現為:第一,教師指導作文知識和技巧過多,擠占了學生大量思考時間,使學生在課堂上思考、討論和訓練的時間微乎其微。第二,教師指導調動情感的活動過多,忽視了對學生具體作文能力的指導。第三,教師在低年級的作文指導中過早引入中考作文指導內容。目前中學作文教學應試化傾向比較嚴重,教師過早地按應試作文路數來教寫作,這也是作文教學低效的原因之一。第四,教師指導寫作內容時不知不覺地拔高生活。傳統作文教學中片面強調“立意”而導致學生作文內容脫離生活、高于生活,導致學生對作文認識形成偏差。
(二)缺乏針對性較強的指導行為
缺乏針對性較強的指導行為,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教師缺乏針對性較強的面批指導和個別指導。當前教師指導作文的主要途徑是評改中指導和集體授課指導。不少教師的主要指導行為僅限于作文后的評語指導。第二,教師缺乏學生作文過程中的指導。在實際教學中,兩課時作文課,大多數教師都是利用第一課時進行寫作理論講學,第二課時讓學生當堂作文。這樣的安排忽略了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困難,更談不上指導學生對一篇作文進行反復地潤色、修改。第三,教師指導缺乏情感智慧。愉快、民主、寬松的課堂氣氛容易使學生產生積極的作文情緒,從而有助于提高作文效率。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需要教師具有情感智慧。
二、提高初中教師作文指導有效性的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起主導作用。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提升自己的寫作理論素養,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和反思,進而構建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導模式,以提高作文指導環節的有效性。
(一)樹立正確的作文價值觀,提高自身的寫作素養
明確作文的本質是教師進行有效作文指導的前提。葉圣陶先生說過,寫作是任何人都必須掌握的技能。教師要摒棄功利化的作文教學思想,樹立正確而明晰的作文價值觀。學校訓練學生作文,目的是使他們學會寫文章的本領。教師作文指導不單只是為了考試,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美德、良好的性情和氣質,更是為了培養學生基本的生活與生存能力。
作文教學的質量與教師的專業素養有直接聯系。寫作素養是教師作文教學最基本的素質要求,教師的會寫、善寫是學生敢想、樂寫的前提。教師應革新思想,樹立現代化教學觀;堅持閱讀,積累作文教學知識;現身說法,進行“下水”寫作示范;在扎實作文教學理論的同時,也要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根據學情,選擇與實施適應初中生的具體作文指導
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教師作文指導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教師能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實施靈活的作文指導。作文指導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歸結為三方面,即“為什么寫”“寫什么”“怎么寫”,這三方面涉及作文動機的激發、作文內容的創設和作文方法的教學。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教師對作文指導內容的這三方面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教師的教學應有所側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做好以下兩點:第一,調動情感智慧,創設良好的作文課堂情境。教師創設課堂情境可以用充滿感情的語言感染學生,可以運用靈活多樣的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第二,挖掘積累,讓學生學會攝取作文材料。教師幫助學生攝取作文材料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聯想、想象敘寫生活經驗,指導學生學習正確地積累與應用各類材料,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的構思行文,解決學生作文中的困難。
(三)構建作文指導模式
教師應根據學情,選擇與實施適應初中生的具體作文指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導模式。如寫作導航—創設作文情境—美文欣賞。首先,讓學生明確本課目標,進行寫作導航。包括具體的作文方法指導、例子借鑒、片段練習。其次,創設作文情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最后,教師就可以選擇接近學生實際的幾篇美文,讓學生進行多角度比較鑒賞。
參考文獻:
[1]倪文錦.關于寫作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語文學習,2009(5).
[2]胡巧群.作文教學有效指導的重要性[J].當代教育論壇,2010(7).
作者簡介:許春香(1979.3—),女,漢族,江蘇如東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