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硯溪
摘要:位于中國西南部的云南,其地理位置特殊,地況地貌復雜,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除了漢族以外,少數民族有25個之多,有言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云南也因而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斷被推進,不少少數民族的文化,例如音樂、服飾等等也面臨著一定的危機。本文主要以云南的少數民族為出發點,針對其音樂文化,了解其音樂教育中還存在的不足之處,探究其音樂傳承的策略,增強人們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關注度,這對于少數民族的文化教育與傳承的研究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 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傳承
音樂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體現。云南的多民族文化經過其幾千年的更迭,形成了十分豐富的音樂文化,極具有民族特色,是我們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資產。云南更是培養了音樂家,我們耳熟能詳的聶耳、冼星海等等。許多有名的歌曲,比如《彩云之南》、《一瞬間》、《去大理》無不顯示著云南這個地方的音樂造詣。那么,無可厚非,我們應該投注更多的心血在少數民族的音樂教育上,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好這種文化,讓其得以傳承而不至于被埋沒。
一、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現狀
1.1教育脫節,無法保證教育的延續性
云南的音樂種類可謂繁多,曲藝有83種之多,享譽全國之首,而少數民族曲藝就占了56種,其音樂風格迥異,但大多膾炙人口,影響著云貴川一帶的音樂文化,促進了人們之間的情感聯絡,使其成為各個民族地區之間有機融合的粘合劑。如果你走進四川、貴州等地,還能聽到不少老一輩人隱隱哼著云南山歌,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的影響力可見一斑。但因云南地處邊疆、山區地區,因此有些地方難免還處于交通閉塞,經濟落后的階段,這種地理上的阻斷影響了其與外界的交流往來,以至于人們對于云南的少數民族音樂和文化的認知度不夠。自鄧小平1988提出西部大開發之后,云貴川等地區才不斷涌入大量人才,人們對于云南這個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才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些學者開始研究云南少數民族音樂。但是相較于東部發達地區來說,專業性知識和人才還是不夠的。系統化、專業化的教育才是能夠將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下去的途徑,因此只有得到越來越多專業人才和專業知識的加持,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教育才會蒸蒸日上,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才能將具有云南本土特色的音樂發揚并且傳承下去。
1.2外來音樂文化與本土音樂文化的沖突
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意味著人們可以更多地了解其他國家的音樂文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對于本土音樂的關注度。文化浪潮襲來,一些比較封閉的云南山區地方難免受到一定的沖擊,少數相對脆弱的民族文化急劇消失殆盡。大量電子產品的涌入以及各種媒介的出現,隨身聽、多媒體、MP3、MP4以及VCD等等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很少會有人會深入到本土去了解這種少數民族文化。除此之外,有些學校學習音樂的媒介是仍然采用的是國外的音樂體系,他們追求鋼琴、小提琴等等,卻少有人學習少數民族的音樂,這對于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如何做到“去其糟粕,去其精華”才是我們面對這種文化沖擊是應該做的。
二、音樂傳承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人是文化的載體,不管世界上那種文化都需要借助人才能任其在時間的長河里源遠流長,并且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因此,人在音樂文化傳承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云南少數民族的傳統音樂在長期的發展中,成為了該地方文化文明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是地域差異和環境的影響對于音樂教育以及文化的傳承有著微妙的影響,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發現問題,并且探索其解決策略以達到更好的發展。
2.1引進專業人才,進一步完善音樂教育系統
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對于該地區豐富多彩的音樂,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健全的,屬于我們自己的音樂系統,而不是僅僅靠口口相傳。這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只有將用文字記錄下來,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并且將它傳承下去。而高等學校、音樂學院等就肩負著著這個重任,高等學校應該以民族文化基礎,綜合考慮到云南地區的歷史變遷、社會構成、以及其特有的自然環境,精細地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個系統化的劃分,要做到科學劃分的同時還要兼顧到學科的文化底蘊,不能失去了地方傳統文化與精神的核心力量。近些年,在國家和云南政府重視和大力支持下,云南音樂文化產業急速發展,一批批音樂人逐漸涌現出來,但是我們的音樂教育系統仍有完善的余地。我們除了要讓傳統的云南音樂文化傳播到全國,還要加快步伐讓云南音樂走向世界的舞臺。
2.2全民增強音樂素養與認知
自改革開放以來,針對自然學科的教育逐漸步入正軌,而人文學科的教育卻顯得相對滯后,基本上沒有什么學生學習音樂,大人們大多覺得音樂只有有錢人才能學,學好語數外才是硬道理。而僅靠音樂書本上的一點內容單一、知識老舊的音樂課程,孩子們無法對少數民族的音樂形成一個系統的認知。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也得到了較大的遏制。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民族音樂有了一定認知基礎,不少高校也開設了聲樂課。但是少數民族音樂的研究還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大學,當代教育注重傳統學科的培養,卻忽略了加強中小學的音樂文化素養,學生們對于少數民族音樂的認知是遠遠不夠的。此外,在少數民族音樂的滲透中,還要考慮到要對少數民族的歷史軌跡、人文特點、自然環境有一個大體上的了解,對少數民族傳統樂器,民族舞蹈的介紹了解也必不可少。
三、總結
教育是文化傳播的橋梁,對于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更是應該遵循教育先行的原則,將音樂的火炬交到年輕人的手中,保護其多樣性,讓其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下去。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播是文化的延續,云南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之一,它值得被保護、傳承。云南作為我們中國的“民族藝術音樂寶庫”是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自古以來對云南的音樂進行研究的人不在少數,但今天我們對于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探究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對于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做出不同的理解與看法,拓寬了我們對于各個文化的認知范圍,這對于現今音樂多元化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沙茜.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在高等藝術教育中的傳承研究[J].民族音樂,2020(06):92-93.
[2]許珺,馬銘.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現狀與傳承分析[J].大眾文藝,2020(07):252-253.
[3]李亞楠.民族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傳承中的新思路——評《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概觀》[J].林產工業,2021,58(03):123.
(云南藝術學院 音樂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