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玲,安利利
(北京師范大學 a.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b.藝術與傳媒學院,北京 100875)
文化符號是一種高度濃縮的價值、觀念傳播載體,它在傳播信息方面有效、便捷、易于辨認、認同度高,是文化傳承、傳播的高效工具。富有代表性的城市文化符號,能夠很好地將一個城市推銷給世界,如大本鐘之于倫敦,埃菲爾鐵塔之于巴黎,大歌劇院之于悉尼等等。在打造世界城市的大背景下,北京的城市形象具有著很高的傳播價值與傳播意義,北京迫切需要挖掘與打造大量能夠代表自身價值觀念的文化符號,才能在國際性的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更加有效地將自身的文化觀念傳播出去,進而形成具有國際性、世界性的文化軟實力與影響力。
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了北京“四個中心”定位,并在此后的副中心建設、非首都功能疏解等一系列戰略規劃中凸顯了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定位,這也使得建構北京文化符號的任務變得更加迫切。
符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匯。那么,符號到底是什么?我們應當怎么清晰地描述符號這一概念?學術界早就有了一門至今仍可稱之為“顯學”的學科,即符號學。對于符號本身,已經有了汗牛充棟的解釋和研究。目前對于符號這一概念最早、最權威也是最為普遍接受的一個定義,是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做出的。
根據索緒爾的解釋,符號可分為“能指”和“所指”兩個部分。索緒爾是從符號最重要的一部分——語言的角度出發解釋符號概念的[1]。在他看來,符號的“能指”體現為“音象—形象”,指的是我們發出的聲音及其所對應的字詞的形象,“所指”則指的是形象所代表的意義。舉例來說,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出來的“樹”,可以視為一個能指,而它所代表的意義是“各種各樣的木本植物”,這就構成了這一符號的所指,二者則共同構成了“樹”這一符號。由此引申,在人類的自然語言之外,我們也可以發現各種各樣的符號,符號的概念可以擴大到整個人類文化世界之中。
德國哲學家卡西爾進一步將人解釋為“符號的動物”,符號是與整個人類世界相關的[2]。在卡西爾看來,通過符號,人類得以區別于動物,構造了一個文化性的世界。由此可以說,符號、文化、人類世界是同一層級的現象,符號構成了文化,文化則構建了人類世界。
符號是文化性的。對于文化符號來說,它仍然可以分為“能指”和“所指”兩個方面。就“能指”來說,它指的是各種文化人物、事物、現象、事件、活動甚至高度濃縮的精神、觀念等,而“所指”則指的是它們構成的意義。總的來說,符號或者文化符號,是一種高度濃縮的價值、觀念傳播載體,它在傳播信息方面有效、便捷、易于辨認、認同度高,是文化傳承、傳播的高效工具。我們日常理解與實際操作的符號往往有“代表性”的含義,因此,毋寧這樣來理解文化符號或許更有實際意義:文化符號,其實就是那種更有代表性的文化,或者說是文化的代表性部分。
具體到北京文化符號,首先應當強調的是這一文化符號的“北京性”,即它的獨特的北京文化特征。這種符號應該是北京獨有的,能夠代表北京特色、特點和特征的,能夠區別于國內外其他城市的,必須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北京特點。
所謂北京文化符號,其內涵是指能夠體現并傳播北京的文化精神、形象和價值觀念的那些“能指”和“所指”組成的結構系統。因此,要弄明白北京文化符號,首先要搞清楚北京的文化精神、形象和價值觀念是什么。2020年,中共北京市委發布了《中共北京市委關于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將首都文化凝練為古都文化、紅色文化、創新文化以及京味文化四個方向。北京有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古都文化源遠流長,影響至今;北京是紅色文化最重要的發源地,紅色基因、紅色文化很早就生根、發芽,不斷發展;自近代開始,北京逐漸形成特色鮮明的市井民俗文化,京腔京味的文化構成與海派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色;同時,創新包容也是北京鮮明的文化特點,是城市不斷前行的動力。
北京文化符號的外延則是指這些符號具體表現為哪些文化現象、事物、人物、活動等等。2018年3月20日—28日期間,筆者就“心目中的北京文化符號”在新浪微博上實施線上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數據6207份,人口結構特點分布較為均衡。最終將有效的64個文化符號歸類為七大因子,分別為北京民間傳統、北京問題、政治象征、北京名勝、傳統藝術、現代建筑和當代藝術區等。各因子及內部排序情況詳見表1。

表1 北京文化符號因子分析
分類中的文化事物和現象等大致代表了當下人們對于北京文化符號的感性印象,而據此作出的理性分析和歸類,既是現實基礎上的一種“既成事實”,也是進一步規劃和打造北京文化符號的參照和參考。它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了北京文化的價值表征,同時也折射出文化符號建構的理想偏差。
首先,當下北京文化符號的七大類,互有交叉地分布于傳統和當代、首都和北京城構成的一縱一橫的坐標系中。在這個坐標系里,政治文化是一個貫穿古今的居于核心地位的符號系統,但政治符號并不能作為一種通用的語言打破文化的屏障和文明的沖突。
其次,在媒介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們對文化的認知已經不再局限于主流媒體的設置中。信息自我選擇的結果對城市精神與文化價值的傳播不再盡是正面的,還有霧霾、堵車等一系列負面印象。因此,如果要凸顯“北京性”,則要立足“傳統”,發展“當代”,從而凸顯“北京城”。如何化負為正并找到跨越文化障礙的通用符號表達,是應當著重考慮的。
