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群書
摘 要 森林資源在生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為了確保森林資源在受到災害后得以盡快恢復,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促進林業產業經營的經濟效益,實施政策性森林保險政策很有必要性。目前政策性森林保險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需要構建完善的保險政策及監管體系、提高服務意識?;诖?,結合廣西三江縣政策性森林保險實施期間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措施為主展開分析探討。
關鍵詞 森林保險;存在問題;解決對策;廣西三江縣
中圖分類號:F842.6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75
我國森林保險建立和應用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推廣普及存在很大困難,在此背景下,為了確保森林資源穩定、生態安全,推出政策性森林保險政策十分必要和及時,彌補了其他商業性森林保險發展緩慢的不足。廣西三江縣的政策性森林保險工作開始于2013年,完成的森林投保數量由開始的1.2萬公頃逐漸增加到2017年的14.25萬公頃,其中,公益林投保面積4.12萬公頃,實現了保險全覆蓋,商品林投保面積10.13萬公頃。三江縣每年均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政策性森林保險工作任務,參加的承保公司也由開始的中國人保財險公司一家,增加到現在的中國人保財險、太平洋保險和北部灣保險3家公司。開展政策性森林保險工作的“三江模式”得到了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因此,通過探討三江縣政策性森林保險的有效實施,為我國其他地區的森林保險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1 政策性森林保險的特點
森林保險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林業產業中所涉及的風險種類十分繁多,氣象、生物、環境等多個因素都會對森林造成危害,因此,在事故發生時很難進行提前
預測。
1.1 涉及范圍大
現實中的森林,無論天然林或人工林通常都是大面積相連成片,造成了森林保險的涉及范圍大。若是出現火災、病蟲害等災害,周邊的林地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造成更大經濟損失。這種損失情況與財產保險的獨立性并不相符,而且林木的實際經濟價值很難進行評估。林木的種類十分繁多,而不同樹種的市場價值也是不同的,除了表現出來的市場價值,還有附著的生態價值,一旦出現森林災害,保險公司無法準確判定損失的財產價值。正是由于林業行業的這些風險特征,給準確制定出相應的理賠方案增加了難度。
1.2 林木價值難以預測
政策性森林保險的出發點是使投保人在林木受災損失后,得到一定的保險賠償,有能力完成再植,恢復森林,確保森林的保有量。雖然都是為了彌補受災損失,與其他森林保險不同之處在于,其他森林保險著重點在于經濟損失賠償,而政策性森林保險著重點僅在于恢復森林的保障,即林木的再植成本。與實際受災需要更新再植的森林面積、樹種密切相關,而與實際受災損失的林木價值無對應要求。
1.3 沒有明顯的保險收益
公益林的保險費全部為財政補貼,可以由林業主管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統一投保,承保容易,而且公益林多為天然混交林、竹林等,防火、防病蟲害能力較強,因此,出現災害的風險程度較低,災害規模小,損失少。商品林的保險費財政只補貼80%,余下部分保險費投保人承擔,須由森林所有者自愿進行投保,工作難度較大。商品林絕大部分為人工林,出現災害的風險較高,且容易造成較大規模的災害,損失嚴重。且林木生長周期長,需要農戶長期投入保險成本,但又沒有明顯的保險收益,因此推廣難度大。
2 政策性森林保險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2.1 投保的積極性低
森林的許多所有者是農戶,他們在林業生產方面參與市場商品經濟活動不多,林業生產經營的風險意識不強;同時,長期以來受到其他商業保險不良運作的負面影響,對保險產品缺乏信任,再加上林業生產并不是農戶唯一的收入來源,投保的積極性也不高。若是沒有政府林業主管的大力支持,只依靠保險公司的力量根本無法完成政策性森林保險的承保工作。
2.2 承保方面的困難
2.2.1 承保工作量大、難度大
目前林業的經營規模較小,再加上林地較為分散,許多林地都處于較為偏遠的山區,距離城市較遠、交通不便,覆蓋的范圍也較為廣泛,需要收集的信息量很大,保險公司所需要投入的經營成本較大,給保險公司的業務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影響了森林保險的推廣和應用,導致我國森林保險的投保率較低。
2.2.2 承保到戶更困難
林權產權證明材料是農戶參加森林保險投保的重要依據,但從當前林業管理實際情況來看,林權制度仍然有待完善,許多偏遠地區的林業產權歸屬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林權證發放率不高,許多農戶并沒有自己林地的產權證明。林權產權歸屬問題在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農戶不具備參加森林保險投保的基礎條件,保險公司也難以落實,若沒采取多種形式投保,將直接阻礙政策性森林保險推廣。
2.2.3 保險公司選擇性承保
