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雪
【摘要】科學是在小學階段中十分重要的學科課程,能夠培養的科學探究才能,有助于培養科學奉獻精神,并且還能夠為小學生未來的讀書生涯打下良好的科學基礎。所以,教師必須注意科學課程的實施方法。科學研究探討的方法,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對科學現象的認識。同時,對科普知識的探討也能夠幫助學生更進一步地解答現實中的問題,使學校更加十分重視這門課程。因此本文將就科學探究方法在小學科學課程中的實際運用,進行深入探討研究。
【關鍵字】科學探索;小學科學;運用策略
一、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意義
科學探究在教育中和學習上可以反映出科學教育的先進性,這也是目前科學教育最明顯的特點,在小學科學的基礎教育中運用科學探究可以凸顯學生在學校科學教育中的主要地位,使學生成為教學主角,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的科學知識結構;科學探究教學模式重點是學生可以在科學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自己的探索,從而達到對科學技術的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教育有著許多特點,它的運用使學生的科學發展水平受到了重視,通過訓練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不但達到對科學技術的了解,更形成了學生的科學價值觀念。目前隨著國家新課標的改革,科學探究教育教學模式也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科學探究法在小學科技教育中的使用策略
(一)鼓勵學生天馬行空,讓學生學會質疑
在中國傳統的科學教育中,教師通常只把科學研究成果講授給學生,對實際知識過程的涉及則相對較少。而從科學實質上分析,科學教育應該是一門結果與過程、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的課程,也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所以,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可以天馬行空地思考科學問題,以盡情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并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索、去試驗,以便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因為他們的了解程度有限,在科學探索過程中難免存在各種疑問。基于此,教師一定要有耐性,在對學生提出不切實際的科學觀點時,首先要重視學生的思考和猜測,并在課程中逐步打破學生錯誤的思維,從而使學生真正地掌握科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時,教師可在課堂前先讓學生猜想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但學生的答案卻五花八門:吼產生的、自然形成的、撞擊形成的、碰撞形成的有些答案都已接近于真實答案了,教師這時再開展分組的實踐教學活動,由學生自己彈尺子、彈橡皮筋、敲擊瓶子等,引導學生思索聲音的起源,讓學生自己探索聲音產生時的特點。學生通過大量的實驗探究之后,特別是在把發聲的音叉快速置于水槽中后,很快就會樹立起“聲音是震動形成的”的認知。采用科學探究方式,來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從而增加了學生的體驗,能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整體印象,從而學以致用。
(二)改變教師教學模式
在新課改指導下,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是教師的引導者,同時又是組織者,所以,教師要承擔起活躍教學氛圍的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和學生形成良性的合作關系,同時又要利用彼此交往和互助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水珠從哪兒來》一顆中,教師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實驗的假設方法增強對學生們的認識。例如,拿著一只裝滿冰塊的小水杯同時向學生詢問:“大家覺得水杯上有哪些變化?”“有許多小水珠。”“大家想想怎么會產生這么多水珠呢?”“水珠是從杯子中滲出來的吧!”盡管教師認為這種回答是不恰當的,但也不必急著否定他們的回答,可采用實驗進行推證。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個答案作出假設,水杯外面的水珠從杯子內部滲漏出的這種說法能否成立呢?在實踐環節中,教師可向水杯內部投入紅色的水滴,同時在水面放置冰塊,接著再把前面的試驗過程加以復述,如果通過試驗,學生們就會看到水杯外部的水珠并不是紅色的,這也證實了水杯外部的水珠并不是從里面滲透的,接著教師即可給學生們指導出水蒸氣遇冷液化現象的有關知識內容。這種教學方法,將課堂教學中的疑問通過實驗得出合理回答,在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既生動又好玩,課堂教學效果自然而然得到了增強。
(三)開展豐富課外實踐活動
小學科學探究課程中還是存在著某些漏洞,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獲得提升,所以為了滿足新課改下所提出的新要求,教師還應當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提高自身動作操作能力。本身現代科學教學中所包含的教學內容也相當多,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較少,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發展速度,所以教師就必須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實驗教學活動,以啟發學生的探索欲。當然,教師也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夠確保班級中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進步。因此,在介紹有關知識點時,可以先給學生講述有關的具體內容,等學生們初步認識文章內容以后,就能夠利用預先預備好的實驗道具開展實際作業,進而對本章知識點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索和分析,而探究的過程可以使學生迅速地記憶本章重難點知識,從而充分發揮課外實驗活動的教育價值。
三、結語
科學教育在小學科技教育中的應用正在迅速發展階段,其起到的效應相當巨大,不但提高小朋友的科學知識掌握,而且提高他們的各方面素質發展,并對科學發展的產生間接的積極作用。科學探究在小學科技教育中的使用也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它的不成熟性,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受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采取的新方法的制約,所以,教師必須做好更細致的研究,以確保科學探究的成功使用,以及科學探究的有效性完整實現。
參考文獻:
[1]吳清頌.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方法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6):59.
[2]孟令紅 , 石新妹 . 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J]. 北京教育 學院學報 ( 自然科學版 ),2015,(12):125-126.
[3]王 長 志 . 科 學 探 究 在 小 學 科 學 教 學 中 的 運 用 [J]. 中 華 少 年 ,2017,(08):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