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問卷調查的“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標準體系構建思路探討

2021-07-12 09:43:48徐惠芳彭敏黃倩徐玉婷
中國藥房 2021年12期
關鍵詞:問卷調查互聯網

徐惠芳 彭敏 黃倩 徐玉婷

摘 要 目的:為構建“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標準體系提供參考。方法:通過查閱文獻、調查研究和咨詢專家,編制問卷并向中藥專業人員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我國醫療機構“互聯網+中藥房”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在調查問卷結果的基礎上,嘗試構建“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標準體系框架。結果與結論:調查共發放問卷74份,回收問卷74份,其中無效問卷1份,有效率為98.65%。73名受訪者中,60%以上的受訪者來自中醫醫院,或為副高及以上職稱;55名受訪者(占75.3%)為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醫療機構中藥房配備有專職審方人員,開展了代煎藥服務,設有煎藥室,并開展了配送服務,且可實現當日或者部分當日送達;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認為所在醫療機構的中藥飲片處方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開具,使用了合理用藥監測軟件,并能定期進行相關工作環節的差錯分析,定期對調劑人員開展了處方應付培訓,對煎藥人員開展煎藥知識和操作流程培訓,但絕大多數受訪者(67名,占91.8%)表示其所在醫療機構僅采用傳統方法控制與評價煎藥成品質量。對中藥房6個工作環節和17個操作關鍵點的重要性評價調查結果顯示,意見集中度最高的環節為飲片質量,操作關鍵點為特殊藥品處理。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法分析結果顯示,現階段“互聯網+中藥房”的建設主要體現在中藥調劑煎煮和咨詢配送服務兩個維度。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級別和不同性質的醫療機構在工作人員培訓、法規政策知曉、定期差錯分析、患者滿意度調查、優化支付環節和咨詢服務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有必要開展“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建議從基本條件建設、藥品采購驗收規范化、藥品調劑規范化、煎藥及配送服務規范化、藥事咨詢服務規范化等5個方面著手構建“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標準體系。

關鍵詞 問卷調查;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標準體系

ABSTRACT ?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standard system of “internet+TCM pharmacy”. METHODS: Questionnaire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investigation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were compil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among TCM staff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internet+TCM pharmacy” in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a frame of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standard system for “internet+TCM pharmacy” was tried to constructed. RESULTS & CONCLUSIONS: A total of 74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74 were returned, including 1 invalid questionnaire, with an effective rate of 98.65%. Among the 73 respondents, more than 60% were from TCM hospitals, or with the title of vice senior or above, and 55 (75.3%) were national TCM characteristic technology inheritance talents. Th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more than 80% of TCM pharmacie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were equipped with full-time reviewers, provided decocting service, set up decocting room, and carried out distribution service, and could achieve the same-day or part of the same-day delivery. More than half of the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the prescriptions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in their medical institutions were issu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the rational drug use monitoring software was used, and the error analysis of relevant work links was carried out regularly, prescription coping training was regularly carried out for dispensers, and decoction knowledge and operation process training were carried out for decoction personnel. However, the vast majority of respondents (67, accounting for 91.8%) thought that their medical institutions only used traditional methods to control and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finished decoction products.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6 links and 17 key points of operation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opinions was the quality of decoction pieces, and the key points of operation were special drug treatment. The results of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and maximum 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TCM pharmacy”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wo dimensions as TCM decocting, consultation and distribution services.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aff training, awareness of laws and policies, regular error analysis, patient satisfaction survey, optimization of payment and consulting services among different levels and categories institutions (P<0.05). It wa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TCM pharmac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andard system for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TCM pharmacy” should be established from 5 aspects: basic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rocurement and acceptanc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dispens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decocting and distribution service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harmaceutical consultation services.

