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李中科 孫紹永 劉麗東
摘要: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2020年開展全省漁情信息采集工作,在8個縣區的27個采集點開展漁情信息采集。采集模式涵蓋了淡水池塘、海水池塘、扇貝吊籠養殖三個模式,采集面積2 286.2 hm2,采集品種包括大宗淡水魚、鮭鱒、蝦類、蟹類、貝類、其他類等6大類12個品種。每月定期采集各生產單位的投苗情況、出塘情況、水產品價格、生產投入、病害損失等生產信息,通過對全年采集信息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出全省2020年度養殖生產的趨勢: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市場需求明顯減弱,采集點養殖生產形勢穩中有降,出塘量、收入減少,投苗生產減緩,多數水產品價格下行,養殖效益有所下滑,并根據采集信息對2021年漁業生產進行預測。
關鍵詞:養殖漁情;采集;分析;河北省;2020年
2020年,按照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關于養殖漁情監測任務的部署及要求,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繼續承擔實施了養殖漁情監測工作,通過對27個采集點的數據采集,并結合全省水產養殖生產實際,對全省養殖情況進行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采集點基本情況
2020年,河北省漁情監測點共計27個,分布在唐山、滄州、秦皇島、保定4個地市的8個縣(樂亭、曹妃甸、豐南、玉田、黃驊、昌黎、淶源、阜平)。采集點的養殖模式為淡水池塘養殖、海水池塘養殖和扇貝吊籠養殖三種。
全省漁情采集總面積2 286.2 hm2,占全省同類型海淡水養殖面積的2.34%,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淡水池塘采集點面積277.4 hm2,占全省淡水池塘面積的1.27%,增加1.37%;海水池塘采集點面積475.5 hm2,占全省同類型面積的1.89%,持平;淺海吊籠養殖采集點面積1 533.3 hm2,占全省同類型面積的3.0%,持平。
采集品種12個,淡水品種8個:草魚、鰱、鳙、鯉、鯽、鮭鱒、南美白對蝦(淡水)、中華鱉。海水品種4個:梭子蟹、海灣扇貝、南美白對蝦(海水)、海參。
2 2020年全省養殖漁情總體情況
2.1出塘量、收入整體減少
全省采集點出塘水產品總量12 280.92 t,出塘總收入10 358.23萬元,同比分別減少18.78%、22.88%。
2.1.1各采集縣出塘量、收入變化不同
豐南區采集點上年底沒有存塘,2020年養殖的大宗淡水魚還未出塘,僅有南美對蝦出塘,使得出塘量減幅較大;玉田、淶源、阜平三縣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冷水魚、中華鱉市場低迷,出塘量均少于上年,玉田縣養殖的大部分大宗淡水魚要等來年春天出塘,2020年出塘量同比減少。
黃驊、昌黎、樂亭、曹妃甸采集點出塘量多于上年。其中,黃驊海水南美白對蝦產量增加,而且新增海參出塘,出塘量、收入均增加;樂亭縣扇貝出塘量減少2.4%,但收入上漲8.12%,主要因扇貝規格較大,價格上漲,海參出塘量增加59.92%;昌黎縣扇貝產量增幅較大(增23.92%),是因上年有臺風,造成較大損失,而2020年沒有災害性天氣,扇貝產量相對增加。海參出塘量增幅達到800%,收入也隨之增加。樂亭、昌黎縣海參多是2019年投苗,2020年是海參出塘旺季,產量、收入均大幅增加;曹妃甸區大宗淡水魚產量同比增加(177.75%),南美白對蝦(淡水)因病害損失較多(共計損失24.52 t,同比增加253.8%,經濟損失75.4萬元,同比增加322.4%),造成減產(同比減少37.01%),但出塘總量呈增加態勢。各縣出塘量見表1。
2.1.2各采集品種出塘量、收入變化各異
采集點共出塘魚、蝦、貝、鱉、海參5大類,總出塘量減少,收入下降。其中:
大宗淡水魚類出塘1 033.27 t、收入900.23萬元,同比分別減少80.64%、80.37%,出塘集中在曹妃甸、玉田縣兩縣區。分品種:草魚、鰱、鳙、鯉、鯽出塘量同比分別-4.92%、-86.07%、-90.86%、-80.18%、-95.74%,收入同比分別-4.76%、-87.02%、-91.47%、-79.87%、-96.08%。曹妃甸區大宗淡水魚出塘量增加177.75%。但因豐南區上年底沒有存塘,2020年養殖的淡水魚還未出塘;玉田縣大宗淡水魚出塘量較上年減少29.36%,拉低了總出塘量。
