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坤佗
泰安市泰山區人民醫院,山東 泰安 271000
1.1臨床資料 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56例女性TNBC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病理資料及免疫組化檢測結果完整;②Ⅰ~Ⅱ期TNBC;③術前未進行過新輔助放化療;④術后隨訪5年以上。排除標準:①病灶為多中心或分布較廣泛;②病灶具有彌漫性分布的惡性微小鈣化灶;③合并妊娠或結締組織病。其中采用保乳手術治療27例(保乳手術組),同期選擇改良根治術29例(改良根治術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手術方式 兩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保乳手術組患者均有明確的保乳意愿,無保乳手術禁忌證,實施腫瘤區域切除聯合腋窩淋巴結清掃術,術中與病理科配合,切除腫瘤后取術野區上、下、內、外、底部組織行冷凍病理切片,若仍有癌細胞殘留則行改良根治術;改良根治術組患者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并行腋窩淋巴結清掃。
1.2.2術后輔助治療 兩組患者術后均進行輔助放化療。化療方案:表阿霉素60 mg/m2第1天靜脈注射,紫杉醇150 mg/m2第2天持續3 h靜脈滴注,21 d為1個療程,共進行6~8個療程。術后放療采用直線加速器,放療野同時包括鎖骨上區以及同側胸壁、內乳和腋窩,照射劑量為50Gy,每次維持量為1.8~2.0 Gy。
1.3隨訪與評價 全部患者均獲定期隨訪,隨訪方式為電話、填寫回訪單、查閱門診住院病歷等。對患者進行輔助檢查。生活質量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征得其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調查。

兩組患者年齡、婚否、生育情況、月經狀況、有無腫瘤家族史、腫瘤直徑、腫瘤位置、有無淋巴結轉移、TNM分期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1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情況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保乳手術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明顯少于改良根治術組,術后患肢水腫占比、切口裂開占比、皮下積液占比等低于改良根治術組,住院時間短于改良根治術組(P<0.05)。兩組均隨訪5年,中位隨訪時間88(68~105)個月。兩組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5年生存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癥狀自評量表評分比較 保乳手術組患者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總分、總癥狀指數、陽性項目數、陽性項目均分等明顯低于改良根治術組(P<0.05)。見下表。

項目改良根治術組(n=29)保乳手術組(n=27)tP總分151.26±14.22136.28±15.5012.1400.026總癥狀指數1.85±0.341.62±0.283.8900.035陽性項目數46.80±14.5032.50±13.9010.0600.031陽性項目均分3.25±0.452.68±0.802.9600.046
TNBC在乳腺癌外科治療中較為特殊,由于多數患者年齡較輕,術后復發轉移出現較早,無法在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中更多獲益;因此,早發現、規范化手術切除及制定精準的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是取得較好療效的關鍵。對于早期TNBC患者,在無保乳禁忌證的情況下,選擇保乳手術+術后放化療已成為國內外學者一致推薦的治療方案。與非TNBC患者比較,TNBC患者保乳術后生存率與局部復發率無明顯差異。本組患者均隨訪超過5年,發現保乳手術治療早期TNBC患者安全有效。兩組手術時間無明顯差異考慮主要與保乳術中切除腫瘤后取術野區上、下、內、外、底部組織行冷凍病理切片,要確保冷凍病理回報術野區域陰性再繼續行腋窩淋巴結清掃有關[1-2]。本研究中保乳手術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皮下積液占比、術后患肢水腫占比、切口裂開占比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改良根治術組(P<0.05)。改良根治術組術后皮下積液、術后患肢水腫占比高于保乳手術組,充分表明了保乳手術能夠減輕患者術后痛苦、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減少手術并發癥等。此外,與傳統改良根治術相比,保乳術后患者在心理情感、精神健康、身體行為、社會關系等各方面均體現出明顯優勢。保乳手術組患者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總分、總癥狀指數、陽性項目數、陽性項目均分明顯低于改良根治術組。為了保證保乳手術的治療效果,根除術后殘留的亞臨床病灶,降低局部復發率術后均應進行放療。總之,本研究結果初步證實,早期TNBC患者應用保乳手術治療安全有效,并可縮短住院時間,減少手術并發癥,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