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源
(集美工業學校,福建 廈門 361022)
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基礎知識薄弱,并且對于理論的學習熱情不高[1]。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時代,他們受到外界誘惑非常大,雖然能第一時間獲取知識及信息,但是往往無法正確分辨其真偽,因此在學校的正規學習依然十分必要。他們不是不能學、學不好,而是不想學。學校應當注重發掘他們的潛力,努力實施“因材施教”。
本文以“磁生電,電生磁”這一知識點為例,嘗試通過三方面引導,探討解決電氣專業中職生學習困難的辦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知識點繁多,而且有些專業術語不好理解,不夠形象,教材閱讀起來拗口難懂,其結果就是學生還未將內容看完就已經放棄。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思維主要有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兩大類,在傳統教學中,基本上運用的是抽象思維,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然而中職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因此,在開展教學實踐中,巧妙借助形象思維配合抽象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針對這一問題,教學中將知識點立體起來,用最直白的方式來進行解讀,去掉拗口難認的詞匯作重點突出的說明,讓學生能夠簡單易讀(圖1)。把握最關鍵的問題節點,用關鍵字詞標注出重點,將知識解構到最低一級,相當于把一條魚進過破壁機處理,讓沒牙的人也能吃魚而且還不用挑刺。在講解知識時不產生新的概念,不要以概念來解釋概念。如果能讓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也能理解,那說明我們的授課就是成功的。

圖1 “磁生電,電生磁”概念解構
學習的環境很關鍵,為了使學生處于一個專業的氛圍,可在教室和實訓室懸掛相關電氣專業的設備的圖片以及符號、圖表等以及擺設一些線路模型,讓學生能夠時刻看到、感受到相關的概念,并根據知識的更新對相關內容進行升級。這一方法還可以和后續的“四種卡片”結合運用,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通過輕松好玩的閱讀學到知識。
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盲目的死記硬背教材內容而沒深入理解其含義,這就要求老師在解釋專業概念的時候,忌用難懂的語言來闡述,而應利用學生能輕松易懂的生活實例進行類比闡述。例如,“勵磁”的概念,就可以用小時候我們的“打水漂”這一娛樂項目進行類比,當小塊石子扔進平靜的河面,其引起的漣漪較小,且恢復平靜的速度較快,反之換成大的石子扔進去,必然產生較大漣漪,并且過段時間才能恢復平靜。同理,勵磁電流小的時候,其形成磁場強度也小,反之勵磁電流變大的時候,其形成磁場強度也跟著變大[2]。同時我們還應做好拓展,告訴學生:勵磁電流是一個具有方向的量(也稱為矢量),因此在電流方向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磁場方向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通過打水漂的形象化比喻,幫助學生利用生活知識掌握電磁感應方面的知識。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知識點枯燥乏味,投入了精力卻感到收獲寥寥。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在講解知識點時適當加入熱門網絡用語,甚至是合適的段子,將知識以電影、動漫、游戲等學生熱愛的、感興趣的方式切入。用幽默詼諧的形式,輕松暢快地表達,甚至娛樂化的方式去闡述復雜問題。例如,我們可以將上述知識點闡述進行改良(圖2),用漫畫的形式表達,這一方面讓學習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愉悅,另一方面通過圖形、圖像的表達方式更容易讓人理解復雜且枯燥的概念。

圖2 “磁生電,電生磁”概念漫畫形式的表達
在介紹“電生磁”的過程中,可以用電影《終結者3》中主角利用加速器通過大電流后,在設備周圍產生磁場,其強大的吸附力使得反派機器人無處逃遁,最終被消滅的電源片段來解釋這一知識點。而介紹“磁生電”的過程中,可以用“口袋怪獸”這款游戲中皮卡丘利用“磁生電”為自己補充電能,最終消滅大BOSS的游戲背景,讓學生認識這一知識點。
總之,不要讓知識太艱澀以致學習起來有壓力。把教材改編成若干個短小精悍的科普內容,目的是讓學生接受起來壓力沒那么大,不用投入太多的精力就能有收獲。 針對當前學生年輕化,信息化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好玩的梗,以幽默詼諧同時又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展現知識。然而,老師的時間、精力和渠道也有限,許多方面需要學校和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持,比如漫畫元素,學校和社會相關專業人士可以提供更好的素材和材料供老師篩選,最終讓學生、老師、學校和社會共同進步。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知識點凌亂,各知識點相互關系理不清楚,學完這一章就忘記上一章。大部分同學都在為學知識點而死記硬背,而沒有思考新的知識點和以前的知識關聯,以及為什么要學這個新知識?這個新知識運用在哪里?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建議老師應該將各知識碎片脈絡化,理清邏輯關系,讓知識變得鮮活生動、有趣易學。
思維導圖就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教學工具,可以利用它將章節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和串聯,讓各知識點層次分明,而又相互鏈接(圖3)。我們甚至可以把各知識點做成拼圖,結合思維導圖采用拼圖等方式復習整理所學知識。

圖3 電磁轉換思維導圖
課后我們給學生發放四張“游戲”卡片,分別是知識卡、索引卡、實訓卡(有實訓內容的課程)和應用卡。他們的作用分別是:⑴ 索引卡:也稱思維導圖卡,作用是展現各知識點的關聯;⑵ 知識卡:多張零散的獨立知識點卡片;⑶ 實訓卡:各實訓內容的重點和主要事項;⑷ 應用卡:所學的知識在日常生活的運用案例。
隨著科技的發展,應用片要跟隨時代的不同進行不斷更新,融入現代社會的新興事物,比如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有這些卡片,結合教室和實訓室的掛圖、設備等,同學們可以在閑暇時間采用當下年輕人喜歡的“桌游”的方式進行娛樂式復習。
知識從來都是剛需。老師是知識的傳播者,目前中職生的現狀決定了授課老師要將知識精細化處理。讓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像吃冰激凌一樣入口即化,最大化降低學習的成本,讓學生學習變得主動,輕松且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