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銀霞
摘要:近年來,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發展迅速,而農業發展較為緩慢,所以部分農村人民為了提高自己的經濟水平會選擇去城市打工,也有一些夫妻因為各種原因分開,這就造成了單親家庭留守兒童這一問題。農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是一類較為特殊的群體,這一群體的教育具備普遍性與特殊性,為了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應該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加大對農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教育策略的研究力度。
關鍵詞:核心素養;農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備受社會關注,而我國也十分重視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相對來說,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問題更多,所以需要根據兒童的家庭情況、心理特征以及行為表現等各個方面對兒童進行科學教育,從而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1.農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的問題
1.1家庭溫暖少
造成單親家庭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常見的父母離異 、父母一方亡故、母親原本是外地人后因不習慣家庭生活便丟下孩子跑了【1】。同時,在生活壓力的影響下,父(母)又會選擇外出打工,將孩子留給年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在長期分離的情況下,孩子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心與愛護,也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
1.2心理異常
部分農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會出現性格孤僻、自我封閉甚至抑郁等心理問題,也有一些留守兒童十分叛逆與自卑,沒有奮斗的方向,即使到了初中也非常迷茫。
1.3行為異常
由于家庭結構與他人不一樣且長期沒有感受父母的溫暖,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經常會認為自己是不同于他人的一類,認為自己的出生是不被希望的,甚至認為有很多人看不起自己,所以產生了很多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會進行自我否定,且相比于交朋友更喜歡獨來獨往,且會以自我為中心,甚至會做出自言自語、自殘等行為。
2.農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教育策略
2.1讓學生感受到家的溫暖
家是每個人心靈的寄托,只有具備父母的呵護、親人的關愛與家庭的溫暖,才會成為積極向上的人。而農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出現各種問題的原因就是缺乏父母的呵護與家庭的溫暖,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為這些學生營造一個溫暖的家。
第一,學校應該提高對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的重視程度,完善關愛機制,讓學校以及教師成為學生堅強的后盾。例如,學??梢詷嫿羰貎和?,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第二,教師可以模仿我國的扶貧工作,根據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構建留守兒童檔案,讓教師與其他學生通過結對幫扶的方式幫助這些學生,讓這些學生知道自己的出生是被寄予厚望的,自己不是沒人要的孩子【2】。教師以及學生需要用愛感化他們,尤其是教師需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這些學生,彌補他們缺失的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性格比較開朗的且樂于助人的學生幫助單親家庭留守兒童,讓這些學生利用自己的樂觀感染單親家庭留守兒童,讓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感受手足之情。
第三,在特殊的節日當中,孩子會更加渴望親情,所以教師可以陪伴孩子過一些傳統節日。首先,需要在學生生日的時候舉辦一個簡單的生日會,讓所有的學生都唱生日歌并送上自己的祝福,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與關懷。其次,可以在春節、元旦、中秋等節日開展一些傳統節日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并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溫暖。
第四,在校園與班級當中,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可以感受到溫暖,但是回到家之后他們依舊孤獨,所以學校可以和村委會做好溝通工作,建議村委會構建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干部負責制、鄰里關愛制,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到關愛。此外,教師需要多對單親家庭留守兒童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也可以為學生做頓飯,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
2.2培養學生的存在感
在父母長期爭吵且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的情況下,大多數單親家庭留守兒童都認為自己是多余的,是不被人需要的,所以在校園當中會縮在一個角落里,不愿意與別人交朋友,也不愿意任何活動,存在感比較低。這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也會影響到其未來生活,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存在感。首先,教師應該通過有效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讓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擔任班委,增強其責任意識,這樣不僅可以促進他們與其他學生的交流,也可以激發起學習興趣,增強其存在感。其次,教師應該鼓勵這些學生自食其力,增強其抗壓能力。部分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的內心十分脆弱,經受不住打擊,所以教師可以賦予他們一些特殊任務,培養其意志力。此外,學校應該積極舉辦各種活動和比賽,并鼓勵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參與活動,例如可以舉辦中學生作文大賽等,提高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的社交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
2.3加學生德育教育
部分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十分嚴重,孤獨、無助、缺乏自信、寂寞等問題充斥著他們的內心。同時,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對世界的認知不夠清晰,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也十分迷茫,且對金錢的看法不太正確。這些問題很容易導致他們的三觀不正,且初中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為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的德育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第一,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語文教學等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講解一些德育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第二,需要加強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定期帶領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去福利院、養老院當義工,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生活與命運并不悲慘,并培養他們樂于助人與奉獻精神。教師也可以帶領他們參觀英雄故里、烈士陵園,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幫助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3】。
結語:
部分農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問題與行為異常問題,為此在教育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溫暖的“家”,應該培養學生的存在感并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參考文獻
[1]呂小玲. 核心素養下的農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教育策略[J]. 進展,2020, 000(005):P.34-35.
[2]陳春妮. 核心素養下農村留守兒童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探究[J]. 讀與寫(上,下旬), 2019, 016(033):163.
[3]任亞東, 陸雪, 李文才. 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農村留守兒童體育課堂教學轉向與發展趨勢[J]. 體育科技, 2019, 040(004):162,164.
(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第二中學?7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