KEYWORDS ?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net+TCM pharmacy;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Standard system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人們對便捷生活的需求,“互聯網+”這一新興模式在各行各業得到迅速的推廣應用。作為一個新的領域,“互聯網+中藥房”的建設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1]。“互聯網+中藥房”并不是兩者的簡單相加,而是通過互聯網與傳統中藥房的深度融合,以實現中藥服務的智能化,并積極推動中醫藥行業的發展[2]。目前,“互聯網+中藥房”已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開展了中藥飲片處方調劑、點評、中藥代煎、配送等中醫藥延伸服務[3]。相對于傳統中藥房,“互聯網+中藥房”使中醫藥服務更便捷,有效地解決了中藥應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即患者無需親自去醫院排隊等藥,這既節約了患者的時間,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4]。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該模式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互聯網+中藥房”尚缺乏統一的全流程質量管理規范,沒有相關的準入標準[5-6];對社會物流承運藥品過程的監管措施也不夠完善[7];且由于監管難度加大,相關責任人對“互聯網+中藥房”整個過程中藥品和服務質量的管理較為薄弱[8],故如何保證藥品質量以及調劑、煎煮、配送的安全是一個巨大挑戰[9]。基于此,開展有關“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標準體系的研究,不僅有利于規范“互聯網+中藥房”各環節的操作流程,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也可為相關監管機構提供監管思路。為此,筆者對醫療機構中藥房專業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其所在醫療機構“互聯網+中藥房”服務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期為構建“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標準體系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問卷設計

本課題組在前期檢索文獻、調查研究并參考《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范》[10]、《衛生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的通知》[11]、《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規定》[12]、《關于加強藥事管理轉變藥學服務模式的通知》[13]等相關管理規范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實踐經驗,初擬調查問卷;后與我院中藥房工作20年以上或具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進行討論,形成了本次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5個部分:受訪者基本信息、中藥房運作情況、“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必要性調查、對中藥房工作中的6個環節和17個操作點的重要性評價、質控方法調查等。問卷共27題,均為填空或選擇題。其中,對6個工作環節和17個操作點的重要性評價參照Likert 5 評分法,每題1~5分,分別為“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很不重要”(1分)[14]。

1.2 調查對象及方法

依托于我院正在開展的國家中醫藥優勢特色教育培訓基地項目,向2019年3-5月來我院學習的74名學員發放問卷。實施問卷調查的工作人員均為參與問卷設計的課題組成員,熟知本次調查研究的目的,并通過了問卷調查的標準化操作培訓,負責調查現場答疑。問卷現場發放填寫并當場收回。如全部未答題、除基本信息外其他均未答題以及漏答總題數達到全部題項2/3的,均判定為無效問卷。

1.3 數據錄入及統計學處理

使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數據錄入,由雙人對每份問卷內容進行核對,以保證數據真實有效。運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值變量根據數據分布特征,用x±s或M(P25,P75)表示;分類變量用頻率及占比表示。對于數值變量,分別按照單位級別和性質進行秩和檢驗和非參數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對于分類變量,采用交叉表χ2檢驗,當單元格頻數小于5時,則采用Fisher精確檢驗分析。在“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中6個工作環節和17個操作點的重要性評價部分,計算每項條目的評分均值、標準差及變異系數(CV,CV=標準差/均值),并采用Cronbachs α系數評價其信度,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評價其效度。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問卷回收情況及受訪者基本信息

調查共發放問卷74份,回收問卷74份,其中無效問卷1份,有效率為98.65%。受訪者基本信息見表1。

73名受訪者來自安徽、北京、福建等20個省、市的64家單位。其中,來自三級醫療機構的受訪者有49名(占67.1%),來自中醫醫院的受訪者有50名(占68.5%);49名受訪者(占67.1%)為副高及以上職稱,55名受訪者(占75.3%)為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一組織在各省選拔的在中醫藥機構及生產企業中從事中藥工作,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和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從事中藥相關專業工作累計15年以上,理論功底較扎實,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高水平的實踐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15]。本課題調查對象中大部分為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且所在單位來自全國各省、市,故本次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專業性,對于“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標準體系研究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2.2 中藥房運作情況

