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摘 要] 新時期,我國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大計征程,作為國之力量的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需要旗幟鮮明地聽從黨的政治指引,以先進的政治思想引領黨建工作的創新,以制度自信引領文化自信,發揚國企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以監督體系完善黨組織工作的內部閉環與外部循環,以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創造管理活力與國企自信。
[關鍵詞] 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創新;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09-0013-03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1]堅持黨的領導與加強黨的建設是國企的“根”與“魂”,國有企業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構成要素。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堅持建強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不放松,確保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就體現在哪里,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我國國有企業在國家經濟建設發展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是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是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疫情常態化后,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產生新變化、形成新格局,國家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大計征程,作為國之力量的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需要旗幟鮮明地聽從黨的政治指引,以先進的政治思想引領黨建工作的創新,以制度自信引領文化自信,發揚國企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以監督體系完善黨組織工作的內部閉環與外部循環,以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創造管理活力與國企自信。
一、政治引領不動搖,國企黨建三步走
新時代、新時期和新形勢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時代精神回響。[2]為了實現中國夢,為了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3],國有企業作為基層黨組織的中堅力量,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國家富強的儲備力量,需要在黨的政治引領下,堅定接受黨的全面領導,響應黨中央對于國企黨建工作的管黨治黨任務設定,以國企黨建工作作為驅動力,引領國有企業全面發展[4]。國有企業在政治引領下,突出政治功能,緊跟黨中央回應時代使命和時代精神所制定的戰略綱要,響應政策指引,運用理論豐富企業黨建工作治理,根據產業特點、產能構造、市場戰略、產品反饋等各個生產經營環節,將黨的領導全面滲透至企業管理、組織完善中,以開放、發展的眼光服務于大局。
二、堅定黨的全面領導
以政治建設為中心,堅定黨的全面領導,推動國企黨建工作的開展。通過黨建工作引導全體黨員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統一黨的領導與國企的治理[1]。堅定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將黨的領導滲透國企治理各個環節,從上至下、由內至外,加強國有企業從思想引領到組織環節的全面提升,以國企新時代使命感實踐國企的責任擔當。
堅定黨的全面領導,國有企業要在思想上、行動上,時刻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學習領會、貫徹黨的理論和大政方針,堅定執行上級黨組織的決議,積極宣傳黨的各項精神指示,以黨委、黨組和黨員為黏合劑,群干團結一心地完成各項任務。“依法治黨”要求作為國企行動指南的公司章程,應寫入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要求,明確黨組織的權責、職能設置、運行機制及其保障,就國企重大決策、核心業務落實等事項,黨組研究討論設定為前置程序,落實黨在國企治理中領導地位的法定化。
三、發展眼光服務大局
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國企產能逐步恢復。國企如何健康、平穩、高效地完成生產任務,除了遵守防疫防護規范外,還要結合國企經營特點、生產模式、服務方式等獨特方面,創新企業文化建設,這樣既完成了國家關于國有企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求,也是國企塑造企業文化、完成文化建設、奠定長遠發展的基礎。國企服務于大局,既包括對外部經濟環境、政策風險的評估分析,還包括國企自身發展瓶頸的突破,積極履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排頭兵的示范作用,提升企業效益與競爭實力,保值國有資產,以企業改革成果檢驗黨的組織工作和戰斗力。
依照2019年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規定,國企黨組織擔負著黨的政治建設重任,以組織規范效應提高黨員政治站位,強化黨的政治引領,增強國企政治能力,同時,國企黨組織建設能夠“涵養政治生態,防范政治風險,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聚焦主業、服務國家戰略,全面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1]
因此,國企黨組織基層建設對于企業文化的形成有著直接而深刻的影響。首先,國企黨建工作是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是新時代新發展取得成效的關鍵。其次,國企黨建有助于企業宣傳。企業文化建設致力于提升企業知名度、創造文化品牌,借由品牌效應帶動經濟效應提升,實現企業長遠發展乃至產業升級。再次,無論是不斷發展的時代重任,還是服務于大局的使命感,國企的核心是人的發展。最后,國企黨建監督評估機制,注重風險防范,聚焦主業資源分配,敢于有突破、有創造,形成人力、物力的優良配置,有效提升資金利用率,讓企業內外資源形成良性循環,構建良好的企業氛圍[5]。
四、匯聚共識創文明,國企黨建有自信
先進思想落實到文化自信的形成與樹立中是制度優越性的具體反映。文明發展需要匯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共識,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的價值共識,黨的優良奮斗傳統是歷史共識,黨的作風廉政建設是監督共識等。諸多共識匯聚成為國企黨建工作的價值起點、執行依托、載體樞紐與民主基礎,借由文化建設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激發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和建設文化強黨、文化強國,提供組織力量[1]。
五、傳承紅色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的樹立,其關乎國家發展命運、民族文化的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和革命文化財富,如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等黨和人民奮斗的革命精神。黨風廉政建設、黨內監督等工作傳統,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寶貴資源;奉公守法、一心為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等工作作風,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優良傳統。國企要充分學習黨史與國家建設發展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繼承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振興民族發展,發揚革命精神,實干肯干,堅韌不拔,在國企黨建組織工作中傳承紅色基因,發揮光榮傳統,傳遞優良作風。
