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從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習動機,建立課堂氣氛、靈活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培養當堂內容當堂消化的好習慣和加強學生的解題規范化五方面去探討高一物理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生活情景;學習動機;教學設備;當堂消化;規范化
從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轉變,高一的學生很難進入高中物理的學習狀態。因此,許多老師感覺到高一物理難教。結合本人在高一物理教學中的體會, 就高一物理教學的策略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景
高一學生理性思維普遍比較弱,生活經驗積累也不多,對物理定理、定律很難有較透徹的理解。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根據高一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創設熟悉的物理情境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采取靈活多樣的新課導入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例如,我們在教《離心現象》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與生活有關的現象,如:“同學們,你們知道洗衣機是如何把衣服的水甩干凈的嗎?”學生會馬上回答:“洗衣機的洗衣桶在高速旋轉的時候,水就會往外掉。”“那為什么高速旋轉,水就會被甩掉?”學生就會感到疑惑。“為什么呢?”這樣就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引出離心現象,告訴學生“這就是離心現象,因為高速旋轉時,水珠的所受合外力不足提供水珠做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因此會做離心運動。課后同學們可以做一個小實驗,拿一把雨傘,雨傘上面澆一些水,然后拿著傘柄開始轉動,轉速先慢后快,看看會出現什么現象。”課后實驗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離心現象的理解,也讓學生知道物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找物理現象。
二、激發學習動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每上完一節課,學生的精力都疲憊不堪,那么在課后他們都會盡情去放松。當下一節課上課鈴上了,學生都回到教室,但是心還沒有靜下來,完全沒有上課應有的狀態。如果課堂是這樣枯燥無味,學生根本沒有狀態,堂上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走過場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良好的學習狀態能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教師上課時,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建立良好的課堂氣氛,帶動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節課的開頭也很重要。這個時候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重要,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例如,在進行《自由落體運動》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提問:“同學們,你們剛才在大樹底下乘涼的時候,有一片樹葉從樹上落下來,你知道它是做什么運動嗎?那么水從屋檐由靜止下落,那么水滴又是做什么運動?如果樹葉和水滴都從同一高度由靜止下落,哪一樣下落得快一些?”學生會快速回答:“做直線運動,而且水滴比樹葉落得快一些。”教師接著問:“在同一高度落下,為什么水滴比樹葉下落得快一些?”很多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的表面現象,會認為樹葉比較輕,輕的物體落得慢一些,重的物體落得快一些,認為這結論肯定是正確的。那究竟是不是樹葉輕一點,落得慢些呢?教師可以拿出牛頓管,里面放一片羽毛、一枚硬幣。開始牛頓管里有空氣,讓羽毛和硬幣同時從一側開始下落,觀察下落快慢,這時,學生更進一步認為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教師又讓同學把牛頓管抽成真空,再重復同樣的操作,觀察一下現象是不是與剛才有空氣的一樣。結果與他們的結論不一樣。學生就覺得十分驚訝,激發了求知欲,這時教師就可以把新課引出來,繼續進行自由落體規律的探究。這樣在課堂上師生之間就可以很好地進行互動,也體現了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的地位。
三、靈活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
以前由于社會比較落后,學校也沒有什么設備,教師在課堂上道具只有一張黑板,一根粉筆。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行業的設備都在更新換代了,我們教學設備也跟著社會的步伐一起進步了,大部分地區都用上投影儀,計算機等。現在運用最多的是多媒體教學,它不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課堂結構高效化,還提高學生課堂練習的數量和質量,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尤其對于山區的學生他們的見識少,對于一些少見的現象和一些抽象知識,難免會覺得很難理解,若有了多媒體會更有利于幫助他們理解。例如,在講一架飛機在空中勻速飛行,每隔1秒,就釋放一個小球,連續釋放了5個,問:以飛機上的人為參考系小球做什么運動,以地面上的人為參考系小球做什么運動?很多學生都會被這道題感到困惑,無從下手,但只要通過動畫演示,抽象問題就便得很直觀,教師加以點撥,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多媒體教學有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感性認識,活躍課堂氣氛,帶動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
四、培養當堂內容當堂消化的好習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現在的高中生學習壓力都很大,要學的科目多,各科學習難度大,課后都忙于完成各科作業,真正屬于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很少。要想學好物理,就必須牢牢抓住物理的課堂時間,充分、高效利用好課堂時間,建立當堂內容當堂消化的課堂學習理念。把上課看成決斗現場,把手中的筆看成武器,一上課,筆就要在手中,利用老師講課停頓的間隙時間,動筆在草稿紙上把該記該背的定理、定律、思路、方法多寫幾遍,把課堂內容當堂消化。這樣,課后就不用另找時間處理課堂內容,課后就能有更多時間主動學習,形成良性循環,同時也能把自己的學習狀態調整到最好。
五、加強學生的解題規范化
物理解題規范化在歷年的物理高考改卷中都有重要體現,高中物理的規范化應當從高一時就嚴格抓起。具體的來說應抓好以下幾點。
第一,要養成良好的作圖習慣。作圖能幫助我們理解題意,理清物體運動過程,弄清物體所處狀態及受力。若不畫受力分析圖,很多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會少考慮一個力,這樣容易導致失分。運動學中要畫出運動狀態圖,學生在一開始接觸多個運動過程中,往往覺得比較難理解,從一開始就畫狀態圖,分析過程時就感覺到思路清晰,復雜問題也簡單化了。
第二,符號的規范化書寫。在計算題中,一般有些物理量已給出符號,那么在解題過程中就必需用題中的符號,受力分析圖中,力較多時,如要求用大寫的F表示彈力,用小寫的f一般用來表示摩擦力,用F與F′來表示一對彈力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繩子拉力一般用T或F。
第三,必要的文字說明。“必要的文字說明”能使解題思路更加清晰,有助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某一道題上有三個物體,在列動量守恒式子的時候要寫出對哪個系統、哪個過程動量守恒。
總之,在當下社會競爭十分激烈的背景下,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及分析、歸納能力。因此,我們要充分地利用好課堂的四十分鐘教學,課堂中聯系生活,在生活中找物理規律,適當地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新事物、新設備。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和教學設備,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當堂內容當堂消化的好習慣,全面提高高一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袁國道.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學物理[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30(11).
[2]趙國勝.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一物理教學反思[J].課程教學研究,2014.