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深入,小練筆活動逐漸走進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所選擇的題目范圍較廣,其材料也更加貼近于真實的生活,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廣泛的思維空間,因此可以改變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真實情感、個性等問題。但是,由于小練筆活動屬于新型教學方法,在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形式禁錮、脫離文本等問題。為此,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究了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練筆;教學策略
小練筆是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重要教學方式,在練筆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受到傳統應試型教育理念的影響,許多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卻忽視了寫作技巧的講解和分析,忽視了學生的自主練習,導致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較低。為此,教師需要加強寫作練筆活動,讓學生根據相關的素材進行寫作,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練筆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無法準確的掌握小練筆靈活性的特點,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甚至偏離原本的教學目標,其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1)禁錮于形式之中。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課程或是公開課程教學中會適當地組織一些小練筆活動,最常見的方式便是在完成基礎知識講解之后提出問題,詢問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以及所學到的品質和精神。這種教學方式看似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但是實際上卻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部分學生為了更好地回答教師的問題經常選擇固定的回答模式。由此可知,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練筆過程中過于注重其形式而忽視了其本質則會影響小練筆活動開展的價值和意義,不利于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甚至還會浪費課堂教學時間。(2)脫離教材文本,課堂小練筆活動的開展的目標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小練筆活動開展的時機,總是根據自己的計劃隨意開展,進而影響到教學效果的提升。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初始階段就要求學生根據作者所寫的內容進行仿寫,學生完成練筆之后引導學生學習后文內容,這時學生的思維仍然處于最初的練筆階段,進而脫離教材文本。在這種情況下所開展的練筆活動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和意義,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升。(3)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如果學生學習課文內容時產生了深刻的感悟,有了表達思想的欲望,教師適當地組織練筆活動,學生則會表達出內心真實的情感。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卻經常選擇一些時間、空間與學生相比較為遙遠的內容,無法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學生也只能被動地進行練筆活動。
2.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活動開展的策略
2.1 以教材為核心,組織小練筆活動
新課改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描寫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并激發學生對生活的幻想和聯想,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這是語文寫作學習活動開展的關鍵。而想象能力的激發則需要教師合理利用教學活動,尋找能夠激發學生寫作靈感和創作欲望的機會,進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合理利用語文教材中具有豐富內涵的文章,如優美的語言、獨具匠心的文章結構等都是學生進行練筆活動的優秀范本,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練筆活動的開展。以《梅花魂》教學為例,在授課環節教師可以設計以下練筆活動:(1)依據文章開頭、結尾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寫一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2)運用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習作方式來寫一段話。在這一練筆過程中,教師以教材文本為核心,引導學生依據其進行練筆活動,可以使得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內容的寫作風格,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2 鼓勵學生表達情感,實現情語共生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的情境創設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是活躍課堂氛圍、營造情感環境的有效手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構建出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情境。在教學情境創設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表達,鼓勵學生在練筆過程中積極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使得其情感與教師構建的情境相符合,達到二者一致的目的。教學情境應當是可以被學生感知的真實情境,是現實生活與真實情境的結合,而在真實情境教師要適當地組織小練筆活動,并引導學生實現情的升華,幫助學生正確體會、理解作者在創作時的感受和心情。在真實的情感體驗下,表達欲望被充分激發,學生在練筆過程中也能夠更好地表達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實現情感與語言的共同表達。以《地震中的父與子》,該部分內容主要描寫父子之間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出日常生活中感人的親情,并布置一篇寫給自己的父母的小練筆任務,要求學生表達出自身對父母的真實情感。通過外部情境的營造,使學生受到感染,進而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2.3 促進學生互評和交流,實現共同提高
小學語文教師組織小練筆活動的另一個重要方式為組織學生之間的練筆互評以及交流活動,即教師在布置小練筆任務之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并展開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小組之間的相互評價以及班級范圍內的交換評價活動。最后,由教師對小練筆的質量進行評價、分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發現他人的缺陷和不足,以幫助他人及時改正,同時,學生還能夠在評價過程中積極學習他人的長處,以保證在日后練筆過程中不再出現的類似的錯誤。在互評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適當地選擇優秀的作品內容進行朗讀或是班級展示,使學生真正熱愛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和能力。以《松鼠》教學為例,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教師布置一篇《描寫一種動物》的課堂小練筆活動,在學生全部完成之后要求其與同桌或是其他同學相互交流,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分析,并選擇出其中的優秀作品,讓其他學生進行學習。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從中學到他人身上的寫作優點,同時更好地認識自己,以保證在日后的寫作中不斷進步,實現綜合語文能力的提升。
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小練筆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深入觀察生活,真正理解教材內容以及寫作的含義。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深入分析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練筆策略,并將其貫穿到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誠.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教學策略新探[J].教師,2020(25):56.
[2]肖秀珍.讀寫不分家,教學兩不誤——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開展“隨文練筆”的教學策略[J].學苑教育,2019(10):32.
[3]夏清紅.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教學策略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10):25.
作者簡介:王富(1974.03- ),男,漢族,吉林省洮南市人,黑龍江省伊春市嘉蔭縣第二小學教師,小學高級職稱,大專學歷,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黑龍江省伊春市嘉蔭縣第二小學?黑龍江?伊春?15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