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軍,代 客
(長春大學 招生辦公室,長春 130022)
我國殘障人高等教育領域的發展源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30余年的發展,殘障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試主要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參加高等特殊院校的單考單招[1],這也是我國目前殘障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另一種是通過參加全國普通高考進入高等院校。上述兩種方式都是通過標準化試卷考試入學,內容主要考察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的能力,這種招生考試方式對特殊教育單獨培養的學生具有適應性。
自2016年開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在全國選擇6所高校開展殘障學生高等融合教育試點工作,希望通過試點工作為高校開展殘障學生融合教育提供經驗,融合教育的招生考試工作進入施行階段。之前標準化試卷的文化基礎知識能力測試對于殘障生接受融合教育來說,不能完全衡量殘障學生進行完全融合教育(即殘障學生與普通學生一起學習和生活)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和素質,以及與普通學生一起學習和生活的自我認識、人際溝通等方面的能力,一旦殘障學生沒有能力融入環境之中,那就存在著教學質量低、殘障生不自覺地被邊緣化,甚至被迫回歸特殊教育等問題[2]。因此,制定特殊學生進行融合教育的科學、公平的招生考試方式就極為重要,這對我國殘障人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推進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招收聽障生主要是特殊高等院校或特殊教育學院和普通院校聽障學生招生考試的格局模式。聽障生高等融合教育逐漸發展,但是融合教育自2016年開展以來,還處于試點階段,沒有形成對殘障人接受高等融合教育標準的規定和可供具體操作的實施方案,接受聽障生融合教育的高等院校均選用單考單招的方式招收聽障學生。在招生考試方式上,主要是由接收聽障生的高等院校自主制定考試方式,聽障生所選擇的院校和專業不同,所要求的考試科目也有所不同。以某校招收聽障類學生為例,根據聽障生選擇非高等特殊教育專業、完全融合教育專業類別、專業的不同,所考試科目均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同樣,作為完全融合教育專業的工商管理、舞蹈表演專業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工商管理要求聽障生有一定的聽說能力,而舞蹈表演與非完全融合教育專業要求相似,更加看重聽障生的專業能力。

表1 東北某大學招收聽障類學生統計表
聽障生融合教育中,衡量學生掌握知識水平情況僅僅只是其中一個指標,聽障生存在的聽力障礙能否在融合教育課堂中與健聽生學習、溝通,更是高校培養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3]。因此,在融合教育中應該采用更加靈活的評價體制,既能體現出聽障生知識掌握的水平,又能反映出其能夠融入課堂以及從事專業的能力。文章提出一種“綜合素質能力評價+知識類學科評價+專業適應能力評價”的聽障生高等融合教育招生綜合評價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聽障生高等融合教育招生綜合評價體系
融合教育學生需要進入正常班級學習,要求能與普通學生共同上課、進行交流,因此,需要具備“物理性”融合和“社會性”融合能力,才能適應真正的融合教育[4]。其中,“物理性融合”主要針對的是聽障生能否融入融合教育環境之中的能力,如認知能力、情緒能力等,通過該種形式的評價,衡量聽障生自身融入環境中的能力,為聽障生融合教育搭建無障礙環境奠定基礎;“社會性融合”主要針對的是聽障生能否融入融合教育環境之中的狀態,如行為模式、人際關系等,通過該種形式的評價,衡量聽障生能夠與健聽生學習、生活的能力,為聽障生融合教育中院校搭建無障礙環境作鋪墊。融合教育對于聽障生來說是即將邁進嶄新的環境中,是未來邁入社會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高等融合教育招生考試是聽障生突破層層障礙的門檻,因此,高等融合教育招生考試的評價指標,是力圖保障聽障生不被邊緣化的重要指標,是保障聽障生在融合教育中能夠平等參與學習和生活的基石[3]。
