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爽 陶麗麗 司偉 唐丹
摘要:本文主要分為三大部分,首先明確要正確認識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對高校網絡安全教育的影響,要正確應對互聯網流量的激增對高校學生的影響。接著從主客觀兩方面指出當前高校網絡安全教育面臨的幾項挑戰,最終針對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做出了相應的思考,提出了三點基礎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關鍵詞:疫情;高校;網絡安全;教育
引言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教育部印發了《疫情防控期間做好高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作為指導意見。迄今為止近一年半的時間里,隨著疫情與防控工作常態化,作為“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有效防控學生聚集性活動、保障高校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線上教學也成為固定的、普遍的教學模式;同時在高校學生利用互聯網、受益于互聯網的過程中,增強網絡安全教育也必不可缺。因此,在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的背景下,對于如何開展高校網絡安全教育,本文進行了一定的思考與探究。
1 正確認識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對高校網絡安全教育的影響
1.1 新冠疫情的爆發加速了互聯網流量的激增
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突發的、較大范圍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在“網絡拜年”“少接觸”“多居家”“‘宅在家里”等宣傳背景下,全國人民利用網絡拜年,利用網絡工作,利用網絡學習,利用網絡生活,大大增加了互聯網的使用率,尤其2020年第一季度互聯網流量較2019年底增長量高達50%。
1.2 高校學生是網絡時代的先鋒力量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快速覆蓋、智能手機的全民普及,高校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幾乎每一名高校生,都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接觸到互聯網,很多人甚至從嬰幼兒開始就接觸互聯網,互聯網伴隨著他們成長,他們通過互聯網學習、購物、娛樂,與社會接觸、與輿論互動,與話題共鳴,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時代的主力軍。
1.3 疫情防控工作對高校學生使用互聯網產生的影響
疫情防控工作對于高校學生使用互聯網方面,影響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來自于公眾的共性,即疫情爆發使得媒體報道、公眾平臺上信息激增,全社會的互聯網使用率都有所增加,高校學生本身就擁有使用互聯網的高度自由,作為一個大規模的群體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就高校學生本身屬性而言,疫情所導致的大范圍的停課,致使各高校教學課程由線下轉為線上,高校學生利用網絡聽課,利用網絡作業,利用網絡獲取信息,甚至有更多的專門針對高校學生以及其他年齡段學生需求的軟件、APP應運而生。以上這兩點,空前提高了高校學生使用互聯網的時間、頻率以及深度與廣度。
2 高校網絡安全教育遇到新的挑戰
隨著高校學生互聯網利用率的大幅上升,面向高校學生開展的網絡安全教育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以高校學生為主體來看,主觀上,他們在接觸社會包括網絡信息的過程中經驗不夠成熟,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客觀上,現今網絡環境、網絡文化情況過于復雜,不法分子伺機而動。具體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高校學生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自由度過高
考慮到高校學生的年齡、心理、所處社會環境、物質與精神需求等因素,高校學生這一群體,由于剛剛離開中小學校教師與家長嚴格的把控,擺脫繁重的學業壓力,他們的對整個社會包括網絡上的新鮮事物具有空前的好奇心,他們需要大量的訊息資訊來填補精神上的“空白”。尤其在疫情這一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互聯網自身的豐富性、多樣性、無界性更加大大滿足了高校學生這一需求,在沒有管束與控制的情況下,很難把握好這種需求的分寸與界限,進而導致各種風險的衍生。
2.2 互聯網數據在大量流動過程中存在隱患
5G時代、云時代早已到來,疫情聯防聯控工作中需要龐大的大數據支撐,個人行動與信息咨詢、交流、記錄、下載或上傳、財產網上支付等行為變得空前頻繁。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個人身份和財產信息的泄露,如何做好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成為難點。很多犯罪分子利用這一機會,采取不法手段,制造多起惡性網絡事件,對網絡安全意識弱、網絡安全防范能力低的大學生“痛下殺手”,威脅高校學生的人身或財產安全,使高校學生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
2.3 互聯網的復雜性容易影響高校學生的辨別能力
當下網絡環境紛繁復雜,網絡文化良莠不齊,充滿了開放性與延展性。疫情防控時代背景下,社會熱點蜂擁而至,網絡輿論也五花八門,而高校學生點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處于正在形成的過程中,法律意識相對淡薄,面對這樣海量的信息與觀點,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有明確的辨別是非的能力,都能去蕪存菁、去偽存真,做出準確點篩選與吸收,不僅對高校學生點“三觀”形成,對其心理健康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
3 未來高校網絡安全教育路徑思考與探究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點新形勢對高校網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校教育者,應當盡快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加快完善高校網絡安全教育管理與建設,對此筆者有以下的幾點思考:
3.1 打造網絡思想教育課程
加強高校網絡素養教育,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打造專門引導學生正確、健康使用網絡的教育輔導課程,向學生們科學的傳授網絡溝通、網絡心理、道德倫理等內容,鼓勵學生立足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掌握分析、認識重大現實問題的能力,從思想根源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
3.2 成立校園網絡宣傳隊伍
邀請高校學生與教師在校園內共同成立網絡宣傳員隊伍。可以一方面從學生角度出發,零距離了解學生之間實時的興趣與話題;另一方面由專業性強的教師負責監管,隨時把握正確輿論,同時面向學生及授課教師開展政策宣傳、知識普及、心理疏導、技能培訓,疏導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下教師與學生的情緒,引導大學生科學、高效地運用網絡,真正發揮網絡的正能量與積極作用,此外還可以為學生未來順利步入社會、融入社會打好一定的基礎。
3.3 展開校級范圍凈網活動
要繼續加大對校園內以及校園周邊即高校學生可以接觸到的網絡環境的凈化力度,全力抵制網絡“三俗”文化進入校園,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期間堅決拒絕任何網絡謠言、影響社會穩定、危害學生身心健康健康、淫穢色情、非法傳教等有害信息對學生造成危害。力求為學生們營造一個清朗、干凈的網絡環境與空間,營造良好舒適的校園環境。
綜上所述,守好網絡安全防線,對于全面戰勝新冠疫情至關重要。由于高校學生的特點,做好高校網絡安全教育工作需要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加強對學生們的管理與引導,同時也需要學生們自身提升安全防范意識。對于協助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打造良好高校校園環境,維護全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國豪. 疫情背景下線上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 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現代化專業委員會.2020年教育教學與研究論壇論文匯編[C].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現代化專業委員會:廣東晨越教育發展有限公司,2020:3.
[2]蘇瑾.“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網絡安全教育現狀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09):76-77.
[3]馬婷,鄒國慶.高校網絡安全教育現狀及對策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01):132-133.
(沈陽藥科大學 ?遼寧 ?沈陽 ?1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