受訪者所在的64家醫療機構中,有53家醫療機構(占82.8%)的中藥調劑工作配備有專職審方人員;有60家醫療機構(占93.8%)開展了代煎藥服務;有57家醫療機構(占89.1%)設有煎藥室(中心);有27家醫療機構(占42.2%)代煎藥成品采用委托配送;有48家醫療機構(占75.0%)可實現當日或者部分當日送達;有38家醫療機構(占59.4%)通過醫院信息系統(HIS)進行信息傳遞。按所在醫療機構的級別、性質,對中藥房運作情況調查結果中的分類變量(表2)和數值變量(表3)分別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級別單位在成品配送系統、飲片調劑區和煎藥室面積、調劑和煎藥人員數量、煎藥機和包裝機數量以及日均代煎處方數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同性質單位在審方和調劑人員數量、日均代煎處方數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而其他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規范化建設必要性的調查結果

受訪者對中藥房規范化建設必要性的調查結果見表4。由表4可見,73名受訪者中,有48名(占65.8%)認為所在醫療機構的中藥飲片處方是嚴格按照《處方管理辦法》和《中國藥典》的要求開具的;有37名(占50.7%)表示所在醫療機構使用了合理用藥監測軟件;有44名(占60.3%)認為自己非常熟悉當地中藥飲片調劑規程;有47名(占64.4%)認為自己非常熟悉《醫療機構煎藥室管理規范》;有54名受訪者(占74.0%)表示其所在醫療機構有定期進行相關工作環節的差錯分析;絕大多數受訪者(67名,占91.8%)表示其所在醫療機構僅采用傳統方法控制與評價煎藥成品質量;分別有39、45名受訪者(分別占53.4%、61.6%)認為其所在醫療機構有定期對調劑人員開展了處方應付培訓、對煎藥人員開展煎藥知識和操作流程培訓;分別有52、40、62名受訪者(分別占71.2%、54.8%、84.9%)表示其所在醫療機構開展了患者滿意度調查、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化了支付環節、提供了中藥咨詢服務。分別按所在醫療機構的級別、性質對上述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除處方規范性、控制與評價成品質量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他管理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表明目前各醫療機構在中藥房的管理上操作不一,尚無統一規范,“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勢在必行。

2.4 主要工作環節和操作點的重要性評價結果

將受訪者對6個工作環節及17個操作關鍵點的重要性評分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5。由表5可見,除“配送費用”項評分均值為3.13分(P>0.05),表明受訪者認為該項目的重要性“一般”外,其他項目的評分均值均顯著高于3分(P<0.05),表明受訪者普遍認為這些項目的重要性程度較高[15]。CV反映了受訪者的意見集中度,其值越小,表明意見集中度越高[16]。受訪者對6個環節重要性的意見集中度由高至低依次為:飲片質量>煎煮過程>處方審核>調劑過程>咨詢服務>配送過程;可見,受訪者一致認為飲片質量最為重要。受訪者對17個操作關鍵點意見集中度的排名前5位依次為:特殊藥品處理>調劑、校對人員資質>供應商資質>煎藥操作SOP>煎煮人員培訓;可見,受訪者一致認為特殊藥品處理最為重要。

信度是指調查所得到結果的一致性或穩定性。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系數分別評價受訪者對6個工作環節和17個操作關鍵點評價量表的信度,結果顯示,兩者的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728和0.942,均大于0.7,表明其內在一致性相當好[17]。效度主要用來具體考察量表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經計算,本研究6個環節和17個操作關鍵點的KMO值分別為0.713和0.863,均大于0.6,且Bartlett 球形度檢驗結果P值均小于0.001,表明本量表數據適合選擇EFA法來考察效度,故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法[18]。結果,分別提取特征值>1的公因子,分為兩個維度,可歸納為“調劑煎煮”與“配送服務”兩部分,累積方差貢獻率分別為66.805%和62.009%,各指標公因子載荷絕對值分別為0.703~0.809和0.527~0.819,說明樣本數據有效,可進行后續的研究分析[17-19],詳見表6。