六、取用傳統文化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積淀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標識。新時期,國家綜合實力的比較包括國家文化的對比。作為國家軟實力,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孕育于文化建設之中。黨建工作是中國現代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文化建設必然需要汲取深厚的中華歷史文明精髓,以中華傳統文化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兩岸關系立足于堅持祖國統一的家國情懷、民族大義,進而維護“八個堅持”和“十四個明確”的理論概括和戰略指引。
七、創建國企新文化
文化建設創新是企業工作的重要方面,黨建工作是完成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與核心,二者共生共發、齊頭并重。理論上,國企黨建工作指導企業文化建設;實踐中,國企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都是系統性任務,均需要由企業組織結構中工作隊伍與成員交叉完成;行動中,國企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都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較高的群眾參與度;內容上,國企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在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基礎上,又都具有企業自身獨特個性;成效上,國企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都要求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高效可行。因此,企業文化在黨建工作基礎上,當兼收并蓄,繼承創新,以勇于開拓、敢為人先、實干興邦、科學至上的理念,將安全環保、廉潔自律作為文化要素內嵌于企業發展與使命愿景中。
八、系統觀念理監督,劃規定矩、明責確權
“系統觀念”是我國“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是系統升級事業組織管理方式的核心理念。國企黨建工作是由多重構成要素組成的系統,系統中各要素間的協調機制能夠優化結構調式中的模式和著力點。結構合理,協同效力產生優化配置,促進構成性能的提升;結構不合理,系統內部摩擦掣肘,損害功能效益。因此,運用系統觀念,明晰戰略決策,布局全面、把控關鍵與創造動力,優化結構調整,是企業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九、總領規范,政治監督
國企黨組織工作以條例的方式,制定工作原則、規范監督方式與落實責任追究,將“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用成果檢驗成效。黨組織積極發揮領導作用,在關鍵涉及國企發展的重要事項和關鍵問題上,依據大勢,切合大局,管控方向,確保落實。國企黨建工作要落實“三會一課”,舉辦主題黨日,弘揚新時期勞模精神、工匠技藝,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有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
十、內部閉環,紀律監督
國企要狠抓紀律監督,遵循從嚴治黨,推動監督體制改革,國企工作模式注重共情同心,創建企業和諧勞動關系,主動化解各類基層矛盾。落實基層聯絡,形成黨員與職工的結對,定期展開職工思想動態分析,做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實施細則,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1]。強化制度執行監督,突出“三重一大”決策,嚴肅處理侵吞國有資產、利益輸送等違規違紀行為。黨內監督責任落實日常化,發揮紀檢組織、黨委工作機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監督作用,加強國企領導干部的黨性教育、警示教育,加大提醒、訓誡力度,通過巡視巡察、考察考核等手段,督促國企領導依法用權、廉潔履職,閉環管理,集中統一。
十一、外部循環,健全監督
組織機構的良性運轉需要規則確立信任之池,內部依規自律自省,結合外部多元監督,才能發揮組織積極開放的能動作用。發動黨內監督與群眾監督,從監事、審計、法律和財務等方面,推動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形成監督合力,提高監督效能。以民主建設為突破口,在國企內部形成民主氛圍。國企領導層和管理層要充分重視工會組織的建議,充分調動國企各級干部和黨員群眾參與企業文化建設,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以談心談話,反饋意見建議。設定統籌編制計劃,協同實施、突出監督的系統性與針對性。
十二、人才激勵促建企業文明
人力資源管理在國企黨建工作中具有戰略地位,企業文化建設必須依托人才培養,注重吸引高端人才,形成良性的招培方案。專業人才與管理人才要分梯隊、分層級、有層次、分步驟地培養,為和諧黨群關系,增強群干交流,調動群眾參與性,為國企內部管理建言獻策、生產創造活力貢獻力量。國企干部的選任,須經黨委會討論。以重大成果分紅等激勵機制,激勵人才的科技創新;一崗雙責,明確領導班子職責權屬。國企黨建工作在后備人才培養上,應該堅持集中教育和經常性教育相結合,采取集中輪訓、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理論宣講、在線學習培訓等方式,強化政治理論教育、黨的宗旨教育、黨章黨規黨紀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黨員學習黨史、國家建設發展史,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要經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體教育,嚴肅黨的組織生活,以主題黨課的形式,加強老黨員、新黨員、預備黨員之間的學習交流。
十三、結語
創新黨建工作和文化自信緊密相連。在推動黨建工作與文化建設上,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深入融合,可以提升國企綜合實力及其品牌效應。因此,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實踐操作層面,國企的黨建工作與文化自信之間關聯密切。文化自信是國企黨建工作的引領思想、推進企業文化宣傳的基礎,更對企業和諧發展、產能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具有影響。同時,國企黨建工作切實反饋、落實了文化自信的價值理念和戰略布局,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黨辦公廳.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R/OL].(2019-12-30)[2020-01-05]. http://www.gov. cn/zhengce/2020-01/05/content_5466687.htm.
[2]馬唱唱.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視角[D].湖南科技大學.2019
[3]新華社. 中共中央黨辦公廳印發《關于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的意見》.[EB/OL].(2019-07-29)[2019-07-29].http://www.gov.cn/xinwen/2019-07/29/content_5416443.htm.
[4]董欣,李林巖.提高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質量[N].吉林日報,2012--12--25(09).
[5]王輝.新時期如何創新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J],管理創新,20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