鮭鱒出塘69.47 t、收入138.82萬元,同比分別減少41.24%、60.19%,是淶源、阜平縣兩縣出塘。其中,淶源、阜平出塘量分別減少37.72%、45.89%;收入分別減少57.84%、63.72%。
南美白對蝦(淡水)出塘314.15 t,收入1 012.96萬元,同比分別減少33.56%、50.5%,主要是豐南、曹妃甸區出塘(出塘量分別減少25%、37.01%,收入分別減少46%、52.7%)。
南美白對蝦(海水)出塘279.98 t,同比增加1.66%,收入1 388.34萬元,同比減少4.3%,主要是黃驊、豐南出塘(黃驊出塘量增加8.31%,豐南出塘量減少10%)。
海參出塘205.64 t、收入3 267.06萬元,同比分別增加77.76%、70.86%,集中于昌黎、樂亭、黃驊三縣區,出塘量較上年大幅增加(2018、2019年投的苗大部分都已達到出池標準,出塘量還含有部分大規格的苗種)。其中,昌黎、樂亭縣海參出塘量分別增加800%、59.92%,黃驊上年沒有海參出塘。
中華鱉出塘47.18 t、收入180.59萬元,同比分別減少37.79%、48.13%,主要為阜平縣出塘(同比減少36.99%),玉田有少量出塘(同比減少63.13%)。
海灣扇貝出塘10 331.25 t,收入3 470.25萬元,同比分別增加18.41%、26.7%。昌黎、樂亭兩縣出塘。昌黎縣出塘量、收入同比分別增加23.92%、31.9%;樂亭縣出塘量同比減少2.4%,收入同比增加8.12%。因去年受臺風影響,昌黎縣扇貝損失較多,今年沒有臺風等惡劣天氣,出塘量相對增加;樂亭縣扇貝苗投放減少37.5%,出塘量減少,但扇貝規格好于去年,價格上漲,收入反而增加。
整體看,上年底存塘量相對較少,又因2020年春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銷售和運輸不暢,市場需求較低迷,上半年多數水產品壓塘。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市場需求逐步恢復,水產品出塘逐漸增加,但出塘總量較上年下降,多數品種出塘量均少于上年,海參、扇貝養殖受肺炎疫情影響較小,出塘量、收入增加。各品種出塘量、出塘收入變化見圖1、圖2。
2.2出塘水產品價格普遍下降
采集品種共11個,其中8個品種價格同比下跌,跌幅在3.88%~32.27%;3個品種價格上漲,漲幅在0.2%~7.01%。
同比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需求不旺,主要監測品種鰱、鳙、鯽、鮭鱒、中華鱉價格均下降,南美白對蝦(淡水)品質也差,規格較小,價格也隨之下跌 ,南美白對蝦(海水)、海參價格也小幅下調;僅海灣扇貝、草魚、鯉魚價格稍漲。
環比看,2020年12月份,鮭鱒出塘價環比跌0.11%;中華鱉出塘價環比漲12.88%;其他品種沒有出塘。各品種價格情況見表2、表3。各品種價格走勢見圖3、圖4。
根據漁情監測,大宗淡水魚3—5月份集中出塘,價格逐月上漲,到5月份達到最高,下半年多數品種價格較5月份均有所回落,只是7月、10月份有出塘。其中,鯉魚7月份出塘價格達到全年最高值(10.8元/kg)。大宗淡水魚均價較去年整體微漲1.4%;鮭鱒價一直低位運行;中華鱉價波動較平緩,7月份價格超高,是因出塘大規格成鱉,價格達到93.57元/kg;南美白對蝦(淡水)9、10月出塘,價格逐月增加;南美白對蝦(海水)1、4月出塘是小棚養殖的存塘蝦,價格較好。其中,1月份是在肺炎疫情發生前出塘,價格較理想(71.02元/kg),4月份價格有所回落(56元/kg)。7—10月出塘的是2020年養殖的對蝦,雖然價格逐月上漲,但價格整體較上年下滑;海參10、11月價格較4、5月出塘的高,顯示海參市場繼續回暖;海灣扇貝因規格較大,價格較上年好。整體看,受肺炎疫情影響,多數水產品價格下滑,下半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水產品市場需求在不斷恢復中。
2.3生產投入同比減少
采集點生產投入共計9 702.42萬元,同比減少12.0%。主要投入是:苗種費1 912.31萬元、人力投入1 892.58萬元、固定資產折舊1 084.71萬元、燃料費217.87萬元、其他149.8萬元,同比分別減少38.25%、8.44%、0.8%、45.21%、39.1%;飼料費2 566.78萬元、塘租費1 286.18萬元、電費354.46萬元、防疫費144.89萬元、水費72.83萬元,同比分別增加5.26%、1.70%、28.2%、25.54%、141.02%;保險20萬元,上年沒發生。生產投入占比見圖5。
