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大超
摘要: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時代背景下,漁業、漁村的發展迎來了巨大的契機,漁業作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其順應時代的步伐,實現漁業強、漁村美、漁民富的目標成為了漁業發展領域的焦點問題。本文以長海縣獐子島鎮褡褳村為例,基于CAS理論分析了漁村轉型的動力源和轉型模式,運用 SWOT 方法對獐子島鎮褡褳村從事海洋休閑漁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褡褳村海洋休閑漁業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褡褳村;CAS理論;休閑漁業;SWOT分析
自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國內關于漁村的研究逐漸變多,農業、漁業領域的專家和學者關于漁村研究的熱情也變得空前的高漲。
在漁業政策方面,閻祥東[1]在其文章中對三漁的概念進行了明確和界定,并對三者的內在關系進行了論述,同時他指出解決傳統漁村收益少的關鍵在于產業扶貧,在扶貧的過程中應注重產業扶貧項目的多元化,切實提高扶貧機制的調整能力,因地制宜地優化漁村的日常管理,利用風險管控手段來防范內外部風險。高祥剛等[2]在分析大連長海縣漁業問題時指出漁業目前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需要依靠政府的強制力去調整,政府要從政策上要引導漁民、涉漁企業合理規劃魚類的養殖規模,并在技術、資金上提供支持,建立漁業經營示范區。洪陽[3]在研究大連市漁村生態環境問題時認為漁村生態環境的改變需要政府作為主要動力來推動,完善漁村生態環境治理保障體系、發展漁村集體經濟、培育新漁民主體意識。
在漁業、漁村轉型方面的研究往往都注重某一地區的深入的研究,高超勇等[4]認為城鎮化洪流對漁村的影響是巨大的,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的漁民開始進入到城市生活,漁村文化開始逐漸消亡,漁村轉型是必需面對的。黃茸等[5]利用復雜適應系統對傳統漁村的轉型動力源進行了探究,總結了以往漁村的發展經驗,提出了漁村現代化轉型的意見。劉帥等[6]針對江南的漁村進行了概括性研究,認為國內外關于漁村經濟轉型的發展策略已頗具雛形,但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要注意漁村之間的關聯性和特殊性。楊菂等[7]在對遼寧的海島漁村進行調查后,仔細分析了該地漁村發展的特有優勢,并根據現實發展狀況找出了漁村發展存在的問題,認為傳統漁村轉型升級是實現漁業強、漁村美、漁民富的必經之路。喬牧等[8]以遼寧盤錦的小漁村為例認為城鎮化進程正是對漁村結構進行再規劃的良好時機,其文章深入探討了特色漁村控規編制的目標、原則與技術要點,為同類型的小漁村轉型規劃提供了寶貴的意見。
在漁民增收方面,劉桂英等[9]對廈門市的小漁村進行了調研,了解了主要漁村、漁業人口的分布狀況以及漁民家庭的收入狀況,著重論述了廈門漁村未來發展面臨的問題,針對漁民未來的就業空間和漁民收入差別等問題,為政府提供了未來漁村建設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對其他地方政府在處理漁民問題時起到了借鑒意義。高兆文等[10]認為鄉村旅游獨特的景觀風貌和人文歷史得到了很多城市居民的青睞。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漁村在轉型時,可以依靠深厚的文化來發展鄉村旅游從而增加農民收入,文章以張福河村為例提出了鄉村改造過程中的一些意見。劉枝華等[11]以荔波縣為例,對當地的休閑漁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論述,并指出了當地休閑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突出問題的對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了滿足中國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做出的重大決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而漁業、漁村、漁民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實施的過程中同樣尤為重要,如何讓漁業變強、漁村變美、漁民變富,讓大多數漁民獲得幸福感和滿足感,同樣是我們黨和各級政府正在不斷探索的問題。本文以大連市長海縣獐子島鎮褡褳村為例,分析漁村現狀,探索漁村振興、漁民創收增收的新途徑。
1褡褳村基本情況
褡褳村坐落于距離獐子島東北方向約4海里的褡褳島上,是島上唯一的行政村,隸屬于獐子島鎮。褡褳島全長約1.82 km,寬約0.5 km,海岸線約長6 km,因為島的外形輪廓酷似褡褳而得名,全島共有0.7 km2的陸地面積,島上地勢較為平緩,最高海拔僅為80 m。島上約有常駐漁民1 000人,居住地比較分散,大多從事遠海捕撈,但隨著近年來工業化和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大量新型捕撈技術的出現,傳統捕撈業的利潤開始大幅下降,褡褳島的漁民也開始改變自己以往的生存方式,大多開始從事近海養殖和休閑漁業,一些有能力的青壯年均離開海島前往內陸城市生活,能繼續留在漁村繼承與發展漁村文化的并不多,傳統漁村轉型在所難免[12]。
