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摘要】習作講評主要通過“學生互評+教師點評+課堂講評”的環節進行。一篇作文經過多人反復打磨,強化了學生的優勢寫作能力,找出問題并予以解決。學生互評作文提升了分析、評估能力,強化了批判性思維的技能。教師點評為學生的自我校準提供方向和路徑,最終經過教師的課堂講評,學生在進行針對性反思,全面評估自己存在的問題,積極尋找解決途徑,在寫作中實戰操練,實現作文水平的提升。埃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表明,“小組討論、實際演練、教授給他人”的學習方式處于金字塔低端,學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我們的作文講評正是通過這三種學習方式落實。多種形式的作文評改實質是對作文多方面反思批判的過程。是教師、學習同伴、自身對思維過程和思維質量的反思,這種反思體現在批判性思維者能夠分析文章觀點證據的質量,考察推理的缺陷,進行綜合的分析評估等方面。
【關鍵詞】細化作文 校正誤區 評價改正
學生的寫作過程需要運用批判性思維不斷校正自己的思維路線,而寫作結束后需要與學習同伴和教師討論探究,糾正論證上的問題和漏洞,達成好論證。
(一)學生互評
學生互評作文既是向他人學習的過程,又是自我反思的良機。學習同伴的作文更能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欲望,進而通過反思指導自身作文。參照斯特拉·科特雷爾的《批判性思維訓練手冊》中評估批判性寫作的內容1,筆者總結出了一些評估角度,學生在互評作文時需要參照并填寫以下表格:
學生互評時需要對照表格中“方面”這一欄,這是評估議論文的一些基本要求,如果達到要求填“是”,在“評論”一欄中寫出相關要求在文中的體現;如果未達到要求填“否”,在“評論”一欄中寫出文中具體論證方面的漏洞,這樣注重論證效果的評價導向有助于學生在作文時注重思路的清晰與邏輯的嚴密。
(二)教師點評
王棟生認為,教師在評改學生作文,不必事無巨細,追求全面點評,只需要找到一兩個關鍵性的優缺點,點明學生下一步寫作的練習重點即可。教師點評旨在了解學生的作文情況,學生互評情況,見微知著,發現學生作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進而確立下一步的教學重難點。筆者認為作文評改應以學生互評為主體,教師點撥為主導。教師的任務是找到普遍性問題,針對學情,規劃下一步跟進訓練。
(三)課堂講評
學生在分析評估同伴作文、反思本人作文后,對已經掌握的知識能力得到強化,對疑點問題更加明了。孔子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指導是及時且必要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學生習作示范。印發優點突出具有示范作用的學生習作,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到可以學習借鑒之處,再由示范同學談創作感受。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創作信心,激發了創作熱情,身邊的榜樣又能激起學生的趕超欲望,發現目標的可及。其次,教師針對性訓練。集中解決學生作文中突出的一個問題,采用片段作文強化訓練或作文升格訓練。學生在收到各方反饋后展開針對性的改進訓練是批判性思維的強化環節。
在作文評改時需要注意一些學生作文中常見的思維誤區:
1.觀點絕對化。許多名言警句都是簡單歸納得出的結論,表述絕對化,不具有普遍性。如“細節決定成敗”,這個觀點強調做事情要注意細節,有一定的道理,適用于一些情況,但是“決定”二字的表述太過絕對,我們知道決定事物成敗的應該是主要矛盾,不能忽略主體而談細節,那樣就成了細枝末節。例如,鴻門宴中劉邦之所以能夠全身而退就是因為他沒有拘泥于細節,沒有完成了向項羽道謝這個禮節,所以細節不一定決定成敗。這就需要學生在論證的時候限定范圍,盡量排除意外。
2.單一因果。很多學生在進行觀點論證的時候忽略了原因的復雜性,將結果簡單歸因,尤其是一些心靈雞湯式的寫作,片面夸大某一原因,完全忽略其他因素。如學生習作片段: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是一個很注重時間的人,他通常將所有事情列出來,然后擬定一個時間表,讓自己在完成規定的事情后,仍可以“忙里偷閑”的干些其他事情。他總是認真的安排時間,并讓時間產生最大的價值,這才是他成為美國歷史上著名總統的緣由吧。
成功的因素很多,把羅斯福的成功僅歸結于他對時間對合理安排,很顯然是片面的。
3. 強加因果。有學生在論證觀點時沒有找到典型的有針對性的事實論據,因此生硬地強加因果。如:抵制誘惑,守住內心的平靜。李白因為無法抵制名利的誘惑,入朝做官,最終落得個賜金放還的下場。
李白被賜金放還這一結果的原因并非無法抵制誘惑,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他恃才傲物。
批判的原則是“有破有立”,學生的議論文需要在細致深入評改的基礎上發現思維問題,督促校正反思,重寫升格作文,使之能夠完善思維過程,避開思維誤區,提升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英]斯特拉·科特雷爾.批判性思維訓練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247
2.陳建英. 作文評改方式的思考[J]. 語文建設, 2003, 000(007):47-48.
3.許映峰. 思維細化提升寫作訓練有效性[J]. 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 2013(9):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