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玉
【摘 要】語文教師應利用語文學科特有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培養。隨著新課標改革的全面推進和不斷發展,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做好語文課程的教學,不論是對于學生在初中階段綜合素養的提升,還是對學生整體考試成績的提高,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幫助。本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分層次
初中語文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起著啟蒙的作用,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這樣造成了學生學習的基礎和學習能力在同年級中會有不一樣的層面,學生在學習初中語文的時候也會遇到不同的困難,為了幫助每個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教師應考慮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考慮學生的教學需求,通過進行分層教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術分層教學,提升學習效率
語文是初中教學中重要的學科之一,教學課堂中,只有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才能保證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思想。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就可以很好的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教師不光要用傳統教學傳授知識,更應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合理的整合起來,讓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最大優勢,全面優化課堂教學效率,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思想,在課堂上實施新的教學模式。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分層教學可以提升班級整體的學習效率,不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二、了解學生差異,確立教學目標
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的思維和理解差異,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活動,為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最好的水平,我會根據教材內容先確立課程的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可以明確自己的水平,明白這一篇課文所掌握的程度,然后向著更好的層次努力學習,了解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化,學生之間也可形成互相監督的模式,一步一步的穩定學習。
教學活動根據教學目標來定向控制,面向學生分為了三個教學層次,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著重分析重點難點。例如我在教學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詩詞三首》這一篇課文時,我會制定出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第一層次為基本目標,所有學生都要掌握。必須熟背課文,理解故事意義,并能簡單運用教學內容;第二層目標為發展目標,在基礎目標的前提上,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并且能用這些知識提高基礎技能,第三部分為提高目標,在第一層次第二層次的目標基礎上,能夠學會合理應用,并且能夠將有關語文知識獨立分析,以及有解決一些綜合性的題目的能力并且可以解決一些開放性題目,這一部分側重于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創造性的學習方式,將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讓學生可以準確知道自己處于哪一層次,然后向著下一層次努力學習。
三、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作業分層
在作業布置中,我會留下預習作業,在預習作業中,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對知識的渴求,進入語文課堂。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可以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認識,為我接下來的課堂教授打下了基礎。
例如我在教學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敬業與樂業》這一篇課文時,我會根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我會根據教學目標來分層次安排預習作業,比如第一層學生能夠正確的朗讀全文,可以借助課后的注釋和工具書,并解釋文章的一些句子,第二層次的學生能夠將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寫作初衷分析并理解出來,在課堂上我會讓三到四人為一小組,然后讓他們將在預習過程中發現的疑問,在小組中進行詢問,并互相解答。因為預習活動的側重點不同,他們可以相互進行討論和解答疑點問題,分層預習作業可以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前主動進入文本思考,預習作業進行分層,讓學生完成的沒有太高的難度,使學生更樂于進行這項作業,然后在小組討論中,第二層次預習的學生,可以幫助第一層次學生補充講解他們預習的內容,提高他們的基礎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然后在課堂上我會再根據小組討論情況進行授課。
四、結束語
語文作為學校教學的主要課程之一,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分層教學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幫助學生各得其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遠平.聚焦“生命、生存、生活”升華初中語文教學課堂[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2)
[2]陳進.初中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方法解讀[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
[3]黃梅.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問題初探[J].求知導刊,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