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澄敏
【摘要】德育是小學教育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夠促進小學生未來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因此,做好對小學生的德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為此,根據筆者自身受教育的經驗,談談當前小學德育中面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幾點解決德育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學校德育;問題;對策;家庭教育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時期,也是國家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學生形成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年齡段。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道德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占主導地位。因此,德育是小學教育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夠促進小學生未來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為此,各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將學校作為開展德育的主要陣地,努力找出德育工作上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德育的工作規律,及時更新和改進德育中的錯誤做法,進而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根據筆者自身受教育的經驗,現就當前小學德育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當前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德育概念泛化
“德育”,顧名思義,是“道德教育”的簡稱。但我國現在的德育理論涵蓋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環境教育等領域。這就是所謂“大德育”的概念。在“大德育”的理論框架下,出現了德育概念泛化的現象。這種泛化,在實踐中讓德育承擔其所不能承擔的義務,而忘卻最根本的目標,直接導致了現在的學校德育“什么都想抓,卻什么也抓不好”,即學校德育目標在定位上發生了偏移。事實上,學校德育尤其是小學德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品德教育上。
(二)學校德育流于形式化
德育課時得不到保障。小學雖然開設了《思想品德》這門課程,但是這門課程教授的內容只是在思想教育的基礎上滲透品德教育,所以教學重點一般都是放在思想教育方面。再者,《思想品德》課程在小學中只是一門次要的科目,重視程度無法與語數英三科相比,而且這門課大多是由語數英三科的教師來兼任授課,所以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一課時的內容利用半課時講完,剩下的時間做與相關任課教師的科目作業,或者直接把整節課用來上任課教師的主科課程,因此,課時得不到保障。除此以外,學校的德育也會在每個星期一的國旗下講話或者班會上進行,但這些只有短短十幾分鐘的德育,效果不佳。
德育停留在“知”的層面上。由于教師及學校領導對德育過程的生活化、活動化、情感化等特點認識不夠。學校德育往往只是給學生講授和灌輸德育內容和知識,要求學生被動地聽從、盲目地服從道德規范的要求,而不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去感受和體驗生活。筆者記得小學的時候,在學習“八榮八恥”時,教師只是簡單地給我們解釋了“八榮八恥”字面上的意思,然后就讓我們回家背誦,下節課就抽查。雖然筆者能夠把“八榮八恥”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并不理解它的內涵,也不懂得如何用“八榮八恥”來規范學習和生活。同樣,在去年家教的時候,筆者教的一年級學生,他們其中的一項家庭作業就是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做,學生只會背誦道德條文,卻不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意義,使得學生把口頭的道德言說和自己的生活行為相分離。因此,在德育教學過程中,這種只強調德育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德育知識與德育情感、意志及行為統一性的做法,使得德育要求很難達到內化,德育流于形式化,因而德育實效不高。
(三)學校德育與家庭教育不一致
家庭與學校對學生的德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現實中,往往會出現德育不一致,缺乏協調性,學校和家庭相分離的現狀。如,學生在學校學習了誠信、孝順、講禮貌等優良品德,但是,回到家中常常看到父母當面撒謊、吼罵老人、說臟話等不良行為。這種德育的不一致,會導致學生的意識產生矛盾。有的學生在家庭中受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模仿和學習家長的不良行為,導致學校德育不起作用。因此,家庭是進行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家庭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一言一行以及家庭生活所進行的活動都對道德的養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解決小學德育問題的對策
第一,加強對從事德育工作的師資力量的培養,提高教師對德育的認識,更新教師的德育觀念,使其具有專業的知識和足夠的能力從事德育工作。同時要明確德育的目的、意義、途徑,改變學校德育過于泛化,什么都去抓的現狀,將學校德育的重點回歸到品德教育當中去。
第二,學校要完善德育評價制度。每學期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德育考核,不僅要對學生的德育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成效進行評價,還要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評價。不斷地關注德育教師教學狀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以此來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落實好德育的工作,保證德育的課時和質量。對學生進行的德育考核最好是使用過程性評價,能有效防止結果性評價造成學生的死記硬背德育知識的問題出現。
第三,重視學校文化的建設,創設良好的德育氣氛。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應當注重學校環境的美化,從而提高學校的文化品位,在建設學校文化的基礎上,體現環境的育人作用。在學校的教室、板報、走廊以及廣播中開辟品德教育專欄,將學生的德育作品、先進事跡等進行展示宣傳,創設和諧寬松與健康積極的德育育人氣氛。
第四,教師要大力推進創新教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做中學習德育知識。而不只是單一地枯燥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和觀念,要創設更多的活動情境、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知道德育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在實踐的運用來感受和體驗,從而將德育要求進行內化。同時,其它科目的教師也要承擔德育的任務,在學科知識的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制定情感與態度的教學目標。
第五,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學校與家長聯手共同對學生的德育管理進行引導教育。提高家長們的德育意識,同時家長們也要自覺提高自身的素質,給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總而言之,德育在小學生的成長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德育建設過程中,學校、教師、家長要通力合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德育的環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成方.小學德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赤子,2015.
[2]陳靜.淺談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現代交際,2015(414):162-163.
[3]楊玲玲,趙建梅.小學生德育問題探析及對策研究——基于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維視角[J].教育理論研究,2013.
責任編輯? 劉?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