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乾勇
【摘要】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對每個科目的要求不斷提高,古詩詞鑒賞和背誦作為初中語文重要教學內容,它占據了語文教材很大篇幅。被選入初中語文教科書的古詩詞,無一不是經過時代巨浪的洗禮和淘汰,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文字美、韻律美是初中學生領略中國語言文字的一把鑰匙,幫助學生暢游中國古典詩歌的海洋,與詩人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引導學生領略古詩詞的意蘊和境界,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和鑒賞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模式
引言:古詩詞是漢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學價值對青少年三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目前,教師對于古詩詞的教學還不夠靈活,更拘泥于一字一句的具體含義,沒有把古詩詞內部蘊含的意境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繼續加強對詩句的品讀,讓學生沉浸古詩詞創造的意境,重點領悟作者創作時的思想感情和價值觀。
一、由象入境——古詩詞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不僅是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追求,更是全社會的普遍共識,古詩詞鑒賞教學,不只是一種智育,更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德育和美育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實現這樣的要求。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代流傳,少不了古詩詞的復興和創新。古詩詞中的教育意義有助于學生形成成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取向。初中語文課上進行的古詩詞教學,可以有效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初中生健康積極的精神,讓每一個孩子都活出八九點鐘的太陽。因此,由象入境的教學模式的創新,可以最大程度發揮古詩詞在德育和美育方面的作用,讓初中生完全領悟到文學的魅力,從而提高語文成績。
二、由象入境教學模式創新的具體策略分析
(一)品讀語言,讀懂古詩詞
先通過教師的簡單講解,使初中生了解一首詩詞的大致意思,是進行由象入境的基礎。由象入境,先要明白古詩詞的斷句和翻譯,才算是入了古詩詞的象,為下一步的入境做好了鋪墊。如果學生望文生義,對古詩詞境界的理解必然是漏洞百出、失之穿鑿。教師可以從語言風格、修辭、煉字等多方面入手,指引學生品讀詩歌語言。例如,在解讀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時,很多學生分不清標題里的“寄”的具體含義,教師要明確,該題目表達的是李白聽聞王昌齡貶到了龍標這個地方,寫了這首七言絕句并寄給了他,具有表達情感和托人傳送的意思。這樣學生才算是明白了這首詩的字詞含義。
(二)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詩歌情感是一首詩的核心和靈魂,也是作者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沒有情感單純描摹景物的詩歌不是完整的詩。作者進行創作前,已經有了豐富的感情和強烈的表達欲望,而是通過文字呈現出來。因此,教師需要指引學生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內在感情,讓學生能夠和作者因此共鳴,從而被作者創造的意境所打動、感染。例如,在講解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體會作者的惜別之情,讓學生結合現實和自身閱歷,談一下自己對離別這個文學母體的看法。當學生知曉秋云慘淡、瀚海闌干等景物描寫是烘托渲染作者的依依不舍后,分析作者哀愁和悲傷不安的心情,對感受古詩詞表達情感的委婉和精妙,慢慢把學生們引入岑參所營造的大雪紛飛的已經之中,讓學生們對雪花帶來的寒冷和無情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從而完全學懂這首千古名篇。
(三)把握意象,還原詩境
詩詞意象是詩歌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古詩詞都離不開意象,可以說,沒有意象的營造就沒有情感的抒發。作者為了抒發情感和營造意境選擇的景物,就是詩歌的意象。例如,在講解元代大作家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特色的意象組合與意境氛圍作為講解的重點。在這首短短的小令中,利用了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通過這些有悲有喜的意象,給斷腸人的痛苦孤獨做了鋪墊。前三句九種景物很容易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畫面,一只烏鴉在快要枯死的樹上打盹,一戶有山有水的美麗山莊,山莊里家人團聚其樂融融,呼嘯的西風,無情地吹著在古道上的行人…由于閱歷經驗和時代的發展,學生可能不太能體會斷腸人掙扎在天涯所受的煎熬,但通過上面三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學生也就理解這種悲涼惆悵的意境是如何通過言簡意賅的語言展開的,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中國古詩詞。
結束語:
由象入境的新型教學方式,就是通過一個一個學生容易理解的意象,把學生難以理解的思想感情和寫作動機解讀明白,在語文教育和古詩詞教學中出來尤為重要,不僅可以大幅提升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能力,還能培養其獨特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質。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程度,大膽創新,由象入境,由淺入深地加深學生對初中古詩詞的理解,為學生以后的高中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羅光羽. 品讀詩詞? 由象入境——淺談初中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模式的創新[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2):35-37.
[2]張積福. 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模式探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