由于政策性森林保險在公益林與商品林的投保、承保工作方面的差異,及公益林與商品林出現災害風險和災害造成損失規模的差別,從降低承保工作成本、規避風險角度出發,保險公司開展承保工作時會優先選擇承保公益林,而后再逐步開展商品林的承保,這樣最終導致了商品林的投保率普遍較低,政策性森林保險這項惠民政策未能很好地落實。
2.3 理賠方面的困難
各林地的實際種植狀況、林木的年齡等方面的情況較為復雜,因此為理賠工作的展開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再加上自然災害與病蟲害災害的損害情況需要由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評估,沒有林業部門的支持,災害評定和理賠工作難以推進。
3 政策性森林保險的發展對策
3.1 加強政策性森林保險的宣傳力度
為了推動政策性森林保險的有效推廣和應用,各級政府需要給予森林保險政策一定的宣傳幫助和引導,有效提高林農參與到森林保險投保的積極性,并明確了解森林保護的重要性和相應法律法規。在宣傳過程中,1)要面向林農宣傳森林保險相關的補貼政策、森林保險的保障范圍、理賠的程序和后期潛在的經濟收益等,通過這些來吸引林農參與投保。2)要針對森林資源自身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來進行全面的宣傳,讓林農及社會各界意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性。三江縣充分利用有線電視、廣播等媒體,縣鄉村各種大小會議及當地民族節慶活動大力宣傳政策性森林保險相關政策。3)充分發揮村級基層組織的作用,大力發動農戶積極參與政策性森林保險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2 改進投保方式,采取村、組為單位聯合投保模式
在當前各農戶林地信息無法準確收集的情況下,參照統一投保形式,經過農戶同意,通過涉林企業、造林大戶出資等多渠道籌措資金代付農戶負擔的部分保險費,全村、組的林木林地統一購買政策性森林保險,避免了農戶單獨投保帶來的收集信息多、材料多、保單多等大量工作,又能夠促進政策性森林保險惠民政策盡快落實。
3.3 加強政府支持力度
加強技術支持幫助,充分發揮林業主管部門技術及信息優勢,在政策性森林保險的承保、理賠的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幫助保險公司以更高效率、更高質量地完成承保理賠工作,促進政策性森林保險工作健康快速發展。
3.4 采取商品林公益林按比例承保方式
保險公司不能只承保公益林,同時必須先開展商品林的承保工作。根據各保險公司完成的商品林承保情況,按比例分配相應的公益林承保任務,有效避免保險公司選擇性承?,F象的發生,并帶入適當的競爭機制,調動保險公司的承保積極性。
3.5 建立監督考評退出機制
為了政策性森林保險工作的有序開展,各承保公司預先分區域開展承保工作,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各保險公司政策性森林保險開展情況的監督考評工作,確保群眾懂投保、會報案;促進保險公司部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建立退出機制,既可避免無序的競爭,又能防止虛假和不作為現象。
3.6 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險理賠裁定機制
建立林業專家信息庫,林木受到災害后,是否需要更新造林問題,投保人與承包公司發生爭議時,由林業專家組成的裁定小組進行裁定解決,避免因分歧而影響理賠的及時完成。
3.7 簡化政策性森林保險的理賠程序
要求各保險公司對政策性森林保險的理賠程序進行簡化,并將受害林地的勘察、定損、賠付等環節做到透明公開公正。林業部門還需要加強對森林火災等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這樣能夠減少林農騙保行為,讓違法成本高于保費,在維護森林資源平衡的同時加強對森林保險政策的應用和管理[5]。
4 結語
加強對森林的保護能夠起到改善自然生態平衡、確保生態安全的作用,促進社會經濟效益提高。實施政府主導的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是加強對森林的保護,推動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一項重要措施,同時,可以促進其他森林保險的發展,為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保駕護航。在實施過程中要明確政策性森林保險的目標,加強監督管理和科學技術支持,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并且通過相關的扶助政策來提高森林保險的運行效果,從而為廣西柳州的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譚立鷗.湖南省政策性森林保險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01):41-42.
[2] 韋向誠.政策性森林保險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鄉村科技,2018(33):39-40.
[3] 丘世忠.政策性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0):181-182.
[4] 祁建蓮.大通縣政策性森林保險的發展及建議[J].青海農林科技,2019(02):72-74.
[5] 黃彪,朱陽生.對國內森林保險財政補貼問題的若干思考:以湖南省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2020,31(09):99-10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