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梅
摘 要:近幾年由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使不少學生走上了歧途,每每看到網絡上這類關于中小學生出事的消息,都感到心痛和惋惜。鑒于此,在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明智的選擇,也是思想品德教育必須承擔的責任。
關鍵詞: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教育;結合策略
不管是學生思想品德還是心理健康,都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它與文化課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時候被列于文化課之上。可惜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老師總是會有意無意地把重心傾向于文化課,甚至只要學生成績優秀,老師就忽略或者淡化了他們身上的缺點,這是我們教育教學中萬萬要不得的偏見和認識。我們知道,現在社會環境與以往不同,學生面對的誘惑很多,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誤導,再加上學習壓力大,家庭教育不當或者交際能力欠缺,與同學不能和睦相處等,這些都容易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使他們對一些事物的認識產生偏差,從而影響身心健康的同時,也影響學習成績,阻礙他們的進步和發展。所以,筆者認為借助思想品德教育,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此,筆者就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談幾點自己的思考,與大家分享。
一、思想品德的主題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合
現在的中小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的改變,學習上的壓力,再加上他們把難得的課余時間都用在玩手機游戲或者看短視頻上,使學生對手機之外的事物變得漠不關心。比如,家長飯做好了叫幾遍都上不了桌,上了桌手機也是不離手;再比如,在課堂上坐著,心里卻想著今天打到第幾關了,根本不想好好聽講,會造成什么后果,父母期望、老師的辛苦全被他們拋諸腦后。長此以往,學生變得自私、自我、脾氣暴躁、不善溝通,也不懂感恩等。這不但不利于學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鑒于此,作為思想品德老師,我們就要結合相關感恩主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比如,學生集體唱《感恩的心》,再讓學生講講自己經歷的值得感恩的事情,或者談談身邊發生的一些不懂感恩、不理解他人的自私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引起的后果等。再讓學生就一些特殊的事件進行深入的討論。這樣不但能提升學生的認識,也能引起學生的自我反思,使他們懂得感恩,并知道自私不但是一種品質問題,更是一種心理問題,從而不斷改變,使他們從思想到心理都有所提升。
二、挖掘思想品德與心理教育相結合的素材
其實思想品德教育是很靈活、很廣泛的,不管生活中還是文學作品中都有很多關于思想品德的教育素材,也有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素材。所以筆者認為,在思想品德課堂上,老師可以給學生一個新聞事件或者影視作品的片段,讓學生觀看再討論。比如,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中,男主人公的行為,既有品德上的問題,也有心理上的問題,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很好的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相結合的教育素材。截取一個經典的片段讓學生觀后進行討論,不但能深化學生對思想品德的認識,也能使他們認識到心理疾病對人性的扭曲,對自己和他人的危害。這樣不但能實現思想品德的教育目的,也能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能達到一舉兩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課堂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要平臺,可是有時候由于老師對課堂氣氛營造不太關注,使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給學生的壓力就會非常大,這不但不利于學生學習,也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所以,筆者認為,在思想品德課堂上老師要注意課堂氣氛的和諧、輕松,增強學生的體驗感。首先,利用多媒體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內容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在學習德育的同時,心理上也不會產生壓力,不會產生厭學或消極的狀態。其次,老師要注意寬松、民主的課堂環境的營造,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也能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培養出積極、陽光的心理和性格。最后,老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了解學生需求,從心理上改變學生的思想認識,也就實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總之,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本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把它們結合起來不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只要老師注意方式方法,抓住切入點,選好主題,一定能實現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相結合的教育目的,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莊曉卉.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比較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2]王宗勝.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中小學生品德教育之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0).
[3]居林.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一代(下半月),201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