2基于CAS理論的漁村轉型模式探究
漁村轉型通常是指隨著科學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漁村經營模式已不適合現代化發展的需要,為了適應新的經營環境漁民不得不放棄以往的經營方式,實現自身經營體制機制的升級過程。轉型之后的漁村可以有效增加漁民的收入,實現漁民單一經營向多元化經營的轉變。其次,發達的海島漁村經濟可以帶動漁業相關產業的興旺如:餐飲業、旅游業、交通物流業等等。此外,轉型之后的漁村會創造出大量的就業崗位,這些崗位有利于化解漁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所以促進漁村轉型發展是漁村振興的必經之路,文章基于CAS理論對漁村轉型的幾種模式進行了探究。
2.1CAS理論分析
CAS理論又稱為復雜適應系統,是美國的霍蘭教授在1994年提出的一種理論模型,是由適應性主體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層層推進而推演出來的系統,它主張用形式和能力不同的主體組成系統,這些主體隨著經驗的積累不斷變換自然的規則來適應同一系統中的其他主體[13]。CAS理論 有 7 個概念:聚集、非線性、流、多樣性、標識、內部模型、構筑塊,前四個特性是個體的屬性在適應和進化中發揮作用,后3個機制在主體和環境進行交流時發揮作用。
根據CAS 理論的基本思想,漁村治理是由政府、企業、自治組織和漁民多元適應主體組成的復雜適應系統,四個多元適應主體根據內外部環境和社會需求的變化,結合自身條件和影響漁村發展的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相互作用,通過主體間的競爭和協作去推動漁村治理系統的發展以跟隨社會發展的步伐。漁村治理系統中的基本特征如下:
2.1.1聚集單一個體通過相融組成更大的聚集體,在聚集過程中體現多種適應性行為,漁村治理系統中的政府是由各級別、各種類的行政單位組成的,黏合聚集行為是由漁村治理系統中上一層多個低級別漁村及行政單位組合來體現的。
2.1.2非線性漁村內各主體的學習過程并不是單向的而是交換的,他們的關系是非線性的,漁村治理系統是政府、企業、自治組織和漁民四個多元主體適應性行為的結果,每個主體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他們相互作用的過程不是簡單的線性行為,所以不能用線性模型去解釋。
2.1.3流各主體交互過程中會通過物質流、信息流、能量流等實現要素轉化,流轉速度、通暢度和有效度都會影響漁村系統的演化,漁村自治組織內部存在著大量來自各方的物質流、人才流等,各種流的作用效果將會大程度影響漁村自治組織的治理成效。
2.1.4多樣性在漁村治理系統各主體不斷適應過程中,各主體間的差異性會持續增加進而形成多樣性主體,治理系統的多樣性是由主體以及內外部環境的多樣性決定的,例如漁村、漁民種類的多樣性、政府和漁村、漁民關系的多樣性、自治組織管理規則的多樣性、政府政策的多樣性等。
2.1.5標識是一種能夠對多元主體進行區分的機制,漁村治理系統內有多種多樣的主體,這些主體具有信譽、服務質量等隱形標識,這些標識是主體間實現交流的基礎。
2.1.6內部模型是漁村系統識別環境和預測未來發展方向的機制,漁村治理系統內的各主體均是具有不同組織設計以及對外部環境識別能力的靈活性主體。
2.1.7構筑塊復雜適應系統是由不同種類的構筑塊組合形成的,但系統的復雜性不受構筑塊性質的影響而是取決于構筑塊之間組合的頻率和形式。漁村治理系統是將內部各主體和信息資源等進行重組進而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
漁村治理復雜適應系統包含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的內容,宏觀系統內部中的漁業組織、漁民、政府和民營企業四個多元主體,他們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推動系統的演化過程,利益的交換和沖突會一直伴隨在轉化的過程中,在矛盾狀態下各主體會實現自身狀態的轉換進而形成利益博弈非均衡的結果。微觀層面中各主體之間微觀主體適應性行為的多樣性和非線性形成了差異性的發展,無論哪一個主體的行為軌跡發生變化都會對內外部環境產生影響,其他主體根據環境的變換調整自身行為然后將調整后的主體行為反饋給系統從而進行循環。根據漁村所處環境的不同,漁村系統內各主體開始適應并發生改變,并產生大量的主體行為,比如:漁民為了生存開始從事其他行業,政府為了扶持產業發展開始出臺政策扶持,民營企業開始招收漁村的廉價勞動力,漁村自治組織的成立等等。這些主體行為的產生和聚集,使其內在的有機聯系產生了政策流、技術流、資金流、人力資源流等多種要素的流動和交換,從而產生了不同主體地位的漁村轉型模式,使傳統漁村開始向現代化漁村轉變[14]。同時,由于漁民觀念的不通、各地方政策的不同和企業經營模式的不同,即使漁村轉型的模式基本相同,轉型后也有可能產生不同的特點(如圖1所示)。
2.2漁村轉型的模式
根據上述CAS理論分析,漁村轉型的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四種,分別為政策激勵型、領導帶動型、企業主導型、村民自發型。