知識類學科評價主要是命題考試,命題是決定一場考試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的最為重要的環節,因此命題尤為重要,只有擁有高質量的試題,考試才能有權威的可信度和效度。知識類評價一般包括語文、數學、英語三門科目的考查,知識類命題需要強大的學科教學研究成果支撐,要綜合考慮到聽障生生源地不同、高中階段參加教學模式不同、個人掌握知識水平能力不同,再反復論證和推敲試題,從而有梯度、多層次、高指標地篩選考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借鑒普通高考招生經驗,針對我國殘障考生特點及考試的具體情況開展融合教育招生考試體系研究。近年來,我國部分高校聯合開展的 “融合”招生考試結構,制定校際聯合考試、統一考試大綱、同時段招錄的招生模式,也是將知識類學科評價進行統一化的發展趨勢,為日后拓寬聽障生專業選擇、個性化培養作鋪墊。
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學生還需要具備“課程融合”的能力。“課程融合”主要針對的是聽障生專業技能,衡量聽障生專業水平能力是否適合專業發展能力。而聽障生融合教育學習障礙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對語言的接受和表達的障礙,閱讀障礙,是否具有接受專業知識的基本能力。根據專業特點進行專業課的考核,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考察,確保考試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如工商管理專業融合教育學生,培養目標是能夠在各級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需要招收具備一定聽說能力的聽障考生,聽說能力測試考查是在一定標準的語速下,考生獲取語言信息的能力和聽說能力。
聽力測試題庫由若干名國家級普通話甲等測試員出題組成,每人提供若干段固定字數要求和固定語速的語音視頻,發音為標準普通話,內容與日常生活相關,以錄音員提供的語音視頻組成能力測試聽寫題庫。聽力重點考查考生在融合教育課堂學習中對教師授課內容的接受程度以及與周圍人群的交流溝通能力。朗讀題庫,由專業教師提供若干段內容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短文構成能力測試朗讀題庫,每段短文字數、字體、字號均相同。重點考查考生的語音錯誤(聲、韻、調錯誤,變調錯誤,輕聲、兒化錯誤,錯、漏)、聲韻調系統性缺陷、語調偏誤、朗讀流暢程度、表達清晰程度等。
選拔遵章守紀、責任心強、身體健康,具有省級(含省級)以上普通話水平測試員資質的專家構成專家信息庫,每次考試前在專家庫中抽取幾位專家構成評委組。
聽寫與朗讀滿分均為100分,評委組的每位成員根據評分規則對每位考生給出相應的分數。按照與文化課的比例計入考生的總成績。
依據以上考核方式對已經錄取的聽障融合教育學生就讀期間的跟蹤觀察,了解他們與普通學生一起學習和生活的障礙,從校園環境融合、人際交往能力的融合及課程學習適應度(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以及對融合教育的感受及需求等四個大方向的問題進行詳細調查。如表2所示。

表2 聽障生融合教育調查問卷
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2(a)聽障生對學校整體校園及無障礙便利設施的滿意程度、對學校各項活動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來看,校園融合度情況較好;圖2(b)聽障學生對融合教育課堂各類課程學習適應度的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同學可以適應融合教育的課堂學習。從圖2(c)進行融合教育的聽障生與融合教育專業中健聽同學以及與任課教師的溝通交流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高等融合教育聽障生與融合教育專業中健聽同學可以進行交流。由此可見,雖然仍然存在個別同學學習困難的情況,但是由這種考試方式下選拔的聽障融合教育學生大多能較好地適應融合教育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圖a 聽障生校園環境融合度
現階段,我國衡量殘障生高等特殊教育招生考試主要是通過標準化試卷考查學生文化基礎知識能力,通過對高等特殊教育和高等融合教育的對比分析,根據融合教育的特點,研究適合于聽障生高等融合教育的招生考試評價體系,從綜合素質能力評價、知識類學科評價、專業能力測試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并以某校工商管理專業聽障生融合教育為例,在原有知識能力評價的基礎上著重討論了專業能力測試的招生考試方式。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這種考試方式選拔的學生大部分具有較好的校園融合度和專業適應度,為他們以后就業融入社會打下很好的基礎。在我國,融合教育剛剛起步,因此,高等融合教育招生考試評價體系也將會進行長期的探索,并不斷完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