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雄
【摘要】識字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基礎。學生識字量不夠必然影響閱讀,也就不能展開更深入的學習。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小學語文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是教會學生識字。語言文字的學習需要從小培養,因此,教師需要更加重視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本文就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策略,以期向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識字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和數學應用題的解答,甚至會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低年級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尚未達到理想狀態,教師的教學方式在低年級學生識字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
一、結合學生特點,開展趣味識字教學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時,要結合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易開小差等特點,使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得到保證。教師要積極革新識字教學法,將多種多樣的新鮮元素融入其中,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識字教學的教學效果。
以“尖”“出”等字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摒棄直接向學生講述的方法,相反地,可以在黑板上寫出相應文字的字謎:“說它小,下邊大,說它大,上邊小”“山上還有山”……如教師的文字教學結合字音、字形、字義展開有趣的分析,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同時對每個謎語相應的字進行選擇訓練,便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說出自己對字的音、形、義的想法,激活學生的識字思維,進而加深對文學的理解,最終達到預期的識字目標。
二、畫圖識字,加深學生記憶
低年級語文課程中囊括了諸多象形字、會意字的生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漢字造字法與課本識字圖畫進行講解,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識字,還能激發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拓展其識字能力。
以“雨”字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呈現下雨的圖片和“雨”字,然后要求學生對下雨的圖片和“雨”字進行比較,看它們之間有何相似之處。學生通過結合“雨是一滴一滴往下掉的”形狀特點,找到與“雨”字的關鍵相似點后教師再問:“那若此時風從右邊吹來,雨滴會向什么方向落下?”學生回答:“向右落下。”此時,教師便可總結:“大家說得非常好,你們記住,‘雨中的四點可聯想起下雨時,風從右邊吹來,是向右點的?!弊詈?,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畫一幅和“雨”相關的畫,然后再練習“雨”字。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用多媒體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手段能夠含括文字、圖片、聲音,并可以同步形象展示,表現力非常強。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同步展現文字、圖片和聲音,不僅能抓住學生的眼球,還能激發其學習興趣。
比如,在對水果類詞語(香蕉、蘋果、橘子等)進行學習時,就可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向學生展現這些水果的動態圖片,同時與咬水果時的聲音相配合,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多媒體展示的內容上,轉化對圖片的感知,使之變成對文字的認識。這種教學方法相較于傳統枯燥的教學方法更有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從而強化學生識字效果。
四、結語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識字的思維特點、學生的個性特征、漢字造字規律等方面,基于學習者角度構建有效的識字教學策略,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保證學生識字的最好效果,同時拓展學生的獨立識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漆富軍.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有效指導策略[J].才智,2020(17):60.
[2]許強.淺談如何優化低年級識字教學[J].新智慧,2019(35):105.
責任編輯? 梁婷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