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成林,譚 華,鄭德波,黃開健,黃愛花,莫潤秀,翟瑞寧,韋新興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玉米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07)
玉米是廣西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為55萬~58萬hm2[1]。廣西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陽光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光、溫、水、熱資源充足,幾乎全年均可種植玉米[2]。廣西地形地貌復雜,小氣候類型多樣,是我國為數不多的一年雙季玉米種植區[3]。由于廣西獨特的地形和氣候條件,在生產上需要有較多的品種與之相適應。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育種團隊長期從事玉米品種選育工作,針對廣西地域氣候特色,采用以熱帶種質為主、溫帶種質為輔的育種策略[4],同時注重創制本地種質材料,充分利用外引種質特別是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的玉米種質[5]選育多抗廣適、高產穩產、耐旱、耐瘠、抗病、籽粒容重高的品種[6-7]。其中,以Q901為母本、YD2為父本成功選育出玉米新品種桂單660(審定號:桂審玉2019088)。桂單660具有高產穩產、適應性強、抗倒伏、粗蛋白含量高等特性,其成功選育進一步豐富了廣西玉米品種種類,對促進廣西玉米產業穩定、持續、多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母本Q901,利用區外引進種質自交系臨1,導入來自CIMMYT的CML190為抗銹供體,用臨1回交2次,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抗銹綜合性狀優良單株混粉自交,下一代選擇綜合性狀優良單株連續自交選育而成。Q901在廣西南寧春播生育期119 d,秋播108 d,后期植株整齊,持綠期長。第一葉鞘紫色,第一葉尖端圓形,葉片紫色,第4展開葉片邊緣紫色,葉片綠色,葉緣波狀少,成株葉片數19~20葉,植株莖“之”字型程度極弱,株型半緊湊型,穗上部葉片葉尖上沖。雄穗最低位側枝以上主軸長度26.3 cm,最高位側枝以上主軸長度15.5 cm,一級分枝3~8條,主軸與分枝角度小,側枝上沖,花粉量中等;花藥飽滿,呈淺黃色;穎片基部紫色,護穎紫色,稃尖紫色;花絲基部綠色、上部淡紅色,抽雄期主莖上節間葉鞘顏色為綠色,莖基部葉鞘綠色,葉色濃綠,葉寬中等,葉片偏長,葉緣波狀少,支持根紫色,穗苞葉綠色,苞葉上無小葉著生。株高200.5 cm,穗位高82.2 cm。果穗著生于倒數第6片葉,果穗筒型。穗長10~12 cm,穗粗約4 cm,穗行數14~16行,出籽率80.8%,千粒重200.6 g,籽粒黃色,硬粒型,穗軸白色。
父本YD2,利用區外引進自交系YD281-1與區外自交系X178雜交構建選系群體,采用系譜法連續自交選育而成。YD2春播生育期120 d,秋季110 d,幼苗長勢中等,后期植株持綠期長。第一葉鞘綠色,第一葉尖端圓形,葉片綠色,葉緣波狀弱,第4展開葉片邊緣綠色,葉片綠色,葉緣波狀弱。成株19~20葉,株高205 cm,穗高80 cm,莖“之”字型程度極弱,株型緊湊,穗上部葉片葉尖上沖。雄穗最低位側枝以上主軸長度23.5 cm,最高位側枝以上主軸長度15.5 cm。一級分枝3~6條,主軸與分枝角度小,側枝上沖,花粉量中等;雄花護穎為綠色,花藥淺紫色,稃片白色,花絲綠色,穎殼綠色。抽雄期主莖上節間葉鞘顏色為綠色;成株期葉色濃綠,葉寬中,葉長偏長,葉緣波狀少;穗柄向上;果穗著生倒數第6葉,穗苞葉綠色,無小葉著生,穗同型。籽粒黃色,硬粒型。穗軸白色,穗長8~10 cm,穗粗3.8 cm,禿頂長0.2 cm,穗行12~14行,出籽率80.6%,千粒重200.5 g。
2013年秋季在廣西農業科學院明陽基地以自交系YD2等8個材料為測驗種,對216份自交系進行配合力測定。2014年春季對所配1 460個雜交組合進行產量比較試驗,通過田間觀察和產量測定,發現Q901×YD2組合綜合性狀及產量表現優異。2014年秋季對該組合進行復配,于2015年春秋兩季在廣西農業科學院明陽基地和河池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同時進行擴大種植,經鑒定,其綜合性狀及產量表現較高水平。2016年參加廣西農業科學院玉米所組織的玉米多點異地鑒定,在南寧馬山縣、貴港市、河池宜州市和巴馬縣、百色田陽縣和靖西縣的春秋2季6個試驗點的鑒定結果顯示,平均產量較對照桂單162增產5.6%。在2017年和2018年以桂單660組合名稱分別參加廣西普通玉米科研聯合體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試驗結果達到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要求,于2019年通過審定,審定號:桂審玉2019088,適合在廣西全區種植。
2017年廣西科研聯合體玉米區域試驗桂單660產量結果如表1所示。春季產量為425.2~630.7 kg/667m2,平均530.5 kg/667m2,比CK桂單162平均增產5.4%;參試6試驗點中,有5試驗點比CK增產,占試驗點83.3%。秋季產量在480.7~698.2 kg/667m2,平均549.0 kg/667m2,比CK平均增產7.4%,參試7試驗點中,有6試驗點比對照桂單162增產,占試驗點的85.7%。一年春秋2季平均產量為539.8 kg/667m2,比CK增產6.4%,參試13試驗點(次)中,有11試驗點(次)比CK增產,占試驗點(次)的84.6%。

