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 2762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全社會廣泛關注。在養豬生產過程中,豬瘟作為一種最為常見的疾病,其危害損失對整個養豬業造成非常大影響,發生豬瘟后會導致大面積的豬被感染傳播,因此在生產過程中主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相結合的措施。因此,必須積極做好防治措施。現階段,基層養殖者對這一類疾病的了解不深,甚至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提高對豬瘟病的防治能力。
豬瘟主要通過消化道進行傳播。在一般情況下,豬瘟的診斷方法主要有兩種方式,分別是臨床診斷法和實驗室診斷法。以下分別從兩種診斷方式進行介紹。
1.1 臨床診斷在臨床上,患病豬主要表現為體溫迅速升高至40℃以上,出現食欲不振、運動減少、四肢無力、嗜睡等情況,便秘腹瀉等情況。通過糞便檢驗過程中發現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粘液以及血絲。患病豬在后期還會出現氣喘、呼吸不暢等癥狀。妊娠母豬在感染豬瘟病毒后,通常會發生流產死胎畸形等現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病豬在生產過程中最主要的臨床特征為全身出現出血點以及出血斑,通常發生指壓不褪色的現象。根據相關研究發現,患病豬還出現有淋巴結外觀充血腫脹、膀胱粘膜點狀出血或充血等現象。在進行解剖的過程中,腸道還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還會發生潰瘍等特征病理變化。
1.2 實驗室診斷實驗室診斷方式有多種,主要應用有病毒分離、動物試驗、免疫熒光試驗等方式。本文主要介紹動物試驗方法,動物試驗主要通過臨床解剖病豬,對腎臟、脾臟、淋巴結等器官組織先進行肉眼觀察。對病死豬的臟器進行粉碎后,加上生理鹽水調制成乳狀,在無菌條件下接種。通常接種動物首要選擇是用家兔來進行試驗,將經過處理后的組織粉碎乳狀液體,接種于健康家兔,然后在一星期左右的時間對兔進行豬瘟弱毒疫苗注射,一天后開始測溫,6h 測一次溫度,連續測溫3d時間,對溫度數據進行分析。如果家兔發生顯著的溫度變化,就說明感染豬瘟病毒。
2.1 養殖管理能力不足我國的規模化養殖程度隨有一定的提升,但各地區仍然有不少的小型養殖戶。小型養殖戶更多地受到經濟的限制,沿用著傳統的飼養管理方式。在生產上,設備老舊、衛生狀況不達標的現象屢見不鮮,大部分養殖者更是缺乏足夠的防疫知識。因此,導致了豬瘟的發生的同時,也影響到了周圍的其他養殖場,造成惡性循環,給養豬業帶來沉重的打擊。
2.2 惡劣的飼養環境在個體養豬過程中,飼養環境一般比較惡劣,規模化養殖過程中較少。因此常常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認為豬是一種邋遢、不愛干凈的動物。恰恰相反,在豬的生物學特性中,豬是一個喜歡清潔愛干凈的動物。更多是由飼養環境不良造成了豬不愛干凈的這種現象。惡劣的飼養環境容易引起細菌大面積繁殖,引起飼料的腐敗變質。規模化大面積飼養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的發生,飼養密度越大,出現豬瘟的可能性就越大,造成的經濟損失效益就越嚴重,因此必須要給豬提供一個適宜的飼養環境。
2.3 飼糧的營養價值過高豬是雜食性動物,在生產過程中,養殖戶為了追求豬生產性能的增加,不斷飼喂豐富的日糧,通過營養水平的控制影響豬生長速度的發育,也是引發疾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2.4 防疫能力不足以及防患意識較差養豬生產一般遠離城市,選址在偏遠農村地區進行養殖生產,在這些地區的話,專業獸醫人員匱乏,不利于疫病防治工作的開展,導致治療效果不顯著。在農村地區甚至存在著發生豬瘟并拒絕上報,繼續飼養,直至出欄售賣等惡劣現象。出現類似情況,會導致豬瘟病的大面積傳播,對養殖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3.1 加強飼養管理飼養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衛生管理,在規模化養殖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場區選擇建立封閉式的飼養管理方式,這種方式化能夠有效地隔絕豬瘟傳播,要對飼料、豬苗的運輸車進行嚴格的衛生消毒。在養殖場內,要做到環境的干凈衛生,需要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養殖環境內的消毒和清洗,要合理地處理好糞污以及污水等問題,避免細菌的滋生和傳播。在豬舍內,要保證空氣的通風,安裝排風扇,使豬處在一個舒適的生產環境下,選擇適宜的飼養方式,各個生產階段類型的豬分開進行合理飼喂。
在豬瘟大面積流行的特殊情況下,要嚴格禁止從外省運豬苗,避免將豬瘟病毒帶入健康安全的場區內感染其他健康豬群。在引種時要選擇適宜的品種,要進行隔離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一個月之后,根據其健康程度進行檢測,檢測合格的健康豬就可以進行混群飼養。
3.2 做好疫苗接種工作豬瘟與非洲豬瘟相比,有很明顯的區別。患上非洲豬瘟的病豬,一經發現需要立即進行撲殺;而患豬瘟的豬,通過免疫疫苗,能夠有效的控制豬瘟發展。目前國內疫苗注射接種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超前注射,一種是延后注射。根據相關研究表明,超前注射一般是指仔豬在分娩未吃初乳之前,通過皮下注射豬瘟疫苗,在生長第40~60d 進行二次免疫注射,在種豬配種前進行第三次免疫注射。
延后疫苗指的是在20 日齡進行第一次免疫注射,在40~60 日齡進行第二次免疫注射,在種豬配種前進行第三次免疫注射。
3.3 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從業人員水平由于國家政策對畜牧業的支持,大部分養殖場建立在農村等偏遠地區,為推動就業發展、精準脫貧做貢獻。但從業的工作的人員的業務水平需要不斷的提升才能滿足當前生產養殖的需要。特別是在“公司+農戶”的模式中,每個公司需要派專業的技術員與農戶進行有效溝通,組織農戶進行集中的學習和培養,以了解到更多的豬瘟發生以及疫苗利用的知識,幫助養殖戶更好解決生產中實際存在的問題。
本文主要通過對豬瘟的臨床癥狀進行論述,以及在防治過程中出現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對應的綜合防治措施,更好地保障養豬業能科學、有效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