2.5 中藥房質控方法的調查結果

64家醫療機構大多仍采用人工方式進行處方審核(47家,占73.4%);有半數醫療機構(32家,占50.0%)對處方調劑及煎煮差錯分析采用抽查的方式;有7家醫療機構(占10.9%)仍然采用傳統目測的方法檢測煎藥成品質量,而采用相對折光率方法的10家醫療機構檢測標準并不統一;有47家醫療機構(占73.4%)認為有必要開展配送滿意度調查;有44家醫療機構(占68.8%)采取線上結合線下的方式開展咨詢服務,詳見表7(對中藥房質控方法的調查結果顯示,來自同一家醫療機構的受訪者調查結果一致,且受訪者多數為醫療機構中藥房的相關負責人,本研究認定其認知結果能反映醫療機構中藥房管理的現狀,故這部分調查結果以醫療機構數量和占比來統計)。這表明利用信息化系統進行處方審核的醫療機構還不多,采用測相對折光率的方法監測煎藥質量還有待于進一步推廣運用。

3 討論

3.1 “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最重要的是質量

傳統中藥房作為取藥窗口,工作人員與患者面對面交流,重點關注的是飲片質量、調劑準確度和服務熱情程度。“互聯網+中藥房”是對中醫藥服務的延伸,可使中藥房工作流程得以優化,工作效率大為提升,患者取藥更為方便[20-21]。但本次調查也發現,中藥房的管理不僅存在如醫師處方開具不規范、人員培訓不到位、調劑和煎藥操作不規范等老問題,也發現了例如代煎企業準入標準缺乏、調劑和煎藥人員資質不足、煎藥成品質量管控不到位、配送追溯難等新的質控難點。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一致認為重視藥品質量是規范“互聯網+中藥房”需要首先關注的問題,保證藥品質量、保障用藥安全,仍是“互聯網+中藥房”建設的核心和關鍵。

3.2 “互聯網+中藥房”建設應實施全過程規范化管理

“互聯網+中藥房”現階段以開展飲片調劑和煎藥業務為主,并實現煎藥配送到家,有效解決了患者候藥、排隊取藥或無時間煎藥等問題。從實踐路徑來看,主要有以本醫療機構為依托的“互聯網+中藥房”和中藥代煎外包服務兩種模式。蔣皓等[22]對杭州地區的中藥代煎機構進行的調查研究表明,該地區現行的中藥代煎模式基本以醫院外包集中服務為主,但多數機構尚未建立統一的煎藥成品質量評價標準。本次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受訪者所在醫療機構從醫師開具處方、處方審核、調劑、復核、煎煮、成品配送及藥事咨詢服務等各環節質量管控上均有執行不到位或操作不統一的情況,必然導致中藥房服務水平的參差不齊,在管理上亟需予以規范。因此,構建一套“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標準體系并對全過程實施有效質控、監管和評價,對推進“互聯網+中藥房”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3.3 搭建“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標準體系框架

基于以上調查,結合筆者所在醫療機構“互聯網+中藥房”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現有法律法規,筆者建議從中藥房基本條件建設、藥品采購驗收管理、藥品調劑管理、煎藥及個性化制劑加工與配送管理、藥事咨詢服務等5個方面初步搭建“互聯網+中藥房”規范化建設標準體系框架。

3.3.1 基本條件建設 “互聯網+中藥房”應具有場地、環境、設施設備、信息化軟件及系統、人員及培訓等基本條件,要與業務規模相適應;同時,信息收集、調劑、煎藥、儲存等應分區明確;工作流程順暢,接受外包服務的機構應提供資質備案。此外,需要建立與信息化技術應用相配套的管理規章制度,確保工作人員開展工作時有章可循[23] 。