2020年投入少于上年同期,主要是苗種費、人力投入、燃料費少于上年。生產投入主要決定因素是飼料費、苗種費、人力投入、固定資產折舊、塘租。見圖6。
從投入數據看,采集點飼料投放以配合飼料為主。配合飼料費用占總飼料費98.3%(較上年提高3.4%),原料性飼料費占0.1%(較上年減少3.2%)、其他類飼料費用占1.6%(較上年低0.2%)。顯示,絕大多數養殖戶使用配合飼料。燃料中柴油費用占總燃料費的97.6%(較上年低0.5%),其他類燃料費用占總量的2.4%(較上年同期增加0.5%)。生產中多數使用柴油燃料。
從主要投入占比變動可看出,2020年飼料費占比較上年提高4.26%,租金占比提高1.74%,固定資產折舊占比增加0.22%,人力投入占比提高0.69%,苗種費占比下降8.09%。顯示養殖生產中飼料費投入增加,苗種投入有所減少。
2.4投苗量整體減少
采集點苗種費總計1 912.31萬元,同比上年減少38.25%,顯示投苗生產有較大收縮。其中,大宗淡水魚投種304.92 t,同比減少27.45%,投苗1 000萬尾,同比增加397%;鮭鱒投種401 kg,同比減少84.12%,投苗107.5萬尾,同比增加465%;南美白對蝦投苗15 520萬尾,同比增加14.28%。其中,淡水南美白對蝦投苗8 520萬尾,同比增加2.65%,海水南美白對蝦投苗7 000萬尾,同比增加32.55%。因前期有死苗的,6、7月份有部分補苗,11月小棚養蝦投放第二茬苗(海水蝦苗);中華鱉投苗129 436只,同比減少29.7%,采集點還收購較大鱉種5 015 kg(半斤以上),上年沒投;海灣扇貝投苗44 000萬粒,同比減少6.54%;海參投苗2 971萬頭,同比減少43.23%,投海參種1 500 kg,上年沒投參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省采集點整體投苗量較上年減少,而且投苗生產較往年有所延后,一直延續到6月份。
2.5采集點病災害損失相對減少
采集點因病害、災害造成數量損失197.66 t,同比減少65.9%,經濟損失251.35萬元,同比減少64.89%。
主要是:鯉魚發生浮腫病造成較大損失(鯉、鰱數量損失162.7 t,經濟損失137.87萬元,同比分別增加781%、644%);鮭鱒因不能自然產卵和病害造成損失(數量損失6.37 t,經濟損失24.09萬元,上年沒發病);淡水南美白對蝦因纖毛蟲病、偷死病、爛鰓病、缺氧等造成較大損失(數量損失24.52 t,同比增加253.8%,經濟損失75.4萬元,同比增加322.4%);中華鱉因缺氧、穿孔病等病害造成損失(數量損失4.07 t,經濟損失13.98萬元,同比增加1 302%、862%)。
同比上年病害、災害整體損失減少,主要是因上年8、9月份臺風造成扇貝較大損失,2020年主要是由病害引起的損失。
2.6生產效益整體下調
采集點總投入9 702.42萬元,總收入10 358.23萬元,投入產出比1∶1.07 。每公頃效益 0.286 9萬元,較2019年(1.073萬元)下降73.26%。各養殖模式效益情況見表4。
按養殖模式分析,海水池塘、吊籠養殖效益雖呈盈利,但因淡水池塘養殖虧損較重,拉低了整體效益。
淡水池塘養殖虧損主要是因存塘因素。據漁情監測數據,2020年底全省采集點存塘量達到3 214.28 t,較2019年底增加149%(上年存塘量1 287.54 t),主要是大宗淡水魚、鮭鱒、中華鱉。淡水池塘采集點大部分大宗淡水魚存塘,要等來年1—3月份出售,鮭鱒、中華鱉受疫情影響,市場較低迷,出塘量減少,目前也只能壓塘等待有利時機再出售。南美白對蝦(淡水)當年出清,投入產出比1∶0.95,每公頃效益-0.334 2萬元,同比上年效益下降93.28%。因此淡水池塘養殖整體效益較大幅度下滑。
吊籠養殖海灣扇貝收益很好。因2020年河北省養殖海域沒有惡劣天氣(臺風、赤潮等),海灣扇貝長勢較好,規格較大,價格利好,使得總收入增加,效益較上年上漲264%(上年效益2 750元/hm2)。
海水池塘養殖效益較好。海參和南美白對蝦(海水)效益均顯示利好。其中,海參投入2 308.72萬元,收入3 267.06萬元,投入產出比1∶1.42,每公頃效益4.637 1萬元,同比上漲151%。2018年因高溫海參損失較大,2019年采集點多投苗生產(當年沒有較多產量),2020年成參出塘量顯著增加,收入隨之上漲,效益凸顯;南美白對蝦(海水)投入1 059.93萬元,收入1 388.34萬元,投入產出比1∶1.31,每公頃效益1.252 8萬元,同比上年下降34.7%。