2.2.1政策激勵型此種模式是指為了實現漁村經營模式升級、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政府主動適應漁業產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利用政府機構權力的特殊性進行資源整合,從而發布有利于地區漁業發展的政策。在漁村轉型的不同時期,政府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時能完成其他轉型模式不能完成的工作如:提供雄厚的資金和強大的協調能力等等。該模式的主要優勢體現在整體規劃、資金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
2.2.2領導帶動型在我國傳統的熟人社會中,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對漁民的影響在某些特定時刻的作用可能會大于政策的影響力。領導帶動型中的“領導”二字,不單是一個職位稱呼,它更多的是指在漁村轉型過程中能夠帶領大多數漁民克服困難,能力和威望能得到大多數人認可的鄉村能人,無論是新的政策或者新的技術只要他們首先履行或使用,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這類人很容易成為漁村未來發展的帶動人。
2.2.3企業主導型企業主導型模式是指一些具有大量資金的企業發現了漁業市場中的潛在利潤,進而在漁業領域展開投資。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可以很大程度解決漁民海產品的銷售問題,還可以提供漁村發展的前期投資,同時還可以發揮企業在市場信息方面的優勢,盡可能地提高漁民的收入。此外,企業將現代管理、經營理念引入漁業的經營,不僅可以提高漁民的素質,還能夠加快漁業現代化的進程。
2.2.4村民自發型此種模式是指漁村村民為擺脫貧困現狀,自下而上地對漁村進行開發,從而吸引政府和社會企業進行投資的模式[15]。該模式的關鍵在于如何激發漁民的進取意識和主人翁意識,目前多數漁民在城鎮化的歷史洪流中往往選擇進城務工等收益迅速的工作,并不愿意且缺少資金對自己生活的漁村進行改造,所以大多數地區并不適合這種模式。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許多傳統漁村開始探索轉型之路,褡褳村在經歷了政策激勵型轉型模式后形成了海產品養殖+旅游的模式,休閑漁業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漁民的生計問題,但是此種模式的同質性比較嚴重,現急需向企業主導型模式轉變來迎合消費市場的需求[16],如何形成特色經營是擺在褡褳村及大多數漁村面前的重大問題。
3褡褳村休閑漁業SWOT分析
近年來,隨著獐子島鎮“走出海島、登陸作戰、建設龍頭企業、打造規模經濟”發展戰略的正確實施,獐子島的旅游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褡褳島區域經濟也因此受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同時為褡褳村發展“漁家樂”經濟奠定了基礎,下面基于SWOT分析對褡褳村休閑漁業的發展進行研究。
3.1優勢分析
地處褡褳島的褡褳村具有得天獨厚的海島資源優勢,擁有豐富的港口資源和旅游資源,島上居民大多從事過與漁業有關的工作,這就為褡褳村發展休閑旅游漁業提供了良好的專業勞動力,此外,褡褳島與獐子島距離僅為4海里,在保持了交通方便的基礎上還保留了醉人的風景線和獨特的漁業文化,清澈的海水養育了大量的魚類,一年里有8個月的時間均可在此進行海釣,這也吸引了大量的垂釣愛好者。此外,大連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在東北三省名列前茅,大連人的消費觀念比較前衛,對休閑娛樂的要求大于其他地區,這為海島旅游提供了巨大的潛在消費力市場。
3.2劣勢分析
漁業產業要興旺、要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政策,但是褡褳島在長海縣發展戰略中所處的地位不高,缺乏系統的規劃[17]。同時從地理位置上來講褡褳島雖然與獐子島距離較近,但是距離大連港有40多海里的距離,目前大多數到褡褳島旅游的游客多數需坐船到達獐子島,再由獐子島轉船去褡褳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旅游游客去褡褳島上游玩的熱情。此外,褡褳島上游玩景色過于單一,除了山水景色外幾乎沒有任何娛樂設施,對年輕游客來說缺乏吸引力。
3.3機會分析
獐子島漁業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周邊島嶼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褡褳島正是受益者之一。在此基礎上褡褳村擁有“八仙過海丟錢袋”的傳說,具有特色的文化底蘊,這進一步提升了褡褳島的知名度,褡褳村完全可以創造具有特色的地域代名詞,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來到褡褳島游玩。此外,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褡褳島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能性。
3.4威脅分析
周邊島嶼的經營和發展模式與褡褳島的經營模式基本相同,大量同質化的漁業海島經濟會分走褡褳島的客流量。此外海島面積有限,在大量的游客來到褡褳島后,會不可避免地對海島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也會面臨巨大的污染處理壓力。同時由于島內缺乏專門的旅游指引部門就會產生大量的旅游中介,這些中介大多盈利至上,游客可能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消費,使其對褡褳島產生不好的印象。
