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華
【摘要】建設良好班級文化,更好地發揮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班級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不斷創新,著力建設好班級文化,充分發揮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班級文化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本文擬結合班級文化建設的工作實踐,對如何提升班級文化育人價值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突出環境建設重點,提升班級文化育人價值。
班級文化環境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班級物質文化環境和班級精神文化環境。班級文化環境建設要從實際出發,要在不妨礙正常的教學活動前提下,突出個性和特色。
1.充分發揮教室的載體作用,抓好班級物質文化環境建設。
每學期初,我都會結合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目標,發動學生精心布置教室環境,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讓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溫馨、舒適、優美,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熏陶作用。
(1)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在我們班,教室每一面墻壁都是學生“無聲的導師”。左右兩邊的墻上掛著名人名言和一些激勵性標語,如“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讓今天的自己勝過昨天的自己”等,源源不斷地向學生傳遞精神力量。開關上有“隨手關燈,舉手之勞”這樣溫馨的提示語;飲水機旁有“珍惜生命之水,關‘住’點點滴滴”的標語;圖書角旁邊有冰心的名言“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勞動角旁邊有“一屋掃不好,何以掃天下”這樣的話語……
教室后面的黑板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它更換方便,可操作性強,十分實用。同時,對黑板報的板面進行精心的設計,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每一期黑板報,我都提前指導學生確定好主題,設計好版面,然后向全班征稿。征稿活動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滿足了學生的創作欲望,同時在思想方面引導著學生。
(2)讓教室煥發生機。在班級儲物柜上面,同學們擺了一排綠色植物,讓整個教室顯得生機盎然。我把學生的課桌充分利用起來,引導學生自己設計一張小小的座右銘卡片,在上面寫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名言,貼于桌角,時時警示自己、激勵自己。
(3)讓教室四角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天地。圖書角有各種讀物,小圖書管理員定時對其歸類擺放,做好借閱登記,并完好保存,讓教室的文化色彩、書香氣息盡可能豐富。教室前后黑板兩側的展示臺也被充分利用起來,分成幾大板塊,比如我們班里較為常用的是“榮譽墻”“爭星欄”“佳作欣賞”“連心橋”“我們的風采”“成長的足跡”等模塊。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抓好班級精神文化環境建設。
在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中,班主任應把學生擺在主體的位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教育活動,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取班名,立班訓,定班歌,給學生以精神支柱。每接一個新班,我都讓學生出謀劃策,在學生當中征集班名、班訓,凝練班級文化表述語。
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逐漸形成良好班風。在班級文化創建過程中,在德育處統領的每月一主題德育活動開展的同時注重積極開展班級教育活動,以提升班級文化內涵。
二、突出制度建設重點,提升班級文化育人價值
制度是一種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價值導向作用。班級中的制度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文化資源,是為孩子們的個性成長創造一種特有的文化環境。
1.結合班級實際,制定班規班紀。
在建設班級文化制度方面,首先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讓他們認識到制定各種規范的目的不是要管住他們,而是要保證班級所有同學的利益一一秩序、公平、好習慣、高效率。其次是體現民主。在制定班規前,先組織全班學生學習校規校紀,并引導學生分析本班實際情況,找出班級的特點、長處和不足之處,讓學生盡情討論,充分發揚民主,制定出符合班級實際、體現班級個性特色的班規班紀,為全班學生提供符合班級群體利益,自覺約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2.嚴格執行制度,用制度指引行動。
班規班紀一旦制定,我會嚴格要求學生落實,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營造一個人人遵守規則的氛圍。班里實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互相督促檢查落實,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經過一段時間嚴格的訓練,學生的行為越來越規范,良好的班風、學風逐漸形成。我還會提醒班干部工作不要松懈,班級制度的執行一定要長期堅持,注重落實;否則,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三、突出關系建設重點,提升班級文化育人價值
班級文化關系建設,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內容,因為一個師生、生生關系和諧的班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班級,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1.建立良好師生關系,促進班級和諧發展。
(1)做一個欣賞者。無論是誰,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處于成長中的小學生更是如此,總想得到父母、同學,尤其是老師的贊賞。不管是什么樣的學生,只要細心一些,我們會驚喜地發現學生身上有著許多被湮沒在問題與缺點中的“閃光點”。這些就是值得我們去欣賞的。如果我們這樣做,就可能獲得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對學生產生新的認識,從而使自己帶著積極的情感去面對學生,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關愛學生,架起一條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梁。
(2)做一個公正者。教師對全體學生的愛,應該是一種公正的愛,對誰也不偏袒。平時,學生之間難免有“是非之爭”,尤其是在“后進生”與“優生”之間產生矛盾時,公正顯得格外重要。此時,教師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以理智要求自己做到公正,“是者是之”“非者非之”,不偏心,不歧視,不搞“順我者獎,逆我者罰”,對全體同學一視同仁。這樣,師生之間的關系就會變得和諧融洽,教師也能夠得到學生的尊重與敬仰。
(3)做一個“孩子王”。老師和學生,應是平等、尊重、信任的朋友關系。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認真完成好教學任務,還應善于和學生打交道,走入學生的世界,做一個“孩子王”。
2.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促進班級健康發展。
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去邪扶正,大力表彰先進,以弘揚正氣;嚴肅批評不良行為,堅決制止歪風邪氣的滋生和蔓延,讓自己的班級成為“正能量”的存儲地,讓班級的每名同學都成為“正能量”的傳播者,促進班級的健康成長。
建設良好班級文化,以文育人。讓我們努力去探索新方法,更好地發揮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班級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