表1 2017年廣西科研聯合體玉米區域試驗桂單660產量
廣西科研聯合體玉米生產試驗桂單660產量結果如表2所示。各試驗點春季產量為427.5~549.5 kg/667m2,平均488.6 kg/667m2,比CK平均增產2.8%,參試7點(次)中,有5點(次)比CK增產,占參試點(次)的71.4%。秋季產量為377.3~581.4 kg/667m2,平均459.9 kg/667m2,比CK平均增產4.3%,參試8點(次)中,有7點(次)比CK增產,占參試點(次)的87.5%。1年2季平均產量為474.3 kg/667m2,比CK增產3.5%,參試15點(次)中,有12點(次)比CK增產,占參試點(次)的80.0%。

表2 2018年廣西科研聯合體玉米生產試驗桂單660產量
桂單660生育期春播平均108 d,秋播平均103 d。幼苗長勢中上,后期田間評定上。株型半緊,第一葉鞘紫色,第一葉尖端圓形,葉片淡綠色,葉緣波狀弱;第4展開葉片邊緣紫色,葉片綠色,葉緣波狀弱。成株期葉色濃綠,葉寬中,葉長偏長,葉緣波狀少。成株葉片數19~20葉,莖“之”字型程度極弱,穗上部葉片與莖稈夾角小,葉片中度下披;雄穗最低位側枝以上主軸長度33.5 cm,最高位側枝以上主軸長度28.0 cm,一級分枝5~10條,雄花分散中度上沖,主軸不明顯?;ㄋ幾仙?,穎殼紫斑,穎片基部淡綠色,第一穎片綠色帶紫色條斑,花絲綠色。抽雄期主莖上節間葉鞘淺綠色,莖基部葉鞘淺綠色,支持根深紫色,穗柄向上;果穗著生倒數第7片葉;穗苞葉為綠色為主,略帶紫斑;穗苞葉上無小葉著生;株高288.3 cm,穗位高125.8 cm,穗筒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觀優,軸色白色,穗長19.4 cm,穗粗4.8 cm,禿頂長1.2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數15.2行,平均行粒數39.5粒,單穗粒重152.0 g,日產量4.9 kg/667m2,百粒重36.4 g,出籽率78.3%。
2017—2018年統一由廣西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按照《玉米抗病蟲性鑒定技術規范》(NY/T 1248)方法,對廣西主要玉米病害進行2年接種鑒定??剐澡b定結果(表3)表明,桂單660感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紋枯病,抗穗腐病,中抗南方銹病,高抗莖腐病。

表3 2017-2018年度桂單660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
品質檢測由從2018年生產試驗南寧點取樣,每個品種田間套袋20穗,收獲后脫粒曬干,將1.0 kg籽?;旌暇鶆?,委托農業農村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品質測定。結果表明,桂單660容重792 g/L、粗蛋白11.52%、粗脂肪4.03%、粗淀粉70.91%、賴氨酸0.36%。
桂單660高產穩產,抗倒伏、適應性強,適合在廣西各地種植??蛇M行春秋兩季播種:春播一般在2月初至3月中旬,5 cm地溫穩定通過10℃即可;秋播一般在7月初至8月中旬為宜[8]。
目前玉米存在種植密度較低的問題[9]。因此在土壤肥力較高,肥水條件較好時,應適當密植,適宜密度為3 800~4 200株/667m2;土壤肥力中等,則以3 400~3 700株/667m2為宜;土壤肥力低,肥水條件差,以3 000~3 400株/667m2為宜。
3~4葉間苗,5~6葉定苗,要求苗齊、苗全、苗壯,缺苗處補種或留雙株[10],間苗定苗應根據計劃種植密度,去弱留壯,若缺苗可就近留雙株苗,缺苗嚴重時應及時進行補栽。肥料施用方面,正常生產條件下,施過磷酸鈣40~50 kg/667m2,尿素20~35 kg/667m2、氯化鉀5~10 kg/667m2。施肥應結合中耕培土進行,在達到疏松土壤同時,可使肥料充分進入土壤,防止肥料浪費。另外還應做好水分管理,避免干旱或水澇。
桂單660感大斑病和紋枯病,應重點做好防治工作。大斑病出現早期可采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或25%丙環唑乳油2 0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病株秸稈要及時處理。通過田間排漬降濕預防紋枯病的發生,早期若出現紋枯病可剝除植株下部葉片防止病毒蔓延,并用5%井岡霉素水劑,或1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或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 100~1 500倍液對莖基部葉鞘噴霧防治2~3次。針對廣西其他主要玉米病害也應做好相應預防工作。
當玉米果穗苞葉干枯變黃,籽粒基部黑層出現,乳線消失,籽粒含水量降到30%以下,此時粒重最大,產量最高,是最佳收獲時期。桂單660抗倒性強,在不影響下季玉米播種的情況下,應適當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