4褡褳村休閑漁業發展策略
4.1加強政府支持力度
政策對漁村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連是一個多島嶼的城市,漁村的數量非常多,褡褳漁村未來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應結合褡褳村漁業發展的情況了解以往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根據島上經營類型的不同設立專門的監管機制,完善監管的指標體系,確立運營標準引導休閑漁業規范經營,實現對漁業規范有效的管理,杜絕不合法休閑漁業產業經營的現象。此外政府應加強景區宣傳方面的投入,褡褳島休閑漁業目前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消費主體過于狹隘,地區休閑漁業特色匱乏,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褡褳島地區的存在,所以未來應加大品牌特色方面的宣傳,雙管齊下通過近年來興起的短視頻和微信等新媒體手段配合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等全方位地介紹宣傳褡褳島,同時還可以通過制作紀念冊和發放紀念品的方式將褡褳島與美景、愜意等詞匯聯系起來,吸引消費者來此旅游。
4.2形成特色產業模式
大力開展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漁村產業振興,促進漁業產業、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是褡褳漁村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褡褳島目前的經營模式形成于獐子島鎮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經營模式與周邊島嶼趨于同質化,沒有突出的特色。漁村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包含魚文化、家族文化、漁文化等方面,應該引導涉漁企業將這種特殊文化運用到漁業產業的經營中,褡褳島漁村具有傳統的民俗傳說,褡褳村應極力發揮此方面優勢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依托長海縣發展戰略,利用褡褳島地理優勢培育特色海產品,實施海域生態修復,有效推進養殖結構優化升級,探索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建成具有產業支撐、功能完備的旅游特色小鎮進而引領海島漁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逐漸形成符合當地特色的發展模式。
4.3提高漁業工人素質
漁村文明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漁村的點睛之筆,漁民是漁村發展的力量源泉,獐子島鎮政府應健全漁民的利益觀和價值觀,促進積極漁村文明風氣的形成。因為無論何種行業經營者的素質往往起到決定性因素,因此漁村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是漁村振興道路亟需解決的問題,目前褡褳村空心化、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所以提高褡褳村休閑漁業經營者的專業素養尤為關鍵。應實施提高漁民素養的培訓工程,派遣大學教授、休閑漁業專家去漁村宣講科學文化和先進技術,對漁民進行技能培訓和轉變傳統觀念,提升漁民和服務人員的素質,提升漁民的職業觀念和服務水平,服務真誠、熱情讓游客感到親切,吸引更多的游客來褡褳島旅游,此外應激勵漁民不斷學習,營造良好的漁村環境使褡褳村充滿競爭力吸引人才回流,擴大投入引進優秀人才,使褡褳漁村的未來掌握在懂技術、懂管理的優秀人才手中。
4.4規范褡褳島日常管理
加強褡褳村的鄉村治理能力,以“服務漁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為要求,發揮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結合的治理機制和漁民治理漁村的主體作用。對于島上個別商家和漁民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應及時糾正和補救,切實做好禁漁區和禁漁期制度,保護好養殖水域的水質。此外政府應提供專項資金用于褡褳島的休閑漁業建設,解決漁民進行漁業建設時資金短缺的問題,在進行旅游業開發時,應注意結合當地的主流文化進行建設,合理規劃,在開發的同時要注重環境的保護,對于漁民不合理的開發和破壞環境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同時,加大休閑漁業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褡褳島上建設專門的垂釣區、主題公園等,吸引游客來此進行消費,擴大消費者的受眾面,在成年人得到休息的同時還能對孩子實現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 閻祥東.沿海漁民、漁業、漁村轉型與產業扶貧銜接:內在聯系、困境與實現路徑[J].中國漁業經濟,2020(6):18-27.