要打造北京文化符號,北京首先要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城市定位。即北京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城市,想要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展現出一個怎樣的面貌。在這個定位之下,通盤考慮、統籌規劃北京的文化符號,讓它們向所有人宣揚、展示、傳遞一個共同的文化形象,也許是最為理想的狀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法國從較強的大國降格為比較弱的大國,但法國通過動用其藝術尤其是語言在國際體系中贏得了一個新的位置。法國被認為是“文化國家”[3],其主要方式是積極打造并在海外投射包括風尚、生活方式、烹飪和時裝以及美術/文學/思想成就等為代表的法蘭西文明。長期的文化推廣和文化建設的導向,使得“全球各地的大多數人傾向認為,法國是文化精致、有修養的國家”(1)見于文化外交研究所(ICD)網站:www.culturaldiplomacy.org.,人們一說到巴黎,頭腦中第一個蹦出來的詞匯往往就是“浪漫”,這不能不說跟其定位清晰而明確有著極大的關系。
有了清晰而明確的定位之后,就要著手樹立文化價值觀念。沒有價值觀念,一切的“符號”都只能是空殼。文化價值觀念的樹立是一個全國性的工程,但北京在此仍然有它的獨特性和可發揮的空間,那就是北京特有的北京文化精神。
除此之外,北京文化符號的建構,從橫向層面來說,有賴于傳播媒介的大力宣傳和傳播,以及相關的文化制度的支持。在這方面,北京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有著全國最為發達的文化傳媒系統,尤其以電影系統優勢最為明顯,另外,廣播電視、紙質媒體同樣極其發達。它們在建構北京文化符號方面,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分工并不是絕對的。文化傳媒、文化制度甚至高度濃縮化的文化價值,本身都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比如說,好萊塢作為一個文化傳媒系統,是洛杉磯也是美國的標志性文化符號,它所創作的那些文化符號,如超人、蝙蝠俠、蜘蛛俠等,儼然也成了美國的代表和象征;好萊塢所傳遞的價值觀念,如自由、個人價值等,同樣也是美國精神的核心內核。所以說,這是一個十分復雜、互相交叉的文化系統。而最為根本的就是文化價值觀念,這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靈魂,沒有它,所有的文化符號都是蒼白的,其傳播也就變得沒有意義。
文化符號作為可被感知的指涉、表征和信息的外在形式,在媒介迭代與城市發展中其形態與意義也發生著變化,對城市形象、文化消費甚至國際認知產生影響。英國學者特倫斯·霍克斯說:“任何事物只要它獨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聯系,而且可以被‘解釋’,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號。”[4]城市文化符號作為指代城市和表述社會關系的信息載體,既可以在形式上獨立存在,也可以作為意義解釋的介質進行意義的互動和交流,以實現信息的傳播。
城市文化符號是城市文化內核及城市形象風貌的代表性元素,建構北京文化符號可以讓城市形象的傳播可視化、多元化、親民化。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構建和傳播其“城市形象”是首都發展的必要組成部分。在新媒體的傳播格局中,文化符號還可以對城市形象、社會文化進行分析與整合。北京文化符號應在媒介的迭代中運用數字社交平臺等轉變城市故事表達的方式,以大眾化、鮮活的姿態向大眾傳播。數字社交平臺讓城市形象的傳播呈現出個人化、多元化的特性,實時交互、共同參與、共同分享的社交屬性滲透到文化符號的信息傳播中,城市文化的語態呈現出多樣性和互動性,數字社交平臺與城市文化符號共同構建起新的城市文化傳播格局。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形式賦予民眾表達和建構北京文化符號的路徑,讓民眾成為城市文化的分享者、傳播者,文化符號被立體化、視覺化、形象化地轉化為城市傳播的元素,并打破傳統媒體的內容場景、傳播方式和地域限制,整合多元化主題、多語態內容撒播的現狀,向外界呈現具有直觀、立體、真實的北京城市形象。傳播者通過具有正面效應的文化符號引導用戶創作及閱讀,激活北京歷史文化資源,表達城市文化形象的個性化及多元性,提升北京在國內外的活力和影響力。
城市的直觀感知往往來源于城市文化形態、文化遺跡等感性認知,部分文化符號作為情感紐帶具有低語境的敘事方式和時代審美特征,它們一方面吸收新的社會關系并激發公眾個體化的創作熱情和媒介表達,另一方面把這種媒介表達以直觀的符號方式呈現出來,對人們在城市的歸屬感、身份認同及文化認同產生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傳承城市文化、凝聚文化共識和維持社會穩定的作用。城市文化符號讓具有“地標性”的文化符號成為“網紅”,讓文化符號以動態方式全要素、垂直化呈現傳播的功能。北京的文化在符號化過程中“建構”著城市的精神和形象,公眾通過北京文化符號去理解其城市內涵并形成文化共識和文化認同。城市文化符號既是傳達城市價值的文化工程,也是對城市公共文化、公共環境、公共秩序等凝聚的公共價值訴求。通過北京文化符號對北京城市形象的傳播進行指數化的歸納分析,可以理性地看待城市形象的現狀及效果。因此,在補齊北京文化傳播短板方面,要善于運用文化符號讓首都的形象更加鮮活、更具特色,通過建立城市文化符號的新媒體傳播議程,提升首都形象和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