3.3.2 藥品采購驗收管理 強化現行中藥房藥品采購驗收制度,嚴格落實相關操作規程,特別是在采購渠道遴選、供應商資質管理與評價等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相關制度;積極探索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飲片驗收、儲存、養護等過程,如利用大數據平臺或通過智能復核系統進行驗收,以快速獲取藥品品種、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有效期、運輸等信息,提高復核效率[24]。

3.3.3 藥品調劑管理 在實施中藥飲片調劑規程的基礎上,要著重加強處方審核的規范、調劑復核的監管,包括電子化處方流轉、處方審核以及調劑復核人員資質、審核權限、規范流程等。

3.3.4 煎藥及個性化制劑加工與配送管理 這一環節需要重點加強對煎藥人員相關資質的培訓與考核,制定科學的煎藥操作規程和個性化的加工操作規范,并采用現代化技術對煎藥成品質量進行智能化實時監測與評估。對于配送環節,無論是自行配送還是第三方配送,都需要有符合藥品儲存、運輸的條件,明確物流環節的時限、責任等,并應與具備相應資質的配送公司簽訂委托協議。

3.3.5 藥事咨詢服務 “互聯網+中藥房”要積極探索線下線上相融合的藥學服務新模式,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用藥咨詢指導、安全用藥教育、科普知識宣傳等藥事服務。線下服務可依托藥事咨詢窗口或藥師門診來開展,即傳統的“面對面”藥事服務;線上服務可借助電話、微信公眾號或服務號等網絡平臺進行,以節約患者的就診和咨詢時間[25-27] 。

4 結語

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互聯網+中藥房”的規范化建設重在質量管理,并應涵蓋全程服務的各個環節。本文中,筆者在傳統中藥房管理實踐的基礎上,結合“互聯網+中藥房”的特點,提出了一套涵蓋從基本條件建設到藥品采購驗收、調劑、煎藥及個性化制劑加工與配送、藥事咨詢全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的思路,以期為實現“互聯網+中藥房”標準化服務、規范化操作,推動其健康發展,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提供借鑒參考。

參考文獻

[ 1 ] 王莉,李世宇.基于Cite Space的國內“互聯網+傳統行業”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J].情報科學,2017,35(2):150-156.

[ 2 ] 彭敏,徐惠芳,徐玉婷,等.“互聯網+中藥房”建設模式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8,24(24):1-4.

[ 3 ] 周蔓儀.“互聯網+中藥房”延伸中醫藥服務[N].中國中醫藥報,2016-6-8(002).

[ 4 ] 李凡,蔡鑫狄,蘇傳琦.基于互聯共享的煎藥平臺的建設[J].計算機時代,2019,11(11):35-37.

[ 5 ] 王軍君,宋建飛,倪永兵,等.南京地區中藥集中代煎服務實證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87(4):302-305.

[ 6 ] 翁琦,顧玉娟,石云,等.上海某區醫療機構中藥煎藥現狀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2):21-23.

[ 7 ] 洪鋼.促進我國第三方藥品物流發展的監管對策研究[J].中國藥事,2014,28(11):1191-1195.

[ 8 ] 鐘燕珠,李輝誠,區炳雄,等.基于“互聯網+中醫藥”背景下我院智慧藥房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實踐[J].中國藥房,2019,30(18):2460-2467.

[ 9 ] 徐慶鋒.建設“智慧藥房”提升服務水平[N].中國中醫藥報,2015-7-31(003).

[10]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部.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范:國中醫藥發〔2007〕11號 [EB/OL].(2007-03-23)[2021-05-22]. http://fjs.satcm.gov.cn/gongzuodongtai/2018-03-24/2329.html.