綜上所述,2020年,河北省水產養殖生產總體形勢穩中有降。受上年底存塘減少和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需求明顯減弱,水產品出塘量呈減少趨勢,多數出塘產品(鰱、鳙、鯽、鮭鱒、海、淡水南美白對蝦、中華鱉、海參)價格同比下行,淡水池塘養殖效益下降,吊籠養殖、海水池塘養殖整體效益依然穩中向好;苗種投放總體減少且延后,采集點生產略有放緩,生產投入整體下降;因沒有大的自然災害,病災害損失相對減少。
3特點和特情分析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受疫情影響,全國多地封村、封路,水產批發市場、餐飲業悉數關閉,導致水產品銷售和運輸渠道不暢,致使河北省工廠化、溫棚養殖的大菱鲆、南美白對蝦、鱘魚等名特優水產品出現滯銷、價格下跌等問題。受疫情防控影響漁用物品如養殖飼料和防控藥品供應不足,運營資金嚴重短缺。
針對疫情對養殖產業的影響,河北省相關管理部門迅速采取積極措施,助力企業、漁戶解決難題。省站漁情信息采集由月報制改為周報制,密切關注養殖企業、養殖戶水產品壓塘、銷售等情況信息,及時向上級漁業主管部門反映基層實際問題,并協調各市、縣級推廣部門積極通過電話、視頻、微信等形式,加大對企業的技術指導與跟蹤服務,尤其是加強病害預測和防控,防止水生動物疫病發生。
3—6月份,全國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全國多地解封,水產品銷售和運輸渠道放開,水產批發市場、超市、酒店陸續開始營業,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釋放,壓塘品種悉數出塘銷售(南美白對蝦售完,存塘大宗淡水魚基本出清)。各地積極通過多種供銷平臺、開展線下銷售,拓展線上交易,尤其是電商發展迅速,大力促進了工廠化養殖產品銷售。
7—12月份,隨著全國肺炎疫情得到有力控制,水產品市場已不斷恢復。河北省存塘滯銷的大菱鲆基本售完,價格逐漸上漲,多在30元/kg左右售出,海參價格后期已達到170元/kg,市場前景轉好。而有些品種未來市場預期仍不明確,因風險大,養殖戶不敢投入。如半滑舌鰨受疫情影響價格下跌至100元/kg(往年90%進酒店,價格在160~180元/kg之間),銷售量大幅減少,而且鮮有收購商來收購;冷水魚(虹鱒、三文魚等)受疫情影響,市場仍較低迷(往年多銷往酒店,2020年酒店幾乎無銷售),銷售量明顯下降。
截止年底,河北省水產品市場仍在恢復中,價格較低的大眾產品銷售回升較快,因受肺炎疫情防控需要,酒店客流量較少,一些進酒店的中高端水產品(小眾需求的產品)市場需求仍較少,銷售量較有限。水產品市場完全恢復仍在期待中。
42021年養殖漁情預測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國內水產品市場均受到一定沖擊,使得河北省采集點養殖規模、產量均有所下降。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水產品市場需求逐步恢復,2021年養殖總體形勢將穩中向好。
預計,2021年大宗淡水魚養殖規模、品種結構將保持穩定;鮭鱒(冷水魚)市場需求恢復將加快,出塘量會逐步增加;因國際冷凍對蝦產品陽性檢出樣品增多,影響百姓購買意愿,本土南美白對蝦市場需求將保持穩定,對蝦養殖生產前景較為樂觀;海參價格在高位運行,市場恢復良好,養殖形勢依然看好;扇貝養殖受肺炎疫情影響較小,將依然保持良好發展勢態;中華鱉價格、產量將企穩;工廠化養殖要把握產品銷售時機,要著力做好產品的銷售。
2021年1月份,石家莊、邢臺兩地再次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又經歷封城。使得春節期間,石、邢兩地水產品銷售受到影響,銷量有所下降。
今后,肺炎疫情防控將成為常態,需要各地進一步拓寬水產品線上交易,深度維護好電商平臺,更要精準把握水產品出塘時機,不斷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努力克服肺炎疫情對漁業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確保水產養殖生產穩步發展。期待在多方的努力下,隨著國內、國際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的不斷好轉,2021年河北省漁業生產將保持穩中有增的良好發展態勢。
(收稿日期:2021-02-25)
基金項目: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特色海產品創新團隊、淡水養殖創新團隊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