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總醫院神經外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8
顱腦損傷也被稱之為顱腦外傷,屬神經外科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在臨床中主要分為局限性顱腦損傷與彌漫性顱腦損傷兩種類型,是指因交通事故、跌倒、工傷事故等外力因素對人體腦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1-3]。近年來,我國顱腦損傷發病率明顯增加,這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更是損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減速傷,這類患者癥狀表現為腦組織存在血腫,且一側或雙側額顳葉合并腦挫傷,與其他類型的顱腦損傷相比,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病情更為嚴重,且致殘率、死亡率更高,一旦在受傷后沒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治療,則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4-7]。當前手術是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的主要治療手段,但臨床對于這類疾病,仍舊缺乏統一的手術流程,多根據患者血腫位置,以及挫傷嚴重程度來對手術位置進行確定,且不同手術方式、不同手術入路,所起到的手術效果也會存在一定差異[8]。基于此,本文就常規手術、擴大翼點入路手術對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詳細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秉承信封隨機法原則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25例,研究起止時間2016.6-2019.6。對照組患者:交通事故致傷12例、外力打擊致傷9例、擠壓致傷4例;觀察組患者:交通事故致傷14例、外力打擊致傷8例、擠壓致傷3例。經過對比,兩組患者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患者資料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手術,麻醉起效后將患者顴弓上耳屏前側約1cm處作為中心點,做切口后順后上方向頂骨中心線延伸,使正中矢狀竇與頂骨骨瓣保持2-3cm的距離。與此同時,切開硬腦膜,探查顱內腔,將血腫以及其他壞死腦組織徹底清除后,取顳肌筋膜,行減張縫合操作。
觀察組:行擴大翼點入路手術,麻醉起效后,參考患者術前CT檢查結果與Yasargil翼點入路,來確定切口位置。將患者耳屏前方約1cm處作為中心點,按顴弓方向依次切開皮膚并翻開皮瓣,使患者額部處顱骨、額骨顴突處、髁骨顴部充分暴露,與此同時,在額骨顴突處、額部眉弓處實施顱骨鉆孔操作,鉆孔完畢后游離骨瓣制骨窗,確保硬腦膜充分暴露并剪開,暴露顳葉底部、額葉前中部、顳極部,最后清除血腫以及其他壞死腦組織。
1.3觀察指標 借助NIHSS評分標準與ADL生活質量評定問卷分別來評估患者術后腦部神經功能與生活質量,NIHSS評分標準0-42,ADL量表評分標準0-100,NIHSS分數越高表示腦部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ADL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對比兩組患者NIHSS評分、ADL評分、植物生存率、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2.0軟件中分析,(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患者術后NIHSS、ADL評分 觀察組患者術后1個月、3個月的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且ADL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患者術后NIHSS、ADL評分
2.2患者植物生存率 觀察組患者植物生存率遠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2.3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4:

表4 患者并發癥發生率[n=25,(%)]
近幾年來,我國交通事業發展迅速,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的發病率,該病作為顱腦損傷中常見且又嚴重的一種類型,與其他類型疾病相比,該病預后效果更差,病程更長,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那么致死率、致殘率都會明顯上升[9]。雖然我國臨床醫技也在不斷發展與創新,越來越多的先進設備廣泛涌入臨床,使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該病發病率仍舊居高不下,如何最大程度保障這類患者的生命安全,防止遺留并發癥而影響到其生活自理能力,是臨床當前務必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就目前來看,臨床對于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多采取手術治療方案,目的為及時清除患者腦組織中存在的血腫以及其他壞死組織,以促進患者腦部神經功能恢復,保障其生命安全[10]。常規手術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這種術式較為落后,對患者機體組織造成的創傷極為嚴重,在手術過程中,很容易因操作不當而導致血腫以及其他壞死組織清除不徹底,且骨窗面積較小,對手術操作也會造成一定困難,更是會加劇患者術后因并發腦疝而死亡的危險性[11-13]。
伴隨著我國手術領域的不斷延伸與發展,擴大翼點入路手術也逐漸應用于臨床,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14]。與常規手術相比較,這類手術是在傳統開顱手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具有以下優勢:①可以為醫生提供清晰、寬敞的手術視野,使額極、顳極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以徹底清除血腫以及其他壞死組織;②進一步改善了腦部側裂處的血管減壓功能,以促進靜脈回流,最大程度避免術后合并相應并發癥[15];③這種術式骨窗空間更大,對于顱中窩、顱前窩處的病灶組織也可以全面、徹底的清除。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采取擴大翼點入路手術治療方案,發現該組患者術后腦部神經功能、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且植物生存率、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說明擴大翼點入路手術對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可以起到明顯的治療效果,建議醫務人員在科室內進一步推廣這類術式,進而最大程度保障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的手術效果與生命安全。
在王雷[16]的研究中顯示,筆者對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分別采取了傳統手術與擴大翼點入路手術,發現接受擴大翼點入路手術的患者恢復良好率高達42.55%,但接受傳統手術的患者恢復良好率卻只有21.28%,兩組患者之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這位學者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極其相似,說明擴大翼點入路手術安全性更高對患者術后恢復也是極為有利的,能更為有效地保障治療效果。但為全面保障手術效果,醫院務必要加強主刀醫生的培訓工作,定期組織其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使主刀醫生充分了解擴大翼點入路手術的適應癥、禁忌癥有哪些以及手術操作期間應該注意的問題,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來進一步完善、優化手術流程,以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與手術效果,防止因術中操作出現失誤而導致患者術后合并一系列并發癥,從而影響疾病恢復。
由上述研究結果得知,與常規手術相比,擴大翼點入路手術對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的治療效果更為確切,所以,建議將擴大翼點入路手術作為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的首選手術模式。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納入的研究范例較少,研究時間較短等,期待在后續研究工作中彌補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更為明確擴大翼點入路手術對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所起到的治療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