[2] 高祥剛,于佐安,夏瑩,等.長海縣漁業現狀、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漁業信息與戰略,2020(4):257-261.
[3] 洪陽.大連市漁村生態環境治理對策研究[D].大連:大連海洋大學,2019.
[4] 高超勇,王書明,王振海.城市化背景下海洋漁村變遷——基于國內研究文獻的思考[J].中國海洋社會學研究,2016(4):101-109.
[5] 黃茸,岳燁,陳燁,等.復雜適應系統視角下傳統漁村現代化轉型的模式選擇[J].經營與管理,2020(1):14-19.
[6] 劉帥,寧波.江南漁村的經濟轉型研究現狀與思考[J].科學養魚,2020(1):76-77.
[7] 楊菂,鄭世忠,蔡靜.遼寧海島漁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以莊河市王家島鎮東灘村為例[J].河北漁業,2019(3):15-18.
[8] 喬牧,王穎.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小城鎮規劃編制研究——以盤錦遼東灣新區二界溝特色漁村規劃為例[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鄉治理與規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4小城鎮與農村規劃).北京: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4:7.
[9] 劉佳英,黃碩琳.城鎮化過程中廈門漁村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沿海都市,2007(3):145-149.
[10] 高兆文,陳軍.鄉村旅游背景下傳統漁村現狀及設計策略研究——以張福河村鄉村改造為例[J].住宅與房地產,2020(6):255-256.
[11] 劉枝華,黎先航,錢佳銘,等.荔波縣休閑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科學養魚,2020(4):76-77.
[12] 孫怡,包特力根白乙.長海縣海島漁業發展問題及其對策[J].現代漁業信息,2009,24(9):5-8.
[13] 李麗.基于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的區域創新驅動力研究[J].經濟問題,2016(5):102-107.
[14] 馬彩云,唐議.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沿岸小型海洋漁業漁民自治組織發展研究[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20,29(2):305-312.
[15] 孫瑜,慕永通,徐濤.鄉村振興背景下漁業產業的成本效益和價值鏈研究——以山東省扇貝產業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4):40-46.
[16] 林光紀.“漁民、漁業、漁村”邏輯與悖論——以龍海市浯嶼村漁業調查為例[J].中國漁業經濟,2010,28(4):5-17.
[17] 袁華榮,陳丕茂,禤國榮,等.廣東省海洋休閑漁業發展現狀及SWOT分析[J].中國漁業經濟,2020,38(1):92-104.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island fishing village revital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 case study of Zhangzidao Town Dalian Village, Changhai County
SHAN Dachao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116023,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and fishing villages has ushered in a huge opportunity. Fishe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griculture. How to make it conform to the pace of the times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strong fishery, beautiful fishing village and rich fishermen has become a focus issue in the field of fishery development. Taking Dalian Villa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ower source and transformation mode of fishing village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CAS theory,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marine leisure fishery in Dalian Village using SWOT method,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marine leisure fishery in Dalian Village.
Key words:Dalian Village;CAS theory;leisure fishery;SWOT analysis
(收稿日期:2021-02-08)
基金項目:遼寧省省教育廳重點攻關項目《“鄉村振興戰略”場域下北黃渤海漁村振興模式的社會調查及策略研究》(項目編號:ZW202001);遼寧省教育廳課題“遼寧漁村振興績效評估與產業振興方案設計”;2019年大連市社科聯重點課題(2019dlskzd025)大連發展漁業經濟打造“藍色糧倉”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21.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