[11] 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的通知:國中醫藥發〔2009〕4號 [EB/OL].(2009-03-16)[2021-05-22]. http://yzs.satcm.gov.cn/gongzuodongtai/2018-03-25/6575.html.

[12] 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規范:國中醫藥發〔2009〕3號 [EB/OL]. (2009-03-27)[2021-? ? ? ? ? ?05-22]. http://www.satcm.gov.cn/yizhengsi/gongzuodongtai/2018-03-25/6577.html.

[13]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于加強藥事管理轉變藥學服務模式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7〕26號[EB/OL].(2017-07-05)[2021-05-22].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1707/b44339ebef924f038-? ? ? ? ? ? 003e1b7dca492f2.shtml.

[14] 葉瑩,姬艷芳,張璐,等.運用 Likert 5 級評分法對免疫規劃互聯網+培訓的效果評價[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9,30(9):701-703.

[15]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于開展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訓項目培養對象選拔工作的通知:國中醫藥辦人教函〔2014〕141號 [EB/OL].(2014-08-25)[2021-05-22]. http://rjs.satcm.gov.cn/zheng- cewenjian/2018-03-24/1907.html.

[16] 王曉鳴,董小雙,黃琴,等.基于專家問卷調查的兒童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中醫證候研究[J].中醫兒科雜志,2017,13(2):95-98.

[17] 郭濤,余汶锫,田井逸,等.藥學本科生科研興趣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黑龍江科學,2021,12(7):24- 26.

[18] 邱婷婷.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產科護士勝任力模型的構建[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21):146-152.

[19] 陳錦艷,歐陽劍,柯蓉蓉,等.獻血者行為特征及影響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8,31(9):1013-1016.

[20] 王小梅,石云.醫療機構中藥外包代煎關鍵環節問題的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7):3-5.

[21] 石云,徐德生,程勇,等.上海醫療機構中藥外包煎藥現狀與政策建議[J].中醫藥導報,2017,23(6):12-14.

[22] 蔣皓,吳振華,倪永兵.關于中藥代煎的運行模式和問題思考[J].中國藥房,2015,26(31):4333-4335.

[23] 于紅,景浩.信息化技術用于醫院藥房管理效果分析[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2):212-214.

[24] 馮光富,溫慧敏,李儒杰,等.人工智能對醫院藥學的影響分析[J].中國藥房,2018,29(16):2167-2169.

[25] 汪小惠,賴瀟瀟,段曉紅,等.廣東省9家“三甲”醫院藥師對互聯網藥事服務認知情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藥房,2018,29(2):159-163.

[26] 陳設,段曉紅,賴瀟瀟,等.基于問卷調查探討藥事服務費的實施及互聯網藥事服務的前景[J].中國藥師,2017,20(5):887-910.

[27] 蔡穎蓮,林亞云,彭連共.某三甲中醫院門診中藥用藥698例咨詢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1A):1-2.

(收稿日期:2020-08-10 修回日期:2021-05-24)

(編輯:孫 冰)

猜你喜歡
問卷調查互聯網
職校學生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基于問卷調查的防護頭盔佩戴熱舒適性研究
城中村改造問題及對策研究
現代園藝(2016年17期)2016-10-17 07:04:29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眾傳播與受眾反饋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37:20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5:57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9:11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高校“院任選課” 情況調查及問題解析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9:08
大學生對慕課的了解和利用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7: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素人在线| 噜噜噜综合亚洲| 亚洲一区毛片|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精品欧美视频| 亚洲综合九九| 欧美一区国产|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69视频国产|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亚洲天堂网视频|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欧美色亚洲|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久草热视频在线| 成人在线综合|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91成人|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亚洲第一色网站|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在线中文字幕网|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国产综合网站| 成人亚洲国产|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国产门事件在线|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综合|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麻豆另类AV|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yxsp|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免费高清毛片| 久综合日韩|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制服丝袜一区| 香蕉色综合|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色香蕉影院|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