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肖思衛,杜玉婕,盧光松
(1.遵義市農村發展服務中心,貴州 遵義 563000;2.遵義市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貴州 遵義 563000)
紅粱是遵義市境內由野生物種進化及馴化而來,以紅櫻子、紅珍珠為主的本地糯高粱,是釀造醬香白酒的主要原料。習水縣位于遵義市西部,習水有機紅粱產業發展因酒而旺,因酒而成,始于2003年,與中國有機食品發展歷程同契合、同起步。經過17年的持續發展壯大,已形成“有基礎條件、有發展規劃、有技術支持、有科學管理、有轉化認證、有產業誠信”的遵義市有機紅粱產業重要生產基地之一,也是習水縣發展現代農業主導產業和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為認真落實遵義市打造世界醬香白酒產業基地的戰略部署,推進白酒產業有機原料優質供給,全力建設遵義市有機紅粱基地健康快速發展,對習水縣有機高粱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優勢進行分析,并提出習水縣有機紅粱產業發展建議,以期為習水縣乃至遵義市有機紅粱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2007年以來,習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有機紅粱產業發展,把有機紅粱生產和基地建設作為全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戰略目標,從2007年農業產業“六個萬戶”工程,到2012年“14321”工程,再到2017年農業“六個一”產業工程,有機紅粱產業都作為重要產業規劃其中、加快發展,不斷做大做強做優,為建設有機紅粱生產基地創造了良好的戰略環境、政策環境和發展基礎。
2003年2月,習水縣成立“習水縣紅粱產業化經營辦公室”,專抓全縣有機紅粱生產發展;2012年7月,根據有機紅粱產業發展需要,和白酒產業辦合并成立習水縣白酒有機原料辦公室;2013年1月,設立習水縣有機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為全縣有機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服務。2017年,按照“六個一”產業工程要求,成立有機紅粱產業發展專班,統籌推進全縣有機紅粱生產和基地建設。為有機紅粱生產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習水縣有機地塊認證歷經3個階段:一是2003年3月,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在習水舉行“有機農業知識培訓”,拉開了習水有機農業知識宣傳和有機產業發展的序幕。2003年4月申請有機產品基地轉換認證,2005年4月正式獲得有機產品基地認證,獲認證面積13 420 hm2,涉及20個鄉鎮164個行政村4.5萬余戶農戶。2012年4月,根據認證需要,成立了120個有機農產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此為依托,組織農戶進行種植面積規劃落實、生產技術培訓指導和銷售等系列服務,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和科學化生產。二是2015年新增有機認證面積6 666.67 hm2,涉及15個鄉鎮。全縣目前可用有機地塊面積20 086.67 hm2、有機地塊1 376個,覆蓋全縣25個鄉鎮(街道)180個行政村(居)63 099戶農戶。三是2019年,隨著白酒產業迅速發展,及長期開展有機種植對地理條件的改善,習水縣再規劃7 333.33 hm2地塊進行轉換認證,目前規劃已完成,正在完善轉換認證的申請程序。預計2021年,全縣有機地塊面積達27 420 hm2。
以2010-2019年為例,從表1看出,習水縣有機紅粱種植面積由2010年的6 666.67 hm2增至2019年的16 666.67 hm2;收購量從2.05萬t增至4.65萬t,有機紅粱價格從6.1元/kg增至8.2元/kg,種植面積、收購量、收購價格均呈增長趨勢。同時,有機紅粱基地建設快速發展,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實行訂單合同、訂單種植、保護價收購的方式,使種植農戶不斷享受到有機紅粱產業發展紅利,為習水縣新時代“三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表1 2010-2019年習水縣有機紅粱種植面積、收購量及單價
在穩定產量和品質的基礎上,立足于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習酒公司以及其他白酒企業對有機原料的需求,考慮中長期醬酒基地用料需求,制定《習水縣有機紅粱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年)》。2019年種植有機紅粱16 666.67 hm2,完成產量6.2萬t,實現產值5.7億元;2020年大體穩定2019年的種植規模;2021年預計新增7 333.33 hm2有機轉換認證土地后,種植規模20 000 hm2以上,有機紅粱向區域化、產業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
2017年,習水縣制定了《有機紅粱栽培技術規程》,從播種、管理、收獲到收購、貯藏、銷售各個環節,嚴格按有機生產方式操作,禁止施用化學肥料、化學除草劑、化學農藥及有機產品生產禁用物質。
2014年,全縣啟動紅粱保險試點工作,按照省、市農業保險“增品、擴面、提標”的政策精神,在開展中央保費補貼險種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保險,積極爭取省、市保費支持,于2018年獲得市政府批復開展紅粱種植保險試點面積6 666.67 hm2;2019年計劃投保16 666.67 hm2,紅粱種植農戶自繳部份保費由茅臺集團統一承提,承保率達100%,實現全面“應保盡保”。
紅粱(紅纓子)適宜種植區域海拔為400~1 250 m,而習水最高海拔1 872 m,最低海拔275 m,全縣98%以上鄉鎮區域均適宜種植紅粱。另外,該系列品種抗病、抗旱能力較強,生產性投入成本低、勞動力相對節省、群眾容易接受,推廣種植的制約因素少。
當地有機紅粱種植實行“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采取訂單種植、保護價收購,種植農戶收益穩定,市場風險小。對比常規農作物種植(表2),有機紅粱種植效益較高,有機紅粱平均產量250 kg/667m2,均價8.20元/kg,紅粱梢112.5 g/m2,0.5元/kg,可實現產值2 087.5元/667m2。因此,群眾種植紅粱積極性高,有利于有機紅粱產業發展。

表2 習水縣農作物生產平均投入和純收入 元/667m2
自2004年以來,習水縣每年選派縣、鄉、村干部外出開展有機交流培訓學習,縣內每年開展各級的專業適用技術培訓,同時結合“陽光培訓”、“新時期大講堂”等平臺,對種植農戶進行有機農業生產知識(技術)培訓,為種植農戶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和種植技術。
赤水河流域釀酒歷史久遠,有機紅粱作為優質白酒的生產原料,隨著白酒市場的回暖,茅臺集團、習酒公司等企業對生產原料的需求增大,提出打造“千億企業”,習酒公司“雙5萬”千升醬酒基地開工建設,初步判斷茅臺集團僅2019年就需有機紅粱19萬t(種植面積5萬hm2),且習酒公司建成“雙5萬”千升醬酒基地后,需紅粱30萬t(種植面積8萬hm2)。按照建設世界醬香白酒產業基地目標,遵義市白酒產量將達6億L,紅粱原料缺口將進一步擴大,而遵義市紅粱原料尚不能滿足全市白酒企業對本地紅粱原料的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為習水有機紅粱產業帶來更大的市場需求空間。
通過在戰略規劃、有機認證、基地建設、技術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多措并舉,習水縣有機高粱產業已較為成熟。面對當前遵義市有機紅粱原料供給不足,而白酒行業發展對有機高粱原料需求旺盛的市場機遇,推進習水有機高粱產業發展,應充分依托當地高粱品種優良、群眾種植技術成熟、市場需求大、經濟效益好的優勢,將有機紅粱基地通過劃定有機產業保護區、加大有機產業扶持力度和完善紅粱價格增長機制等方式,將紅粱種植上升到遵義市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進行定位和謀劃,加快推進紅粱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加快把習水建成世界醬香白酒酒用優質原料供應基地,助推遵義醬香白酒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